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对2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内小结石患者在切除胆囊后经过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8-10d。结论术中经胆囊管和汇入部微切口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胆总管切开入路相比具有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是部分胆石症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术中完全取净结石,成功率90.6%.3例残留结石1-2枚,残石率9.3%.全部病例术后T管造影,3例残留结石患者有两例发现结石,用胆道镜取出,1例未发现结石.本组未发生胆道出血、发热、腹泻、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瘘等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用于胆总管探查较传统胆总管探查取石成功率高,结石残留率低,能避免盲探所致胆总管下段损伤,是此类患者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办法取净21例,胆道镜检查发现结石残留者7例,占25%;胆道镜取石后,经T管造影发现残余结石2例,后经T管窦道1~3次纤维胆道镜取净;未发生胆道出血、胆漏、腹腔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能提高结石的取净率,降低胆管结石残留率和再手术率,并已成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在术中协助胆道疾病的诊断;并为术中确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胆囊管探查加排石仪预防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段于右肋下胆囊区建立取石通道,利用纤维胆道镜取净胆囊结石,治疗组术中用超细胆道镜探查胆囊管,术后定期使用排石仪预防结石复发。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胆囊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胆囊壁厚度薄于对照组,治疗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结论:胆囊管探查加排石仪是预防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2000年7月-2004年7月对130例胆总管结石实施常规开腹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结石取出术。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932年Mirrizzi介绍了术中胆道造影,它能发现胆管探查中不易发现的结石和其它胆道病变,减少结石残留,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1997年1月~1998年1月,我科共进行术中胆道造影52例,现就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52例术中胆道造影患者中,男19例,女33例,年龄22~73岁。术前诊断胆囊结石21例,胆囊结石可疑合并胆总管结石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9例,胆总管结石3例。2方法2.1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造影:切除胆囊后通过残留的胆囊管残端置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7月我院60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经胆囊管造影,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未作胆总管切开,5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可避免胆道损伤和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其微创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手术76 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43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 管引流33例; 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2 例.结果:78例患者均有胆囊结石,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66例,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8 例,合并有肝胆管结石4例.71例获得电话随访,均恢复良好手术后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是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8例均为胆道术后,置有T管病人。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8-79岁,平均43.2岁。术式有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2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8例;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T管引流5例;肝门部肝管成形胆肠内引流3例;2次以上胆道手术史7例,合并不同程度胆管狭窄5例。术中均用olympus T20纤维胆道镜探查,证实结石广泛分布于胆总管、左右肝管等,并尽量术中取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9例胆囊结石患者,在腹腔镜监控下,于右肋缘下穿刺套管鞘膜进入胆囊,纤维胆道镜探查胆囊,找到结石后用网篮取出。反复胆囊冲洗并行胆道镜探查,直到胆囊黏膜下无结石及出血,看到胆汁从胆囊管流出为止,胆囊底部切口用4/0可吸收线双重锁边缝合。结果39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住院3 d。随访1~12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对胆囊还有良好功能的部分胆囊结石患者行全腹腔镜直视下胆道镜取石,既减少了创伤,又保住了胆囊的功能。该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其微创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手术76 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43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 管引流33例; 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2 例.结果:78例患者均有胆囊结石,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66例,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8 例,合并有肝胆管结石4例.71例获得电话随访,均恢复良好手术后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是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结石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胆囊炎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取石,对照组予以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2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6%),对照组9例(26%),2组并发症发生率经Fisher精确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纤胆镜经胆囊管行胆管探查及取石手术具有简便、微创、降低胆管盲目切开率、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胆道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基本术式为胆总管切开探查与引流术,以取净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为目的。与传统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我科于2008年开始开展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至今共行完成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施以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手术(LTCBDE),参照组50例,施以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LCTD),比对两组手术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比参照组2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等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专业治疗时,应用LTCBDE手术治疗,可明显缩减患者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长,有效防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对肝胆管结石治疗疗效。方法:纳入2000年05月-2010年06月确诊为肝胆管结石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术式。采用治愈性肝切除术28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肠内引流术37例;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者35例。比较三种术式术后优良率、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肝切除组和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加内引流组(P0.05)。结论:肝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加胆道镜取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残石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3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传统开腹取石,手术在全麻情况下进行,先行造影(ERCP)检查,明确结石大小。确定切口开腹,仔细检查肝内外胆管,术中直接用石钳取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治疗组2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患者均全麻,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四孔法建立气腹。置入器械,超声刀将粘连分离,明确胆囊管、胆囊动脉及胆总管,分离胆囊动脉,常规切除胆囊。分离胆总管前壁,使胆总管及肝总管显露出来,切开胆总管前壁,将纤维胆道镜插入胆总管内,探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取出管内结石,向胆总管注生理盐水,检查残留结石,确认结石取净,反复冲洗。留置T管,严密缝合胆总管,进行腹腔引流,术后复方胆通胶囊,2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胆道出血1例(4.3%),胆漏1例(4.3%)。对照组术后并发胆道感染2例(10%),胆道出血3例(15%),胆漏3例(15%)。治疗组术后发生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采用复方胆通胶囊进行调理,效果更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直接经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而观察组则采用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一期缝合时间以及胆总管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分离切开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运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取三镜联合治疗11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十二指肠镜下乳头中切开(EST)网篮取石(直径≤1.5CM),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3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ENBD(结石>1.5CM估计镜下取出困难),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管一期缝合;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术前ENBD失败)。结果:成功实施①EST+LC 86例;②ENBD+LC+LCBDE 16例;③LC+LCBDE T管引流术3例;中转开腹5例(4.6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除③组与开腹相当外,其余病例均较开腹手术明显缩短。全组病历无残余结石及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98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中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术中医护配合,于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缝合胆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结果:34例患者中,4例因胆道镜取石困难中转开腹,术后无胆漏,均痊愈出院。术中要求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术式。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器械的清洗、保养及润滑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及术中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LRCL)及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及病情分为保胆组40例及胆囊切除组46例,2组均先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之后保胆组行LRCL,胆囊切除组行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和近远期生存质量。结果保胆组手术成功率95%(38/40),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未发生胆漏、出血、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40个月,超声检查与正常胆囊超声相吻合,无结石复发,未发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无胆囊癌、结肠癌发生。胆囊切除组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40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三镜"联合LRCL是腔镜技术较成熟的医院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优选方法,既能清除胆囊及胆总管的结石,又能保留胆囊及其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