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目前被公认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1]。而氩离子凝固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因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反流症状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BE患者,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功率60 W),术后3、6个月复查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04例患者共进行147次APC凝固治疗,均获随访。94例复查时未见BE残留及复发;3个月复查发现1例、6个月复查发现9例复发,得到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肠上皮化生,再次APC治疗消失。术后21例出现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烧心等不适,经抑酸药物治疗1周左右缓解,未发现出血、穿孔等术中和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APC治疗BE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采取60 W凝固治疗功率及术后较长时间服用抑酸药物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NBI)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NBI内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90例在NBI内镜下行APC治疗,术后常规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8周,部分患者8周后继续给予PPI按需症状控制治疗,B组90例单纯服与A组相同的药物,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后每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复查,两组进行对比,评价NBI内镜下APC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结果 A、B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食管黏膜内镜表现和组织学与A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A组BE复发率较低,为5.6%,未发现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和癌变病例。B组发现重度非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各1例,均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论 NBI内镜下APC治疗可明显改善B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BE黏膜,治疗后残留及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内镜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放大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Barrett食管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色素放大内镜结合氩离子凝固术(APC)对Barrett食管(BE)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经病理确诊BE病例观察其放大内镜特点并行氩离子凝固治疗,于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复查,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APC治疗,无并发症出现,共随访1年其中5例再次发现柱状上皮。结论放大内镜结合APC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易行,但有一定比例复发,须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5.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发生恶变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30~125倍[2,3]。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目前BE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APC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BE随机分为A、B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服用埃索美拉唑及莫沙必利;B组行APC加服与A组相同的药物;而对照组未予特殊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A、B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内镜表现和组织学改变无明显改善(P〉0.05);B组31例(100%)患者BE食管黏膜内镜表现和组织学恢复正常,与另外两组相比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C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方案可明显改善B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11-813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口服兰索拉唑30 mg,每日1次,共8周,观察第3,6,12个月的效果。结果:在第3,6,12个月回访有效率分别为66%,72%,82%,效果显著。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口服兰索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呈上井趋势,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0~100倍^[1]。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治疗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内镜治疗,单纯抑酸药物治疗只能控制反流症状,难以逆转化生的柱状上皮,不会减少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手术创伤大,费用高,  相似文献   

9.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主要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从而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及消化道癌前病变检出率.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经离子化将高频能量传送至靶组织,该组织表层可获有效凝固,从而起到破坏有关组织的治疗作用.食管下段腺癌主要来自于Barrett食管(BE),而约40%的贲门癌与Barrett食管有关[1].本科使用无痛NBI下APC治疗Barrett食管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消化科经过病理证实的BE的患者30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并于术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分别于术后2、6、12个月后进行随访复查,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进行顺利且无并发症,27例为1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3例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2个月后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APC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E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患者易耐受,费用经济,适合在地市级及部分条件好的县级医院开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孙雄  谈春晓  孙屏  龚镭  胥明 《江苏医药》2012,38(20):2431-2433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BE)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比较长段型和短段型BE的氩气疗效.方法 BE患者68例,采用胃镜+活检,确诊后给予氩离子凝固术(APC)+泮托拉唑治疗62例,并于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胃镜+病理.结果 BE的发病以中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短段型BE占92.64%,岛型占61.67%.短段型APC后1个月复查,治疗有效率低于长段型(P<0.01),复发病例给予二次APC治疗;3个月有效率明显高于长段型(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BE的发病以中年、男性、岛型及短段型多见.APC+泮托拉唑治疗对BE,尤其在短段型患者的病理修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将39例食管乳头状瘤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患者行APC治疗,并加服雷贝拉唑肠溶片;对照组11例患者仅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内镜下表现.结果 所行APC治疗的2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其中术后1例出现胸骨后疼痛,1例表现为轻度吞咽困难,治疗3-5d后症状消失;而对照组患者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无明显改善,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C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1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消除食道静脉曲张,预防再发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15例,随访观察6个月,再发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20%.结论 通过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良好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4.
王蕤兰  侯玲  杨文霞  古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12-3112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周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证实的BE患者26例,在胃镜下用氩气刀对病变食管黏膜进行治疗,术后予抑酸剂和促动力剂.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观察疗效.若病理提示仍有柱状上皮存在,再次进行氩气刀治疗,直至BE食管黏膜完全消除.结果:胃镜下23例经一次氩气刀治疗后病灶消失;3例复查仍有岛状BE样改变,再次行氩气刀治疗;2例行三次氩气刀治疗.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E,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食管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防止食管癌的发生。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非接触性凝固术,在消化道出血、良性狭窄、息肉、Barrett食管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为此,笔者对26例食管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下APC阻断治疗,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将36例B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对照组以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两者术后均同时服用兰索拉唑、磷酸铝凝胶和依托必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出血分别为1例和2例,均无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恢复正常(P〉0.05),实验组治疗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1例长段BE复发(P〉0.05)。结论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 (APC)治疗消化道出血、良恶性狭窄、息肉、血管畸形、Barrett′s食管、疣状胃炎等的治疗作用。方法 :胃肠息肉 138例 ,疣状胃炎 31例 ,消化道出血 8例 ,Barrett′s食管 7例 ,黄色瘤 5例 ,吻合口狭窄 5例 ,血管畸形 1例 ,行内镜下APC治疗。结果 :APC是胃肠道内镜治疗中的一种效果确切 ,操作简便、有效安全而耐受良好的凝固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型内镜专用氩离子凝固器对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180例患者,共324例息肉,其中230枚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94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治疗时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配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多种消化道疾病经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的结果,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患者均在常规内镜检查时将氩离子导管沿着活检孔道送达腔内,对病灶处行灼烧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共有34例疗效满意,1例溃疡伴小动脉出血予APC止血后失败转为外科手术治疗,另一例管状腺瘤行黏膜切除术(EMR)后用APC修整残端,发生迟发性出血,遂行内镜下置钛夹封闭止血。结论氩离子凝固术应用于内镜下治疗多种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HFE)在Barrett食管(BE)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2例B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PPI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HFE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12个月胃镜复查其总有效率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12.50%和30.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HFE治疗BE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