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芳  陈忠伯  易萍 《中国校医》2014,28(10):742
[摘要] 目的分析2008—2012年九江市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提 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浔阳区2008~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发病病 种顺位。结果2008—2012年浔阳区未报告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92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560.2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6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从2008年的749.97/10万下降到了2012年的412.69/10 万。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 357.72/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4.18/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8.16/10万, 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22/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浔阳区甲、乙类传染 病发病虽然在2011年有小的上升,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 疾等为浔阳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应做好相应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郫县无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年均发病率239.58/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淋病、甲肝,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结论 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3.
1999-2008年滦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99-2008年发生在滦县境内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找出传染病发病变化趋势及重点防治病种,为该县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滦县1999-2008年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滦县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106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6.59/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64.02/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8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42.31/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7.35/10万,居第4位。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出血热。结论在过去的10年间该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显著下降,疫情得到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建议该县政府制定以如何控制乙肝和性传播疾病为主的未来十年传染病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绥中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绥中县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28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4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3.88/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6/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绥中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则为重点防治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安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安县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4种,共计5 513例。年均发病率为117.64/10万,总体发病率年均下降5.43%。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7.38%;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占30.67%。平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结论海安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仍是主要的病种,应加强对其监测及专题调研,以制定针对性且经济有效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绥中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绥中县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28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4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3.88/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6/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绥中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则为重点防治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4251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32.6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出血热、梅毒和戊肝,占发病总数的87.32%。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90/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9/10万,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98/10万,居第3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梅毒、布病是重点防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射阳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射阳县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4 336例,年均发病率为89.44/10万,总体发病率年均下降6.64%,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7.91%;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占24.26%。平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和淋病。结论射阳县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仍是主要病种,应加强对其监测及专题调研,以制定针对性且经济有效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普兰店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999~2008年普兰店市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12091例,年均发病率为146.61/10万;死亡2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27/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1.39/10万,占发病总数的41.8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4.59/10万,占发病总数的30.41%;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18/10万,占发病总数的26.7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6/10万,占总数的0.99%。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75.70/10万)、肺结核(36.26/10万)、细菌性痢疾(16.49/10万)。[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是普兰店市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息烽县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息烽县1997-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6年全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6786例,死亡42人。年平均发病率为281.27/10万,死亡率为1.74/10万,病死率为0.62%。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和病毒性肝炎,分别为135.41/10万、55.42/10万和51.31/10万,是息烽县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呼吸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41.09/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92.80/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第2位;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在4.47/10万~25.90/10万之间波动;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其发病率在19.10/10万~71.10/10万之间波动;新生儿破伤风年平均发病率为0.27/10万。结论10年间息烽县肠道传染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呼吸道传染病大幅度上升,肺结核发病构成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莹 《广东卫生防疫》2010,(6):43-44,47
目的分析2005—2009年麻栗坡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栗坡县2005—2009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麻栗坡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2 065例,死亡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26/10万,死亡率为2.9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52.87/10万~74.57/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5.85/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之首;血源及性接触传染病发病率在19.04/10万~54.9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41.11/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在14.55/10万~35.1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2.19/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2.89/10万~39.7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74/10万;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疟疾、痢疾、淋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3.41%。结论 5年间麻栗坡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接触传染病均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今后应加强肺结核、性病、艾滋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龙州县10 a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率为198.99/10万;年均死亡率为2.69/10万;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途径传播传染病为主,两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5.32%;传染病发病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结论 2000-2009年龙州县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缓慢上升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麻疹、淋病、疟疾和艾滋病是龙州县传染病报告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08—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通过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8—2010年茂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茂南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3 264例,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282.05/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为226.14/10万;发病率居前7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麻疹、淋病、痢疾、甲型H1N1流感。结论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时高时低,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威胁茂南区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麻疹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盱眙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盱眙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4273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109.6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0.12%。发病顺位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淋病、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3.42/10万、47.80/10万、6.95/10万、1.46/10万。结论盱眙县应注意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淋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楚雄州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0年各县(市)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州2006—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20 156例,死亡13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2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54.91/10万~76.9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6.37/10万,居传染病发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44.65/10万~79.4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3.30/10万,居传染病发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23.97/10万~43.5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9.52/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在1.36/10万~3.4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艾滋病和肺结核病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死亡总数的52.55%和35.77%;发病数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及副伤寒、梅毒、淋病,合计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5.96%。结论近几年来,楚雄州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艾滋病、梅毒、丙肝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状况,适时调整传染病防控策略,针对性地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海县乙类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海县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东海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计4 885例,年均发病率85.06/10万,死亡率0.42/10万。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7.95%,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25.26%。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结论东海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要病种,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7.
杨诚  张红梅  王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4):456-457,460
目的分析南京市雨花台区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累计发病5 882例,死亡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1.2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16/10万。痢疾、肺结核、梅毒10年中一直位居发病率的前5位。发病分类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所占比例最高,为35.02%,结论 2001—2010年该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梅毒是雨花台区传染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同时进一步关注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东海县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海县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东海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计5 026例,死亡24例,年均发病率86.33/10万,年均死亡率0.41/10万,年均病死率0.48%。男、女发病率比为2.05∶1,年龄以50~70岁为主,占30.10%,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占71.47%。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58.95%),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25.01%)。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结论东海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9.
张明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40-1142
目的分析蓬莱市1956—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蓬莱市1956—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8年,蓬莱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总体发病率最高为7521.35/10万(1957年),最低为103.48/10万(2007年),年平均发病率为671.29/10万。死亡率最高为55.81/10万(1958年),年平均死亡率为5.9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发生明显变化,50—60年代,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肝炎。9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2008年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结论蓬莱市在控制普通传染病的同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肠道和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防治上,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同时也应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2004-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掌握流行趋势,做好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4-2008年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北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共5 9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1.77/10万。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5位的病种为: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37%,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结论江北区甲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淋病、梅毒、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