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帕金森病治疗的经典药物是左旋多巴,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异动症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228只造模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分别按10,20,30 mg/(kg?d)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连续28 d,然后分别于腹腔注射后1,3,5,7,14,28 d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测定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应用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 结果与结论:随左旋多巴剂量增大、应用时间延长,可明显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 〈0.001);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叶酸水平(P 〈0.001);降低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P 〈0.001);增多大鼠海马区神经原纤维缠结(P=0.000)。提示大量使用左旋多巴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引起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促进海马区神经原纤维缠结增多,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可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对百草枯的摄取。造成百草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产生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观察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帕金森病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以腹腔注射百草枯10mg/kg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小鼠行为活动改变。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小鼠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mac-1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两组小鼠黑质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小鼠自发行为活动较对照组减少(P〈0.05)。高效液相法检测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c-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提示中脑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致使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及抗氧化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引起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3/04在大连大学医学院动物室和神经科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纯种大鼠50只,在温度为(22&;#177;3)℃的环境中适应两天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益智仁低剂量组(120mg/kg)、益智仁中剂量组(240mg/kg)、益智仁高剂量组(480m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120mg/kg、240mg/kg、480mg/kg益智仁水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d。末次给药后1h采用Y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行为训练,训练前15min模型组及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只动物每天训练20次,连续训练7d,以正确反应率达到90%作为学会的标准,并记录各组的训练次数(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次数)。行为实验结束后,立即麻醉后断头处死大鼠,在冰块上快速分离双侧海马,准确称重,按重量体积比加9倍生理盐水制成10%脑组织匀浆,2000r/min离心10min,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采用双缩脲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海马脑蛋白含量,主要观察Y迷宫行为实验各组大鼠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及海马脑蛋白含量。数据以x^-&;#177;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各实验组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达标所需训练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58.6&;#177;15.0,55.0&;#177;13.8,67.6&;#177;8.7)次,(136.3&;#177;16.8)次,(P〈0.01)],模型组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益智仁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低于模型组[(28.5&;#177;9.3,22.2&;#177;7.2)μkat/g,(47.2&;#177;18.8)μkat/g,(P〈0.05)];模型组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大鼠海马脑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益智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脑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智仁水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分解,提高海马脑蛋白含量,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参二醇皂苷(panaxadiol saponins,PDS)、番茄红素(lycopene)对寰枢椎失稳老龄小鼠记忆的影响。方法:小鼠寰枢椎周围注射30%乳酸溶液复制小鼠颈椎失稳致慢性脑损伤模型。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碱羟胺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试剂盒检测脑组织胆碱酯酶(AchE)活性;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脑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DS组小鼠游全程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P<0.01),而lycopene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提高趋势;PDS组和lycopene组脑AchE活性降低(P<0.01),Ach含量增加(P<0.01),且见脑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表达减弱;两用药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PDS与lycopene对长期乳酸堆积引起的老龄小鼠寰枢椎失稳所致脑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所致认知功障碍中的作用及TGF-β1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慢性间歇性缺氧方式(CIH)建造OSAS模型,TGF-β1抑制剂选择Disitertid(别名P144)。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N组)、CIH 1W组、CIH 2W组、CIH 3W组、CIH 4W组、CIH 4W+P144组、CIH 4W+DMSO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不同的缺氧时间,其中CIH 4W+P144组和CIH 4W+DMSO组于造模前分别腹腔内注射P144(70μg/kg)和二甲亚砜(1 ml/kg),隔日1次。造模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的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GF-β1、tSmad3、pSmad3蛋白定量检测。结果:OSAS模型大鼠出现白天嗜睡、烦躁等表现,缺氧期间相比复氧相间平均血氧饱和度下降>4%(P<0.05),造模成功。水迷宫实验中,与N组相比,CIH 2W、3W、4W时间点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百草枯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模型中大鼠血脑屏障功能和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动物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和模型组(百草枯注射4周、8周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各组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免疫印迹检测TH蛋白表达和P-糖蛋白表达、Belyaevs'法使用EB测定BBB通透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H阳性神经元和TH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o.05);模型组大鼠BBB的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g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百草枯可通过使TH阳性神经元和TH蛋白表达减少,诱导大鼠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同时导致BBB通透性增加和P-糖蛋白表达下降,百草枯可能通过影响BBB通透性和P-糖蛋白的表达诱导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中,动物模型的记忆力和脑组织游离氨基酸与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关系。方法:实验在兰州军区精神病防治中心完成。将8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浓度为0.6mg/kg,注射量为5μL/g的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简称MK801)镕液注射于大鼠左侧腹腔,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治疗,治疗组以石杉碱甲片进行治疗。采用主动回避反应,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空间分辨记忆3种模式对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各8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的差异:对照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治疗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对照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消退明显慢于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治疗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消退明显慢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各组大鼠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差异:对照组步入潜伏期最长,治疗组次之,模型对照组最短,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③各组大鼠空间分辨记忆的差异:对照组最佳,治疗组次之,模型对照组最差,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各组大鼠各脑区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谷氨酸含量在海马、皮质和纹状体观察区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天冬氨酸含量在海马和纹状体观察区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而氨基丁酸仅在纹状体区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伴有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石杉碱甲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内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糖耐量变化,分析荔枝核提取液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生化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1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完成。①荔枝核,为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产酸荔枝果核,晒干后粉碎,水提取,加热煮沸30min后,过滤去渣浓缩,加乙醇沉淀,再过滤去沉淀,加热挥发乙醇,提取,得到含浓度1.2g/mL生药水提液。②选取清洁级健康昆明种小白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荔枝核提取液低浓度组、荔枝核提取液高浓度组,10只/组。⑧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200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水溶液建立糖尿病模型。48h后测血糖,血糖未升高的小鼠按100mg/kg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水溶液,连续追加2次。③待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后,荔枝核提取液低浓度组用荔枝核水提取液给予灌胃治疗,每只小鼠剂量为0.5mL(内含0.012g荔枝核生药);荔枝核提取液高浓度组每只小鼠剂量为0.5mL(内含0.024g荔枝核生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7d。④测定造模前后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糖耐量血糖,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含量。制备大脑匀浆,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浓度和清除率、蛋白含量。结果:实验选取健康昆明种小白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前后各组小鼠血糖含量的变化: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2,6,9d模型对照组、荔枝核提取液低浓度组、荔枝核提取液高浓度组血糖含量均显著升高,而正常组无明显变化。②治疗前后各组糖耐量试验血糖含量的比较:治疗前30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血糖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显示耐糖量较差。治疗后30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血糖含量亦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2h除模型对照组外,荔枝核提取液低浓度组、荔枝核提取液高浓度组均恢复到治疗前空腹水平。③治疗后各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荔枝核提取液高浓度组总胆固醇明显高于荔枝核提取液低浓度组、正常对照组;荔枝核提取液高浓度组、荔枝核提取液低浓度组、模型对照组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治疗后各组小鼠脑匀浆中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模型对照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O2^-浓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O2^-清除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脑蛋白明显低于荔枝核提取液高浓度组(P〈0.05)。结论:荔枝核提取液能够明显改善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大脑胆碱能系统传递功能,加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对血脂和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黄体酮对缺氧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成年小鼠缺氧后脑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黄体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6在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3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缺氧组、低孕酮(4mg/kg)组和高孕酮(8mg/kg),后两组于缺氧前30min腹腔注射孕酮4mg/kg或8mg/kg。小鼠缺氧24h断头取脑,检测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含量。结果:32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氧24h后,单纯缺氧组脑皮质一氧化氮的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15&;#177;0.29),(1.66&;#177;0.65)μmol/g,P〈0.05];经孕酮预处理的两组,脑皮质组织一氧化氮含量较单纯缺氧组均有所下降,4mg/kg组的效果尤为明显,下降了35.81%(P〈0.01)。②海马组织在缺氧24h后,单纯缺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76&;#177;0.60),(1.21&;#177;0.58)μmol/g,P〈0.05];低孕酮(4mg/kg)组[(1.07&;#177;0.33)μmot/g]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1);而高孕酮(8mg/kg)组[(1.27&;#177;0.41)μmol/g]与单纯缺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年小鼠缺氧24h后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黄体酮通过降低这种一氧化氮的升高,可能产生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波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87-1088
目的探讨低压低氧环境下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 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体质量17-22 g。随机分为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PD模型组)、低压低氧(HH)组、MTPT+HH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以动物实验用高原环境模拟舱模拟低压低氧环境,通过腹腔注射MPTP诱导PD模型小鼠,使用Y型-电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HH组和MPTP+HH组Y型-电迷宫学习和记忆总反应时间(TRT)明显延长(P均〈0.01),错误反应次数(EN)明显增多(P均〈0.01);跳台实验学习和记忆TRT明显延长(P均〈0.01),EN明显增多(P均〈0.01)。且上述各指标MPTP+HH组分别低于MPTP组与HH组(P均〈0.05),而MPTP组与HH组之间水平相近(P均〉0.05)。结论低压低氧加重了MPTP所致P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慢性间歇低氧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IH)对大鼠体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CIH大鼠模型,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睡眠中发生的慢性低氧、再氧合病理生理过程。将16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分别为CIH组和对照组),每组共8只。将CIH组大鼠放入自制的间歇低氧动物舱内,提供间歇低氧(最低吸入氧浓度6%~7%,最高吸入氧浓度20%~21%,维持时间5~7s);将对照组大鼠置于相同规格的间歇低氧动物舱内,给予空气脉冲供气。间歇低氧刺激总时间:每天8h(9:0017:00),每周7d,持续5周,共持续35d。实验结束后(第36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实验结束后(第36天),CIH组大鼠血浆中VEGF的浓度(101.08±27.55pg·mL^-1)显著高于对照组(52.14±5.68pg·mL^-1)(P〈0.05)。结论:CIH大鼠体内存在明显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幼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20±2)日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将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幼鼠置入自制缺氧舱内每天缺氧8h,连续缺氧2周,建立模型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的变化,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度,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结构改变和GAP-4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间歇性缺氧组体重较轻(P<0.05),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波幅减小(P<0.05),海马CA1区出现明显的损伤,GAP-43表达增高(P<0.05).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引起幼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而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可能是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低氧方式(持续低氧与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及肺动脉重构的影响,以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低氧(CH)、慢性间歇低氧(CIH)和对照组(UC)共3组,每组6只.CIH组大鼠循环给予氮气和压缩空气(每循环180 s,舱内最低氧浓度达6%~8%,维持20~25 s,然后恢复至21%,7 h/d),CH组持续给予氮气(舱内氧浓度保持10%~12%,7 h/d),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结果 实验第6周CH组分别与CIH组、对照组比较:肺组织丙二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CH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WA%分别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01).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WA%分别与肺组织丙二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不同低氧方式对大鼠肺组织局部氧化应激及肺小动脉重构的影响存在差异,CH对大鼠肺小动脉重构的影响比CIH更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持续低氧引起肺组织局部强烈的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子宫内缺氧对子代雄性兔成年期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应变率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孕兔16只,分为慢性子官内缺氧和非慢性子宫内缺氧2组,待分娩后去除雌性,再随机取每只母兔的雄性子代2只,母乳饲养3个月后,慢性子宫内缺氧和非慢性子宫内缺氧组子代兔均再分高脂和正常饮食,即得慢性子宫内缺氧并高脂饮食组、非慢性子宫内缺氧并高脂饮食组、慢性子宫内缺氧并正常饮食组和非慢性子宫内缺氧并正常饮食组即正常对照组,每组各8只.至出生后6个月末测量血脂及腹主动脉IMT和应变率.结果 慢性子宫内缺氧可引起子代雄性兔成年期血清总胆同醇、甘油三酯增高(P<0.01),导致腹主动脉中内膜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IMT增厚(P<0.05),应变率降低(P<0.05).慢性子宫内缺氧与高脂血症能协同加重上述观察指标变化(P<0.05或P<0.01).结论 慢性子宫内缺氧引起子代雄性兔成年期腹主动脉IMT增厚和应变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新西兰兔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CIH早期(0~8周)新西兰兔右心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 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置于8%~21%氧浓度的CIH舱内,每天持续6 h,6 d/周,共8周。于CIH第0、1、2、4、6、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新西兰兔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同时随机处死1只,观察右心室心肌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制模后0、1、2、4、6、8周右心结构及功能参数。 结果右心结构参数与CIH 0周比较,右心室前后径、长径、基底部横径、中部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右心房前后径及右心房上下径8周时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与CIH 0周相比,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于4周减小(F=3.46,P<0.05),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于4、6、8周增大(F=3.11、3.41、3.86,P均<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于8周增大(F=3.45,P<0.05),心率校正的等容收缩时间(ICTc)于2、4周时缩短(F=3.13、3.33,P均<0.05),8周时恢复至基础状态,肺动脉血流频谱射血时间(ET)于1、2周缩短(F=3.01、3.15,P均<0.05),加速时间(AT)于1、2、4周缩短(F=3.13、3.15、3.32,P均<0.05)。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与CIH 0周相比,心率(HR)于1周、2周、4周加快(F=3.06、3.12、3.30,P均<0.05),心率矫正的等容舒张时间(IRTc)于1、2、4周缩短(F=3.15、3.31、3.17,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于1、2周时减小(F=3.13、3.44,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三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于4、6、8周时增大(F=4.01、3.82、3.37,P均<0.05),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于8周时增大(F=3.81,P<0.05)。病理学检查:右心室心肌细胞CIH 4周心肌结构正常,心肌细胞细长;CIH 8周少部分出现细胞核肥大,染色加深,部分胞质疏松淡染。肺组织CIH 4周肺组织结构正常,肺泡腔无渗出;CIH 8周少部分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小动脉血管壁轻度增厚。 结论CIH早期新西兰兔右心室功能代偿性增强,且早于结构异常;右心室舒张功能代偿早于收缩功能,IRT和ICT是右心舒张及收缩功能代偿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常压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大鼠的动物模型,观察间歇性常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5只,体重210~215g,随机分为2大组:对照组(C组,n=5)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组(IH组,n=20)。IH组动物进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4h/d,间歇缺氧1d者为IH1组,7d者为IH2组,14d者为IH3组,28d者为IH4组),按计划完成实验后测定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间歇性低氧预处理大鼠心肌VEGF蛋白表达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高。结论:间歇性低氧预处理能促进大鼠心肌内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心肌VEGF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规律以及尼古丁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8只小鼠(PD组)腹腔注射MPTP 30 mg/(kg·d),共7 d,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取4只小鼠(Nic组)腹腔注射尼古丁(2 mg/kg,每天5次,共17 d);取4只小鼠(Nic+MPTP组)给予尼古丁预处理和MPTP;取4只小鼠(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改变和凋亡细胞的变化规律。结果:慢性MPTP处理过程中,小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于MPTP注射第3天开始出现TUNEL阳性细胞,并于第8天达到高峰。与PD组相比,Nic+MPTP组TH阳性细胞丢失和TUNEL阳性细胞增多的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慢性MPTP处理的模式,可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尼古丁对这类神经元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脑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可能与可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背景: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因具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潜能,在低氧并转基因条件下体外培养易获得足够量的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已成为近几年来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就中脑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1/2006-12),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NSC),Mesencephalic neural Stem Cell(M-NSC),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Parkinson's Disease(PD)".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01/2008-12),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中脑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帕会森病".结果与结论:选择有关神经干细胞、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会森病的相关文献,计算机初检得到83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4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16篇,Meta分析53篇,共保留47篇文献进行综述.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用转基因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在低氧条件下并转基因培养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为体外获得足够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实验依据.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实验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中脑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离培养、扩增和定向分化诱导等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同时中脑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人体治疗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在体外多次传代的神经干细胞是否会发生转化,是否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甚至致瘤性等均在进一步探索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及游泳运动对大鼠右心室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高原医学的研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运动组。用MPA-心功能分析系统记录血压和心率。用透射电镜观察右心室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低氧对照组:大鼠肌原纤维间大量增生线粒体挤压变形,线粒体嵴和基质明显增多,线粒体间见大量空泡。线粒体排列无序,线粒体凝集变形。低氧运动组:肌膜下线粒体较多,线粒体排列有序。高倍镜下可见线粒体基质增多。结论:低氧对大鼠右心室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损伤,低氧及游泳运动对大鼠右心室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4次MPTP(16 mg/kg,间隔2 h),EGCG治疗组为MPTP+EGCG(5 mg/kg)组,EGCG正常给药组不做任何处理,每日给予5 mg/kg EGCG。连续给药3周后检测行为学指标,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模型组5 min内的自发运动次数(71.4±14.0)下降,而EGCG治疗组自发运动次数(87.9±10.7)提高(P<0.05)。与模型组转杆停留时间(73.5±24.9) s相比,EGCG治疗组转杆停留时间(118.6±31.2) s延长(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EGCG治疗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与模型组相比,数量明显增多。模型组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浓度显著降低,而EGCG治疗组DA、DOPAC和HVA浓度虽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GCG改善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下降,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