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秀贞  魏贞基  唐杰 《齐鲁药事》2005,24(3):179-180
利多卡因在临床急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剂量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临床抢救效率,通过2 0 0 3年1月~2 0 0 4年12月对19例急救病人抢救时的用量观察对照,治疗组利多卡因用量30 0mg配合其它抢救药品及措施抢救病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利多卡因作为临床常用的局麻药物,通常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对其各种局部麻醉过敏反应易被忽略.本文报道利多卡因宫颈局部注射至过敏性休克1例的抢救体会.  相似文献   

3.
陈友霞  吴红燕  王红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25-3426
目的:总结1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抢救护理体会,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5例AOPP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AOPP患者经及时抢救护理2h~14d,其中14例治愈,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3.3%。结论:AOPP患者症状重、抢救护理时间长、易出现中间综合征,并发症多,早期、及时、有效地抢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7例暴发型流脑病人的监护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7例暴脑患儿的抢救护理经验,以使临床医护熟练掌握急重症抢救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按常规护理,加强急救护理手段及皮肤瘀班的重点护理。结果9例治愈,6例好转,死亡2例。注重皮肤护理,可以减少二次感染的机会,缩短住院日数。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紧急有序的抢救手段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患儿的抢救成功,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张立蓉  杨先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82-3583
目的:总结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AOPP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AOPP患者经及时抢救护理,其中47例治愈,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4%.结论:AOPP患者症状重、抢救护理时间长,并发症多,早期、及时、有效地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儿的抢救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笔者所在医院64例急性中毒患儿的抢救与护理过程。结果 64例患儿经积极抢救和全面有效护理,治愈61例,治愈率为95.31%,死亡3例,2例死于脑水肿,1例死于肺水肿呼吸衰竭。结论对急性中毒患儿及早争分夺秒的抢救与正确及时的护理是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针对不同中毒原因,制定相应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5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急救与护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经过,总结经验采用预见性护理、及时抢救、精心护理。结果5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重度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1例,肝性脑病引起肝肾综合征1例。结论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包括院前急救护理、抢救室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后,30例患者中28人病情稳定,2人因病情较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总之,合理有效的抢救方案、抢救护理程序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得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紧急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50例内科昏迷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合理护理干预,分析抢救及护理效果。结果经抢救及护理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为11~34 d,平均住院时间(14.9±3.6)d,抢救成功患者128例(85.3%),死亡患者22例(14.7%)。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及时予以有效抢救及合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资料。结果 6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58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93.5%。结论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尽早去除病因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综合抗体克治疗和有效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和救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特点,探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技术。方法:通过对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综合各种抢救措施,完善护理制度。结果:本组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48例,8例死亡。结论:创伤性休克是急诊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只有建立健全各种抢救制度、强调医护之间的配合、熟练掌握抢救患者的护理技术才能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分析出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对策;通过分析院前急救的抢救率总结出护理经验和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对120例患者进行院前抢救有8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12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转院进行治疗,抢救率为93.3%。结论快捷有效组织管理、伤情评估和有效的院前抢救护理措施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106例抢救和护理资料。结果10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98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92.4%。结论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尽早去除病因是抢救创伤失血性的关键措施,综合抗休克治疗和有效地护理干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回顾过去5年抢救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的抢救办法和护理。结果在89例患者中抢救成功81例,抢救成功率为91.01%。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需要快速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和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抢救办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23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乌头碱中毒救治要点是及时明确急性乌头碱中毒的诊断。及时、足量、反复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催吐洗胃、对症支持等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伴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科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护理资料.结果 经过系统的护理和抢救,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5.83%.结论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护理抢救知识,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抢救方法,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有效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168例急救复苏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及护理。方法:对1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复苏指南进行急救复苏与护理。结果:经及时抢救与细心护理,痊愈出院150例,好转出院7例,转院5例,死亡6例。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是否成功取决于快速正确的评估、恰当的护理、娴熟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分秒必争的抢救和医护紧密配合是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抢救护理流程组应用手术室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抢救平均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抢救护理流程组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抢救护理流程组抢救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抢救护理流程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2例脑出血患者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脑出血期间的护理重点、难点,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2例死亡,植物生存2例,3例转外科治疗,抢救成功25例。结论: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抢救时配合急救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给予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呕血时和呕血后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成功抢救5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3.3%。结论通过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高危人群及出血高发时段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重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呕血时和呕血后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