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上、中、下三脘发生疼痛的病证。胃脘痛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古代所谓心痛,实际上多指胃脘痛,并非今之“心痛”。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曰:”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这就是很好的说明。胃脘痛病证,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自制溃疡散治疗溃疡结肠炎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治疗36例病人,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5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年,平均5年。36例均依据全国统一诊断标准,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所有患者均经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证实。12 治疗方法:溃疡散药物组成:黄连10g、土茯苓9g、丹皮9g、穿山甲6g、白及6g、黄芪10g、三七3g。上药研极细末,经120目筛。先清洁灌肠后,取上药加开水100ml混匀,待温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观察结果。13 治疗效果:疗效…  相似文献   

4.
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在25%以上。迄今病因机制不明,故而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从1998年以来用自制的“溃疡散”(以下简称“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172例,并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六十年代初至今,自制溃疡散在门诊上观察、治疗了46例病人,其中治愈38例,显效6例,无效2例.方法介绍溃疡散:炒山药27~36克姜半夏27克煅瓦楞36~48克上肉桂12克川贝母15克生甘草27克加减法:身体虚弱加高丽参12克,白茯苓18克;气滞加南沉香9克,大砂仁18克;痛甚加血竭花6克;纳差加鸡内金18克;大便干减肉桂加生大黄18克;大便色黑加田三七9克.服法用量:上药共研细面,白开水送下.每次服3~6克,一日3次.痛甚适当增加(每日量不宜超过30克).服药期间忌酒、酸辣、腻滞不  相似文献   

6.
胃病长于肝胃同治,胃痛治肝,必先调肝气,以疏肝理气治疗胃痛,调理脾胃气化,从根本改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7.
2000--2012年笔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胃脘痛9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致病原因颇多,概括起来不外病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导致脾胃纳和化,升和降、燥和湿的矛盾统一失调。临床症状表现虽纷繁,归纳一下,寒、热、虑、实四字统之,疗法数种,温、清、攻、补四字寓之。温者治其寒;清者治其热;攻者治其实;补者治其虚。胃脘痛的辨治要点胃脘痛的辨证 1、辨病邪(寒、热、食滞等):若遇冷饮或受凉之后,胃病加重或得温则适者属寒;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得冷则舒者属热;若嗳腐吞酸,恶心厌食者属食滞。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内为主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周围等处,有病程长,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的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癌变等。现将145例溃疡病患者使用溃疡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笔者配制口腔溃疡散于临床使用十年,据200余例统计疗效满意,无刺激性,患者易接受。配制方法:水飞炉甘石30克琥珀20克水飞朱砂10克冰片3克。先将琥珀、冰片研粉,再加水飞炉甘石,水飞朱砂,混合过200目筛,装瓶备用,用时以少许撒布疮面即可。炉甘石为天然的菱锌矿石,有止血、消肿毒、生肌、收湿除烂之功,能吸收疮面分泌物,祛腐收敛,保护创面。现代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11.
我门诊部从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自制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黏膜溃疡80例,与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0例,其中女10例,男70例;年龄为4~43岁。全部患者均以饮食时自觉口腔疼痛就诊,检查均发现口腔内单发或多发溃疡,直径2~4mm。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口腔溃疡散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两组年龄、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口腔溃疡散组成维生素C2片,维生素B24片,甲硝唑2片,三种药混合研碎。1.2.2A组治疗方法用口腔溃疡散涂抹口腔黏膜溃疡处,每日2次;同时口服牛黄解…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指以胃脘部发生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常伴有胀满、暖气、呕恶、纳差等症状。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男女皆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居多。胃脘痛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过食生冷,克伐中阳,又可致脾胃虚寒;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脾;或脾虚失运,肝木乘之而致肝胃不和;又肝郁化火,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润降;或肝郁气滞,血行失畅,脉络瘀滞,阻遏胃脘;又日久不愈,久病人络,凡此种种,均可致病。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胃脘痛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病在祖国文献中早有记载,称之为“胃脘痛”,“肝胃气痛”等。以上腹部心窝处经常疼痛为主症。多数具有反复发作,长年不愈的特点。 胃脘痛,其病因多属于情志不遂,饮食伤中,或感受寒邪、湿邪以致脾胃功能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谷之寒热感受则害人六腑”。《元元正记大论》:“木郁之发民间胃脘当心痛”。这说明了忧愁忿思则伤肝,饥饱无度,寒温不适则伤脾。故肝气犯胃,脾不能为胃行津液是造成本病的基本因素。胃以降为顺,脾以升为宜,二者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互相协调,共相运化。  相似文献   

14.
15.
少药味中药治疗胃脘痛体会胡占荣,刘雄(包头市第二医院)"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当能够损伤肠胃,何况药物治疗不当呢?临床通过20例观察,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现将典型病历摘录如下:患者,女性,56岁。于91年6月18日入院。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32年...  相似文献   

16.
17.
18.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疾患。是各科护理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作诱因很多,临床上经常采用解痉止痛药物治疗,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易掩盖病情。在多年的中医护理工作中,笔者对58例胃脘痛患者采用穴位按压治疗和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85~1991年以来,应用自拟生肌复胃汤治疗胃脘痛176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炙甘草15g、生甘草15g、黄芪15g、白芍15g、枳实9g、黄连4g、黄芩12g、干姜6g、姜半夏12g、白芨9g、麦芽15g、神曲9g。  相似文献   

20.
以通降法治疗胃脘痛的体会李容娟(广西桂林市中西结合医院中医内科)关键词胃脘痛;通降法胃脘痛系指胃脘近心窝处(剑突下)疼痛为主的疾病。包括西医命名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病。凡是受凉、受热、饮食无节、精神过度疲劳、肝气郁滞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