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231-233
目的:评估皖南地区人群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内分泌科门诊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者共800名。空腹10 h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将800名就诊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DM组,分别为400例、150例和250例。按照ROC判断其HbAlc最佳切点。结果:NGT、IGR、DM组的HbAl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FPG、2 hPG均呈正相关。以HbAlc≥6.4%为切点诊断DM的敏感性,与以FPG≥7.0 mmol/L为诊断标准的结果基本相符,同时其约登指数均高于HbA1c≥6.3%和HbA1c≥6.5%切点的约登指数。结论:HbAlc可用于DM的诊断,HbAlc≥6.4%比较适合皖南地区人群的诊断DM的HbAlc切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A)作为诊断糖尿病(DM)及糖调节异常(IGR)的可能切点值,并分析GA对于诊断DM及IGR的应用价值。方法 392例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筛查者,年龄20~84岁,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GA,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GA诊断DM和IG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按WHO1999年DM诊断标准判断,392例就诊者中DM 131例, IGR 126例,糖耐量正常(NGT)135例,3组 GA水平呈递增趋势(P r=0.942 1,P r=0.856 6,P r=0.813 7, P AUC)为0.888(95%CI:0.855~0.920),敏感性为71.8%,特异性为87.4%,诊断价值中等。GA诊断IGR的AUC较小(0.510),诊断价值较低。结论 GA可作为单一方法诊断DM,其最佳切点值为16.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8%和87.4%。GA可能不适合用于单独诊断IGR。  相似文献   

3.
张震  李军  李思源  吴媛媛  周婷  叶婷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590-1592
目的 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DM者251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 hPG)及HbA1c.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采用MedCalc 9.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HbA1c和FPG分别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结果 (1)OGTT结果显示,251例受检者中,确诊为DM 168 例(66.9%),糖调节异常(IGR)70例(27.9%),糖耐量正常(NGT)13例(5.2%).3组受检者FP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IGR组2 hPG水平高于NGT组,DM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高于NGT组、I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ROC曲线,HbA1c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7.0%,此时HbA1c诊断DM的灵敏度为91.07%[95%CI(0.857,0.949)],特异度为92.77%[95%CI(0.849,0.973)],AUC=0.971[95%CI(0.942,0.988)],Youden指数为0.84,阳性预测值(+PV)为96.2%,阴性预测值(-PV)为83.7%,阳性似然比(+LR)为12.60,阴性似然比(-LR)为0.10.FPG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9 mmol/L,此时FPG诊断DM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100.00%,AUC=0.944[95%CI(0.908,0.969)],Youden指数为0.81,+PV为100.0%,-PV为72.2%.结论 HbA1c≥7.0%可作为新疆石河子地区筛查及诊断DM的一种方法,且诊断的敏感度较FPG高,但特异度较FPG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DM者251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 hPG)及HbA1c。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采用MedCalc 9.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HbA1c和FPG分别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结果 (1)OGTT结果显示,251例受检者中,确诊为DM 168例(66.9%),糖调节异常(IGR)70例(27.9%),糖耐量正常(NGT)13例(5.2%)。3组受检者FP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IGR组2 hPG水平高于NGT组,DM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高于NGT组、I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ROC曲线,HbA1c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7.0%,此时HbA1c诊断DM的灵敏度为91.07%〔95%CI(0.857,0.949)〕,特异度为92.77%〔95%CI(0.849,0.973)〕,AUC=0.971〔95%CI(0.942,0.988)〕,Youden指数为0.84,阳性预测值(+PV)为96.2%,阴性预测值(-PV)为83.7%,阳性似然比(+LR)为12.60,阴性似然比(-LR)为0.10。FPG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9 mmol/L,此时FPG诊断DM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100.00%,AUC=0.944〔95%CI(0.908,0.969)〕,Youden指数为0.81,+PV为100.0%,-PV为72.2%。结论 HbA1c≥7.0%可作为新疆石河子地区筛查及诊断DM的一种方法,且诊断的敏感度较FPG高,但特异度较FPG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疑似糖尿病患者中诊断糖尿病(DM)的应用价值及其诊断切点。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1~12月来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疑似糖尿病患者,共计1108名,男性636例,女性472例,年龄31~93岁(62.7±13.2岁)。研究对象行空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同时测定HbA1c。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以OGTT作为诊断DM的金标准。结果 1108例疑似DM患者中诊断为DM的患者298例(26.9%),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受损(IGT)患者428例(38.6%),正常糖代谢者382(34.5%)。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显示,HbAlc诊断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95%CI:0.861~0.900),与空腹血糖(FPG)诊断DM的AUC为0.899(95%CI:0.880~0.916)无显著性差异(P=0.205)。以HbAlc≥6.2%为切点诊断DM的灵敏度为79.2%,显著高于FPG≥7.0mmol/L的65.8%和HbA1c≥6.5%的67.4%。结论在无法采用FPG或OGTT诊断DM时,HbA1c可用于DM的诊断;HbA1c≥6.2%是比较适合的DM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DM)的理想切点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8例,所有患者均行空腹血糖、2 h 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进行判断,得到诊断DM的HbA1c值,计算最佳切点。结果158例入选的冠心病患者中,平均HbA1c为(6.27±1.04)%;诊断为正常糖耐量(NGT)37例,HbA1c为(5.32±0.08)%;糖调节受损(IGR)52例,HbA1c为(6.03±0.36)%;DM 69例,HbA1c为(6.96±1.11)%。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6.6%。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HbA1c与诊断DM 相关的临界点为6.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95%,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 0.823-0.935)。结论 HbA1c≥6.35%作为筛查DM切点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可作为临床DM 筛查的切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DM)和糖调节异常(IGR)的理想切点及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万寿路社区老年人群(≥60岁)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其中1 674人无糖尿病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2h血糖及HbA1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判断,以OGTT诊断DM及IGR时的HbA1c值计算最佳切点。并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糖尿病HbA1c诊断标准比较。结果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中糖耐量正常(NGT)894例,空腹血糖受损(IFG)53例,糖耐量低减(IGT)369例,合并IFG+IGT 87例,新诊断糖尿病(NDDM)271例。采用ROC曲线判断与OGTT诊断DM状态相关的HbA1c理想切点为5.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73.8%,曲线下面积0.832(95%CI 0.802-0.862);与IGR状态相关的HbA1c理想切点为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3%,60.9%,曲线下面积0.668(95%CI 0.638-0.698)。HbA1c≥5.9%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与OGTT的符合率达75%,可确诊80.1%的NDDM(217例),但包括17.3%的NGT(155例)和41.7%的IGR(212例)。按ADA HbA1c≥6.5%的标准,NDDM中的检出率只有39.1%(106例),而特异性高仅涉及0.9%的NGT(8例)及4.5%的IGR(23例)。结论 HbA1c≥5.9%时应进一步行OGTT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6.5%时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达到97.8%。HbA1c不适用于筛查IGR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DM)的理想切点及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8例,所有患者均行空腹血糖、2 h 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判断,得到诊断DM的HbA1c值,计算最佳切点. 结果 158例入选的冠心病患者中,平均HbA1c为(6.27±1.04)%;诊断为正常糖耐量(NGT) 37例,HbA1c为(5.32±0.08)%;糖调节受损(IGR) 52例,HbA1c为(6.03±0.36)%;DM 69例,HbA1c为(6.96±1.11)%.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6.6%.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HbA1c与诊断DM相关的临界点为6.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95%,曲线下面积为0.88(95% CI 0.823-0.935). 结论 HbA1c≥6.35%作为筛查DM切点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可作为临床DM筛查的切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高危受试者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体检或门诊筛查的DM高危人群586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2h血糖(2hPG),根据WHO的OGTTDM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糖耐量受损(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IFG合并IGT组和DM组,利用ROC曲线分析HbA1c和FPG诊断DM的最佳切点,并评价诊断效果。结果根据ROC曲线,HbA1c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32%,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72~0.935),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0.7%;FPG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95mmol/L,AUC为0.906(95%CI0.854~0.942),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9.3%。HbA1c和FPG的DM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P>0.05)。结论HbA1c对DM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最佳切点为6.35%,这与以往的报道有一定的出入,分析原因可能与当地受试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HbA1c对DM的诊断仍需进一步收集大样本资料,确定HbA1c对湖北省DM高危人群的诊断最佳切点、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EZSCAN无创筛查技术对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葡萄糖代谢紊乱高风险人群(年龄大于或等于45岁,BMI≥25 kg/m2)158例,采用EZSCAN无创筛查技术对筛查者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并且对其行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其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 158例筛查者中正常糖.耐量者(NGT) 96例,IGT患者39例,DM患者23例,3组患者EZSCAN值分别为(32±9)、(45±11)、(4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EZSCAN值与2h-OGTT,HbA1c及FPG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513、0.701、0.552,P<0.01).EZSCAN对IGT诊断的切点值为37.0%,敏感度为82.2%,特异性为62.7%,AUC为0.769,其对IGT的预判效能优于HbA1c和FPG;而EZSCAN对DM诊断切点为50.0%,敏感度为53.7%,特异性为58.4%,AUC为0.531,其对DM的预判效能不如HbA1c和FPG.结论 EZSCAN无创筛查技术能对IGT及DM进行早期筛查,对IGT的筛查效果较DM更加优越,对IG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糖耐量受损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方法 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34例新诊断的IGT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 该组IGT的早、中、晚餐后的血糖峰值分别为(9.3±1.8) mmol/L、(8.2±1.2) mmol/L和(8.4±1.2) mmol/L.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5±2.0) mmol/L.血糖>7.8、8.9和10.0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11(0~28)%、4(0~16)%和0(0~11)%.血糖曲线下面积为(6.2±0.6) mmol/(L·d).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可揭示受试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判断IGT的糖代谢状况,为干预治疗IGT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厚灵片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禁食一定时间后分别灌胃给予川厚灵片10、5和2.5g/kg,30min后作淀粉耐量试验,检测淀粉负荷后1~3h血糖水平,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及AUC增加值。结果:川厚灵片能明显降低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小鼠给淀粉后1~3h血糖水平,使血糖AUC和ΔAUC显著降低,并推迟血糖达峰时间,剂量关系明确。结论:川厚灵片对正常和糖尿病小鼠淀粉负荷后的血糖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提示川厚灵片可改善糖耐量。  相似文献   

13.
新型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可靠性评价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使用新型快速血糖仪测定 10 8例次糖尿病患者的毛细血管血糖 (CBG)时 ,以氧化酶法检测的静脉血清血糖 (VSG)作为对照。对比研究后发现 :从整体上看 ,2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VSG较CBG高 ( 2 0 7± 10 35 ) % ,CBG可高或低于VSG。而当VSG >6 1后 ,各水平段CBG均低于VSG ,它们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 ,r值在 0 85~ 0 89,皆P <0 0 5。血糖仪重复性测试CV值较小 ,精密度较高。误差表格分析显示 96 2 4 %的数据在可接收的A、B区。故使用新型快速血糖仪检测CBG简便、快速、准确且需血量少 ,用其进行血糖监测临床可信度较高 ,易于病人接收和使用 ,而这一技术所带来的社会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L-甘油醛具有抗糖酵解的作用从而保持了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方法 用含有D,L-甘油醛的肝素抗凝剂作为抗凝和抗酵解剂,加入甘油醛的全血标本孵育不同的时间再用日立7170A测定糖及其他分析物.结果 甘油醛对红细胞的糖酵解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持了葡萄糖浓度的8 h恒定,其最佳浓度在4~5 mmol/L,并且甘油醛作为葡萄糖酵解抑制剂对甘油三脂和肌酐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 甘油醛能有效地保护全血标本中的糖浓度长达8 h,除对甘油三脂和肌酐有明显影响之外,对其他常规生化检验指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葡萄糖的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和伟 《当代医学》2010,16(31):85-86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与罗氏MODULAR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用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30例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浆进行血糖检测,测得的数据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的血糖值分别为(11.92±4.82)mmol/L和(10.85±3.92)mmol/L,快速血糖仪测得值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r=0.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好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影响因素并定期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以使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血糖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习服后组织葡萄糖转运体的变化特点及葡萄糖摄取变化机制.方法将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5 000 m低压舱内,30 d后取双后肢骨骼肌测定组织葡萄糖水平、葡萄糖摄取率,并分离细胞膜、细胞内质膜,用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进行Scatchard分析测定葡萄糖转运体密度及其亲和力,通过免疫印迹测定葡萄糖转运体1、4的表达.对照组大鼠在平原进行,其它操作及条件与缺氧组相同.结果缺氧组大鼠骨骼肌葡萄糖含量增加、葡萄糖摄取率增强,骨骼肌细胞膜、细胞内质膜上葡萄糖转运体密度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葡萄糖转运体1、4在细胞膜、细胞内质膜上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缺氧组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糖转运体1 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表达增强,细胞膜与细胞内质膜上转运体密度均增加是缺氧习服后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的变化特点,是缺氧习服后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南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33-4334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0例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浆进行血糖检测,测得的数据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的血糖值分别为(12.3±5.9)mmol/L和(11.0±4.1)mmol/L,快速血糖仪测得值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r=0.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标本未及时分离测定是引起血浆血糖假性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分离血浆,及时检测,以使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确实的血糖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的用药方式对孕妇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1月在本院住院的15 0名不同用药方式使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的孕妇进行研究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 18~ 2 4h抽取肘前静脉血查空腹血糖、血浆C肽 ,糖负荷后 2h血糖、血浆C肽。【结果】使用地塞米松后 ,空腹血糖值、糖负荷后 2h血糖值、空腹C肽及糖负荷后 2hC肽值较用药前高 ;用药方式对母体空腹血糖值和空腹C肽值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母体糖负荷后 2h血糖值和糖负荷后 2hC肽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受试者使用地塞米松后 ,空腹C肽值、糖负荷后 2hC肽值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孕妇使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对母体的糖代谢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需严密监测母体血糖和胎儿宫内状况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方法学试验对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已建立的方法进行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范围试验,并和HK法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性试验批内CV值为1.33%,批间CV值为1.42%,总CV值为2.01%;回收试验中回收样品Ⅰ、Ⅱ、Ⅲ的回收率分别为105%,93.5%和91.4%,平均为96.6%;干扰试验表明一般浓度的抗凝剂、防腐剂、尿酸、胆红素对葡萄糖的测定不产生干扰;比较试验,与HK法比较其相关性为Y=1.038X-1.172,r=0.994;线性范围试验表明葡萄糖浓度在20mmoL/L以下呈现良好的线性。结论:葡萄糖脱氢酶法是临床测定血清葡萄糖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找正常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0.5 h血糖(0.5 h PG)、1 h血糖(1 h PG)95%的参考值范围以及其诊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血糖值切点。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5年来有完整资料的3208例OGTT结果,将其分成正常人组、IFG组、IGT组和糖尿病组,并计算每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值和标准差(x-±s),并用公式(x-+1.64s)计算出除糖尿病组外各组人群各时间点95%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正常人、IFG、IGT三组人群0.5 h PG、1 h PG 95%的参考值范围分别是:①正常人应<11.58 mmol/L、<11.69 mmol/L。②IFG患者应<12.93 mmol/L、<14.11 mmol/L。③IGT患者应<12.75 mmol/L、<14.49 mmol/L。结论①因正常人OGTT 0.5 h PG、1 h PG两点的参考范围高限是11.58和11.69 mmol/L,因此,在OGTT结果的判定时,只凭0.5 h PG和1 h PG≥11.1 mmol/L不能诊为糖尿病。②根据计算结果,OGTT 0.5 hPG 12.93 mmol/L,1 h PG 14.49 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③0.5 h PG 11.58 mmol/L,1 h PG11.69 mmol/L是诊断糖调节受损的切点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