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珍  马春红  叶涛 《华夏医学》2004,17(6):903-905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94例 AIMI共分 4组 :1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2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3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 4组 ,下壁梗死不伴有其他导联 ST段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在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7例中有 85 .2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却有 77.8% ,其中单支病变仅 18.5 %。下壁心肌梗死未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6例中有 88.5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仅有 34.6 % ,其中单支病变达 6 1.5 %。两组统计学分别为 P<0 .0 0 1和 P<0 .0 1。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组 2 3例中 3支病变的占总数 5 2 .2 % ,双支病变的占总数的 2 1.7% ,共占总数的73.9%。与无 ST段下移的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在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比例均有明显差异 (P<0 .0 0 1和 P<0 .0 5 ) ,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的患者中左回旋支病变达 5 5 .6 %。结论 :AIMI时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与部位有关。 AIMI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多为伴有前壁心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糖尿病史6年,持续性胸痛4 h于2009年10月13日入院。血压95/64 mmHg,心肺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呈单相曲线,V4~V6、Ⅱ、Ⅲ、avF ST段水平压低0.1~0.4 mV,aVRST段抬高0.1 mV。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考虑前降支近段或左主干病变)。行急诊冠脉造影,有创血压监测为70/40 mmHg。立即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Datascope CS100)支持。造影示:左主干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青年人(≤40岁)AMI患者25例,年龄25~40岁,其中8例术前曾接受早期(≤3 h)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在发病8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1级或虽达到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表现胸痛者(IRA未再通),立即给予直接或补救性PCI.术后随访6~12个月,若有心绞痛复发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IRA有无再狭窄.结果:25例AMI患者中IRA 27支,PCI使24例患者的26支IRA获得完全再通,血流达TIMI 3级,成功率96.3%(26/27),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随访PCI成功的患者6~12个月,未发生心肌缺血,其中2例发生再狭窄(8.0%),10例未接受及1例未成功PCI患者再梗死率27.3%.结论:青年人AMI患者PCI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曾永利  潘家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48-1348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6岁,因反复胸痛十余天,再发加重21 h于2008-04-26入院.胸痛表现为胸骨后刺痛,持续数分钟不等,经休息可以缓解,入院前21 h呈持续性疼痛,难以缓解,伴咽喉部堵塞感.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60/120mm Hg(1mm Hg=0.133 kPa),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无反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溃疡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2 ℃,心率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 Hg.神清,双肺无啰音,无颈静脉怒张,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示:V1为QS型,V2、V3为rS型,V1~V3 ST段呈弓背抬高0.1~0.2 mv,V1~V4 T波明显倒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对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识别.尤其是aVR导ST段改变对相关冠状动脉阻塞识别的意义.方法 共收集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9.1±13.9)岁,男27例,女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h内做心电图,取其ST段改变最显著的一张心电图作为参照.2~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比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如下5个指标可以用来识别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是罪犯血管:①Ⅰ导ST段抬高;②ST段抬高Ⅱ>Ⅲ或Ⅱ<Ⅲ;③V4R导ST段抬高≥0.5mm;④V1导和V2导ST段抬高或ST段压低;⑤aVR导ST段压低.结论 用这5个指标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作为罪犯血管有一定意义,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变化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通过对50例AMI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分析心电图变化与梗塞血管的关系。结果(1)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AMI患者81.48%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2)Ⅰ、avL或V1-V6导联ST段抬高者91.67%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分支中段;(3)仅V1-V3导联ST段抬高者100%出现左前分支大对角支远侧梗塞。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可以对梗塞相关血管的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与相关梗死冠状动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萍 《医学综述》2011,17(7):1102-1103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与相关梗死冠状动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6月瑞金医院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心肌蛋白检测,根据需要加作18导联心电图;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结果 19例右冠状动脉病变中,ST段Ⅲ>Ⅱ19例,ST段Ⅰ、aVL下降15例;左旋支病变中,ST抬高Ⅱ>Ⅲ8例,ST段Ⅰ、aVL抬高7例。前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近端狭窄引起,V1~V5ST段抬高8例;左前降支中远端狭窄引起,V1~V3ST段抬高6例。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可以预测相关梗死血管,有助于预计可能出现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汪蔚青  金惠根  杨伟  刘宗军 《上海医学》2005,28(5):362-362,F005
患者女,49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2h,心电图(EKG)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0.10~0.15mV,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2004年6月9日入院。入院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RCA)远段30%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图1,见英文目录后),未行支架术。术后常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法安明)、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胸痛缓解。2004年6月14日晨8时再发胸痛,EKG示Ⅱ、ⅢAVF导联ST段再次弓背样抬高0.1~0.2mV;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8岁.反复发作性胸痛2 a,加重1个月,2003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2 a前开始于步行1000米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憋气,出汗,持续2 min~3 min后自行缓解.未经诊治.1个月前开始步行200~300米出现上述症状,饭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min缓解.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V3~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0.05 mV~0.2 mV.症状缓解后心电图示上述导联ST段回至基线,T波直立.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化劳累性心绞痛.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正常.血脂:总胆固醇253 mg/dL,LDL-C 169 mg/dL,HDL-C35 mg/dL.于2003年12月1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升主动脉造影术:前降支中段可见一处短病变,狭窄>90%.升主动脉造影,主动脉根部未见右冠状动脉发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前降支中段病变处,形成90°成角,开口处狭窄>90%.使用Stormer 2.5 mm×15 mm球囊(8 atm)预扩张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后,前降支病变处置入美国Cordis公司3.5 mm×13 mm支架一个(14 atm).术后造影显示受治段前降支无残余狭窄,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残余狭窄25%~50%,前向血流TIMI 3级(图1、2见封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对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AM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本组16例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0%。非停跳搭桥11例,停跳搭桥9例,平均移植血管桥(2.8±0.5)支,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8例;术后机械通气平均(18±14)h;术后低心排血量2例,难治性心律失常2例,脑血管意外1例,下肢感染1例。全组无一例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再次手术止血。平均随访时间为(15±3.4)个月,仅1例术后2个月反复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症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复查超声心电图示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我们将AMI发生后早期 (<6h) ,未予溶栓而直接行冠状动脉成形的治疗或溶栓后 2h内病人ST下降不明显 ,症状较重而行补救性治疗 ,以解决梗死相关动脉的狭窄和闭塞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 ,对有条件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成行术 (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术(CS)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8例。其中梗死相关血管前降支 18例 ,右冠 7例 ,回旋支 3例。 7例为溶栓失败的补救性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成行术 (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  相似文献   

12.
廖贵红  张健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28-1529,153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发病0.5~12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监测IABP置入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于4周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18例,左主干病变2例。28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3例患者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急诊介入术中死亡2例,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10例。住院期间总死亡率为42.9%(12/28)。16例存活患者4周时检查射血分数(EF)为0.43-0.67(0.53±0.10)。结论应用IABP可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行急诊PCI中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相似文献   

13.
观察对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CI)后心电图抬高ST段下移幅度与心脏收缩功能、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系 ,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择期PCI术后预后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病历选择选择 2 0 0 1年 4月~ 2 0 0 4年 3月心电图至少 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胸导联ST段抬高 >0 .1mv并成功行择期PCI的AMI患者 91人 ,年龄 36岁~ 78岁 ,平均年龄 6 1 .34岁± 1 0 .8岁 ,男 6 1人 ,女 30人。1 .2 方法对AMI后择期PCI患者术后 1h、1周及 6mon做 1 2导联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ST段较术前的下移幅度将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 0 0 0年度急诊科收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15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对AMI部位的判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医师的诊断水平,指导救治。1 资料与方法:115例患者均经急诊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且住院后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诊断,均于发病2 4h内就诊。指定2名医师按事先设计的登记表登记、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急诊科诊断、18导联心电图部位判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的独立危险因素、转归等。2 结果:115例患者中男99例,女16例,年龄2 2~80岁,平均( 6 1±14 )岁。急诊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33例急诊PCI成功,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94.29%,平均住院12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心绞痛及死亡病例,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对于胸痛12~24小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45例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梗死的相关动脉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25例、左回旋支动脉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关系。结果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在右冠状动脉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动脉;②右冠状动脉组中,STV1抬高≥0.5 mm、STI压低≥0.5 mm的诊断率最高,为100%;③在左回旋支动脉组中,STaVL抬高≥0.5 mm、STI抬高≥0.5 mm的诊断率最高,达到了100%。结论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同相关冠状动脉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本中心于2011年2月21日收治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后行杂交手术抢救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9岁,6小时前突发胸闷、憋气,持续不缓解,伴头晕、大汗、恶心,呕吐1次,来我院急诊科。心电图示V1~V3,AVR、Ⅲ、AVF导联ST段弓背抬高0.2~0.5mV。诊断急性前壁、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为梗死相关动脉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电图STV2抬高≥3mm、STV3抬高≥2mm、STⅡ,Ⅲ,avF压低≥1mm对前降支近段闭塞的判断有较大的价值,其阳性率与前降支远段闭塞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部位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李霖  伍伟锋  刘唐威 《医学综述》2005,11(3):283-285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期冠状动脉对比术 (CA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广泛开展 ,为心电图(ECG)诊断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 ,尤其是依据体表ECG判断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因此 ,通过ECG尽快而准确识别IRA对评估危险心肌量及积极、安全、有效地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仅对有关方面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如下。1 心电图AMI时心电图的测量 :纸速 2 5mm/s ,以TP段为基线 ,于J点后 80ms测量ST段 ,肢体导联抬高≥ 1mm ,胸前导联V1~ 6抬高≥ 2mm…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变部位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发生ST改变的导联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24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ST改变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前间壁V1-V3,前侧壁V4-V6ST改变的罪犯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LAD),后者发生率最高(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