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对于大鼠血管尤其是大血管钙化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15/30在武警部队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选用8周龄健康Wistar鼠32只。采用尼古丁与维生素D3制作大鼠血管钙化模型,造模后随机将模型组动物分为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n=12)及单纯造模组(n=12);空白对照组(n=8)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并注射。14d后处死动物检测不同组别动物组织钙含量、组织中钙容积分数及参与动脉壁钙化的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32只。①单纯造模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犤(29.90±1.85),(13.80±1.28),(2.61±0.45)mg/g,F=644.996,P<0.01犦。②骨髓间质细胞干预组大鼠动脉钙含量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q=9.361,P<0.01)。组织中钙容积分数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③单纯造模组动脉壁中可见大量黑色大颗粒物质的沉积,而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的动物切片染色后在动脉内膜部分可见散在的黑色颗粒状物质,并没有聚集成片。④空白对照组骨桥蛋白基本不表达,单纯造模组动物主动脉中骨桥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骨桥蛋白虽有表达,但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介于对照组与单纯造模组之间,采用光密度扫描分析同样证实此结果。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改变血管中钙含量,降低大鼠血管壁中骨桥蛋白表达水平,减少钙在血管组织局部的沉积,从而有效地防止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对于大鼠血管尤其是大血管钙化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15/30在武警部队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选用8周龄健康Wistar鼠32只。采用尼古丁与维生素D3制作大鼠血管钙化模型,造模后随机将模型组动物分为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n=12)及单纯造模组(n=12);空白对照组(n=8)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并注射。14d后处死动物检测不同组别动物组织钙含量、组织中钙容积分数及参与动脉壁钙化的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32只。①单纯造模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9.90&;#177;1.85),(13.80&;#177;1.28),(2.61&;#177;0.45)mg/g,F=644.996,P&;lt;0.01]。②骨髓间质细胞干预组大鼠动脉钙含量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q=9.361,P&;lt;0.01)。组织中钙容积分数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③单纯造模组动脉壁中可见大量黑色大颗粒物质的沉积.而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的动物切片染色后在动脉内膜部分可见散在的黑色颗粒状物质,并没有聚集成片。④空白对照组骨桥蛋白基本不表达,单纯造模组动物主动脉中骨桥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骨桥蛋白虽有表达,但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介于对照组与单纯造模组之间,采用光密度扫描分析同样证实此结果。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改变血管中钙含量,降低大鼠血管壁中骨桥蛋白表达水平,减少钙在血管组织局部的沉积,从而有效地防止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心肌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联合治疗与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单独使用的疗效差别。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实验室及中心实验室完成。以Wistar近交系大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选取模型制备成功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联合组、细胞组、基因组、对照组,每组12只。联合组在心肌梗死模型建立2周后于心肌梗死区移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组移植等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注射脂质体-pcDNA3.1-hVEGF165DNA复合物,对照组注射等容积培养液。假手术组12只仅开胸而不缝扎,不作任何注射。4周后以Buxco系统有创在体检测心功能,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检测Brdu、肌钙蛋白T双染评估移植细胞的存活与分化。结果:对照组有2只于移植后第2,3周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为联合组12只、细胞组12只、基因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2只。①移植治疗4周后,联合组心肌梗死面积为(27.8±3.0)%,低于细胞组(37.0±10.1)%(P=0.035)与基因组(37.1±5.2)%(P=0.033)。②Buxco检测心功能显示联合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高于细胞组与基因组[左心室收缩压:(104.5±9.1),(93.9±11.9),(93.6±13.9)mmHg,(P=0.026,0.022);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4971.1±371.3),(4420.6±424.9),(4361.8±617.6)mmHg/s,(P=0.030,0.017)],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低于细胞组与基因组[(4210.3±449.5),(3751.3±431.2),(3587.5±763.5)mmHg/s,(P=0.036,0.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有低于细胞组与基因组[(3.1±3.5),(6.5±4.9),(6.1±5.8)mmHg,(P=0.155,0.202)]的趋势。③Brdu、肌钙蛋白T双染示各治疗组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多于对照组,部分为双染阳性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其综合疗效优于基因细胞治疗与治疗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2在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实验室完成。选取4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作为骨髓供体。雌性SD大鼠作为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受体,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n=7)、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n=7)、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8)、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n=7)。结扎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每组进行相应的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治疗后21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心脏形态及结构变化,组织多普勒评价各组心功能。并检测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和蛋白在宿主心脏的表达。结果:29只雌性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大鼠相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心室腔明显减小。MASSON染色显示,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蓝色的胶原纤维染色区域减少,红色的肌纤维染色区域增多。②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左室前壁、室间隔收缩及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均较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显著升高[左室前壁:(0.58±0.03),(0.67±0.02),(0.78±0.05),(0.31±0.02)cm/s;(0.81±0.04),(1.26±0.04),(1.39±0.05),(0.40±0.01)cm/s;室间隔:(0.60±0.05),(1.00±0.08),(1.33±0.04),(0.40±0.01)cm/s;(0.70±0.04),(1.28±0.05),(1.57±0.03),(0.44±0.03)cm/s,P<0.001]。与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相比,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左室前壁、室间隔收缩及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升高(P<0.001)。③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和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心肌内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结论: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配合针灸治疗后,双下肢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的电生理变化。方法:①选取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医学院2005-01/2006-12收治住院的确诊为糖尿病足或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同时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24例患者,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56.8±6.1)岁,平均病程(12.6±3.6)年,均无严重的心、肾、肝、肺病变,对本实验知情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细胞组、针灸组、干细胞 针灸组,8例/组。②局麻下由双侧髂后上棘采集每位患者的骨髓血200~300mL,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血中单个核细胞,镜下计数单个核细胞总数约为1.1×1012L-1,用生理盐水稀释成30mL干细胞悬液。③干细胞组给予单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将干细胞混悬液沿闭塞血管两侧多点肌肉注射到患者下肢,进针深度约1.4cm,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及与闭塞血管间距离均为1.5cm,每点注射0.8~1.0mL,注射时避开血管与神经。针灸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用普通手法针刺足三里、环跳、阳陵泉、三阴交。针刺15min/次,1次/d,持续治疗30d。干细胞 针灸组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配合针灸治疗,过程同上。④使用肌电图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各组患者双下肢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24例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患者治疗后一般状况:干细胞 针灸组治疗24h,足趾疼痛感和麻木感明显减轻;1个月后疼痛消失,足趾可轻微活动;3个月后足趾活动力量可达3级,除2例患者有跛行外,其余6例患者均可正常行走。干细胞组、针灸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干细胞 针灸组差。②各组治疗前后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干细胞组、干细胞 针灸组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16.9±4.5),(25.2±5.5);(17.1±4.9),(29.4±8.5)m/s;P均<0.01],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亦均显著增加[(16.5±5.9),(30.3±5.2);(17.8±5.2),(31.7±7.2)m/s;P均<0.01];针灸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各组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干细胞组改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针灸组治疗效果较差[(25.2±5.5),(20.1±4.9);(30.3±5.2),(20.3±5.4)m/s;P均<0.05],而干细胞 针灸组改善效果显著[(25.2±5.5),(29.4±8.5);(30.3±5.2),(31.7±7.2)m/s;P均<0.01]。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配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肿瘤外环境研究的模型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细胞的二维培养与体外动物实验,缺乏三维立体模型的研究与构建.目的:体外模拟肿瘤骨转移的三维模型,并比较在有无骨髓间质干细胞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速度与成簇大小以及成簇率.方法:清洁级SD大鼠2只用于提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利用藻酸盐模拟骨髓微环境,将前列腺癌细胞与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藻酸钙中共培养.通过显微镜与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在模型中的生长情况.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转染肿瘤细胞,通过培养在普通光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维模型中肿瘤单克隆的生长扩增情况.结果与结论:有干细胞存在共培养的三维藻酸钙微环境中前列腺癌细胞的成簇速度、数量及成瘤率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在7.75 d、有干细胞的混合培养组在6.00 d能形成单克隆细胞簇, 10 d后对照组瘤簇细胞计数为(95.13±11.63)个;有干细胞的混合培养组为(112.53±14.67)个,荧光细胞克隆形成率对照组为(77.10±6.85)%;有干细胞的混合培养组为(64.55±6.21)%;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前列腺癌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藻酸钙微球环境中,有利于细胞增殖及成簇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血特异的内皮细胞标记物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局部新生血管情况,并探讨内皮血管功能指标E-选择素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6在唐山工人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近交系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细胞培养基组,10只/组。②另取1只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大鼠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分离股骨和胫骨,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80%贴满培养瓶底时,用乙二胺四乙酸和胰蛋白酶混合消化传代。将50mg/L4,6-二脒-2-苯基吲哚加入第3代细胞培养基中,制成细胞悬液备用。③术前各组大鼠均行气管插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远端供血区心肌组织颜色苍白、心电图检测Ⅱ导联ST段持续抬高为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志。假手术组仅开胸予以前降支穿线但不结扎。④造模成功后1~3h,干细胞移植组用微量注射器吸取4,6-二脒-2-苯基吲哚标记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0μL,直接注入梗死区边缘心肌组织。细胞培养基组按干细胞移植组的方法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基(pH值为6.9),模型对照组仅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不作其他处理,假手术组亦不作其他处理。⑤造模后2,4周各组处死半数大鼠,切取心脏组织,于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制作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4,6-二脒-2-苯基吲哚标记的供体细胞。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评估新生血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选择素含量,评估内皮功能。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心脏标本4,6-二脒-2-苯基吲哚标记移植细胞存活状况: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成团和散在的DAPI阳性细胞,其余3组大鼠心脏标本中均未见荧光细胞。②各组大鼠血清E-选择素的检测:心肌梗死后2,4周模型对照组及细胞培养基组E-选择素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2周:(36.04±4.47),(34.10±2.04),(13.37±3.01)μg/L;4周:(33.02±4.78),(33.96±5.18),(13.94±2.87)μg/L,P<0.01],干细胞组移植组E-选择素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2周:(24.29±3.51),(36.04±4.47)μg/L;4周:(17.45±3.22),(33.02±4.78)μg/L,P<0.05]。③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情况: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显示,造模后2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呈强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和细胞培养基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减弱。造模后4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仍呈强阳性,模型对照组和细胞培养基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有减弱趋势。结论:①移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②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可提高心肌细胞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促进局部血管新生。③移植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中E-选择素的降低,可能与其参与血管新生有关,同时也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不会诱发E-选择素增高而加重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肌源性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①实验于2001-08/2002-04在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细胞培养室和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0只。由其胸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并经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为肌源性细胞。采取结扎前降支的办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②实验过程中死亡20只,将剩余50只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新西兰大白兔,未造模),模型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不给予其他处理),移植干细胞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1个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肌源性细胞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1个月,移植肌源性细胞),对照组(注射IMDM无血清培养基),每组10只。③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软件记录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以了解心功能变化。④两组计量资料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建立心梗模型时死亡6只,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共死亡14只,50只进入结果分析。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正常组和移植干细胞组及移植肌源性细胞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6910±360),(4830±470),(4820±510),(2460±370),(2500±360)mmHg/s,t=11.75~27.39,P<0.05];移植干细胞组及移植肌源性细胞组明显低于正常组(t=11.11,10.59,P<0.05)。结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肌源性细胞均能改善实验动物的心功能,但不能使实验动物的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几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9/12在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日本大耳白兔40只,清洁级,5月龄,体质量2.5~3.0kg,由华北煤炭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为SCXK-2005-0002),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10只/组。实验方法: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其他3组建立日本大耳白兔右下肢缺血模型。取右下肢缺血模型制备2周后的兔,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缺血组制备右下肢缺血模型后不作其他干预措施。磷酸盐缓冲液组模型制备2周后,用1mL注射器将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分15点注射于右下肢股骨中点股内收肌群内。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模型制备2周后,用1mL注射器将1×109L-1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分15点注射于右下肢股内收肌群内。实验评估:造模后3d切取内收肌组织标本,测量其组织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4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术后取右下肢内收肌标本,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观察下肢血管再生情况。结果:40只日本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4周腹主动脉造影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结扎股动脉处的远端毛细血管生成较明显,血管成网状。缺血组及磷酸盐缓冲液组结扎处远端毛细血管生成不明显。②CD3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对照组平均为16个/×400高倍镜,缺血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平均为5个/×400高倍镜,治疗组毛平均为20.5个/×400高倍镜。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肌肉标本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P<0.05)。③造模后3d检测细胞因子含量: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83±0.90),(3.22±2.10),(3.20±1.56),(3.75±1.07)ng/g,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10.87±6.42),(10.74±6.32),(11.80±4.50),(16.73±4.21)ng/g,P<0.05],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对毛细血管的生成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取2月龄Wistar大鼠1只制备骨髓基质细胞,用第3~5代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浓度为3×109L-1。②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2只/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相同,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术后大鼠提尾右前肢屈曲内收、向右侧转圈或向右侧倾倒为造模成功,每只造模大鼠均符合标准。③造模24h后,细胞移植组取3~5代骨髓基质细胞,消化离心后抽取1mL骨髓基质细胞悬液(浓度为3×109L-1)于鼠尾静脉输入。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鼠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④造模后14d,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选择侧脑室室下区部位制作标本切片,免疫组化检测BrdU反应阳性细胞数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评估:术后第14天,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2±0.84),(6.4±0.55)分,P<0.05]。②骨髓基质细胞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细胞移植组大鼠侧脑室室下区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43.1±12.7),(16.2±9.8),(15.6±9.1)个,P<0.05],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细胞移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10.44±3.57),(3.92±1.42),(3.86±1.39)%,P<0.05],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