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提高树突状细胞(DC)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目的基因至DC,研究DC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分别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IL-18/gp100-DC瘤苗对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IL-18/gp100-DC瘤苗治疗后,能明显增强CTL和NK活性,提高IFN-r和IL-2的分泌水平,使体内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坏死,瘤体及瘤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为发挥抗肿瘤作用所必须,NK细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IL-18基因修饰的gp100-DC瘤苗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备受关注,其已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后第四种治疗方法.而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也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免疫应答的APC,在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摄取、加工肿瘤抗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提呈,进而激活初始T细胞,使机体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PC)。1973年由Steinman和Cohn从小鼠脾细胞中首次分离发现,因形态上具有指状突起而得名。Dc在体内的数量极微,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1%以下,但分布广泛,除脑以外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均见分布。根据其分布部位不同分为3类:淋巴样组织DC、非淋巴样组织DC和循环DC。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惟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Natal T Cell)的APC。DC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导力量,对DC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倍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冻融人脐血树突状细胞瘤苗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脐血树突状细胞和食管癌细胞融合瘤苗,低温冻存,研究冻融后融合瘤苗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CD34 干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扩增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C).聚乙二醇(PEG)融合DC与食管癌细胞EC109,免疫磁珠法筛选阳性克隆EC109-DC为融合瘤苗.-80℃低温冻存;流式细胞术鉴定冻融前后融合瘤苗免疫表型;绘制冻融后融合瘤苗生长曲线;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EC109-DC融合瘤苗诱导T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 结果 融冻后融合瘤苗EC109-DC可在体外继续培养成长,高表达CD80、CD83、CD86,增殖活性较新鲜融合瘤苗稍低,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冻后融合瘤苗EC109-DC体外能诱导CTL细胞对EC109食管癌细胞的产生特异杀伤作用,其活性与新鲜融合瘤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融冻后融合瘤苗EC109-DC仍保存其刺激免疫细胞活化的分子表型,可望为食管癌-DC融合瘤苗的保存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肾癌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融合瘤苗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融合瘤苗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法诱导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786—O细胞与DC融合,对融合瘤苗体外生长曲线、形态特征、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致瘤性进行检测。结果:用PEG法可有效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瘤苗体外增殖能力弱,在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6ciency discase mice,SCID mice)体内不生成肿瘤,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HLA—DR水平显著增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亲代DC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癌786—O-DC融合瘤苗具有体内不成瘤特性和强大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肾癌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融合瘤苗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融合瘤苗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法诱导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786-O细胞与DC融合,对融合瘤苗体外生长曲线、形态特征、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致瘤性进行检测.结果:用PEG法可有效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瘤苗体外增殖能力弱,在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mice,SCID mice)体内不生成肿瘤,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HLA-DR水平显著增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亲代Dc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癌786-O-DC融合瘤苗具有体内不成瘤特性和强大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LNCaP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观察PSA特异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PSA-DC)体外诱导的CTL体内过继输入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裸鼠皮下接种LNCaP细胞的方法建立LNCaP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应用前期制备好的Non-DC、Ova-DC、Lys-DC及PSA-DC瘤苗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并在LNCaP细胞接种第15天模型制备成功时首次将体外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细胞经尾静脉过继输入小鼠体内,7 d后重复输入1次。以初次治疗后50 d为终止点,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观察各组荷瘤裸鼠的存活情况。结果:过继输入治疗后第30、50天,Non-DC、Ova-DC、Lys-DC及PSA-DC组瘤体明显大于肿瘤细胞接种第15天(P<0.01);Lys-DC、PSA-DC组瘤体明显小于Non-DC、Ova-DC组(P<0.01)。在观察期间内,Lys-DC、PSA-DC组裸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Non-DC、Ova-DC组(P<0.01)。结论:前列腺癌瘤苗PSA-DC体外诱导的PSA特异性CTL细胞过继输入可抑制裸鼠体内LNCaP肿瘤生长,提高裸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郑丽君  虞渝生 《浙江医学》2008,30(4):418-420
Merkel细胞瘤(Merkelcellcarcinoma,MCC)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侵犯性。自发现至今,MCC曾有过多种称渭,包括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皮肤原发性小细胞癌及皮肤小梁状癌等。MCC细胞属于胺前体摄取脱竣(amineprecursoruptakerlerarhoxylation,APUD)细胞的一种,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其兼具表皮和神经内分泌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诱导的靶向性细胞毒性T细胞(以下简称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构建的mAFP基因转染的DC瘤苗免疫C57BL/6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的DC瘤苗免疫小鼠后能诱导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靶向性CTL,这种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并也能通过分泌TNF-α和IFN-γ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相似文献   

11.
腺病毒肿瘤疫苗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就腺病毒肿瘤疫苗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前景等问题做了讨论,并着重探讨了研究及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参与抗原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启动、维持并调控免疫应答。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这为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的生存和预后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文章旨在对树突状细胞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印  谷川 《医学综述》2007,13(16):1228-1230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并被称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随着对树突状细胞(DCs)在抗肿瘤免疫中所起中心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以及体外大量培养DCs方法的建立,以DCs为平台的肿瘤免疫治疗受到广泛关注。在体外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肿瘤特异性的DCs肿瘤疫苗,再注射回体内以激发机体产生主动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是具有良好前景的生物治疗方案,目前已应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凡 《医学综述》2011,17(4):542-544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的特殊功能。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表明,DC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以及DC疫苗等方面在临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其作为肿瘤治疗手段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另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实验体系和新的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DC的免疫学活性、体外诱导扩增、功能、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抗瘤效应增强途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BALB/c小鼠的H22腹水型肝癌和615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细胞经缆香烯或/和热休克等不同处理制成瘤苗,进行体内主动免疫实验和致脾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热休克和榄香烯复合瘤苗比单一因素处理的瘤苗免疫效果好,经H22和L615复合瘤免疫,攻击后两个月动物存活率分别达60.0%、85.0%并且能够明显提高死亡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瘤苗免疫动物脾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达到 58.8%、6  相似文献   

19.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又称树突网状细胞肉瘤,是一罕见的淋巴滤泡树突细胞(FDC)来源的造血组织肿瘤。本文介绍近年来该病在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联合特异性树突细胞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异性树突细胞疫苗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HBV-DNA、IFN-γ、IL-4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全部患者治疗后ALT、AST、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德福韦联合特异性树突细胞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