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青紫症,当亚硝酸盐摄入量达0.2~0.5g时,即可引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病情严重程度与食用亚硝酸盐量成正比,还与疗效和就诊时间的早晚,是否及时确诊有关,如抢救不及时,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我院于2003年10月6日下午收治48例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经及时抢救护理,全部于症状消失后24~72小时治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群体性一氧化碳(CO)中毒事件的救治经验,做好危机事件应对预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急性CO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群体性中毒事件病员救治经验.结果 经过常压吸氧、高压氧、对症用药、心理疏导等处理,所有中毒患者痊愈出院,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群体性中毒需要医院各方合力,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群体性甲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一起急性群体性甲醇中毒事故中的9例患者,迅速组织人员抢救、开放绿色通道、及时清除毒物、保护视力、实施症状护理及心理干预等措施。[结果]9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重视群体性中毒患者的组织与抢救,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积极挽救病人视力,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对成功救治急性群体性甲醇中毒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硫化氢是一种刺激性、窒息性气体,具有特殊的臭鸡蛋味,无色、易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中毒,引起细胞内室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肺、心脏及上呼吸道黏膜刺激,急性脏器损伤,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后可出现闪电样死亡.2008年6月某单位在试生产过程中,由于硫化氢气体中毒致6人死亡,29人受伤.我科共收治17名急性中毒患者,因抢救及时,护理得当,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董丽丽 《现代医院》2012,(Z2):103-104
总结35例突发群体性四季豆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35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胃肠炎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无脓血的水样便。经过洗胃、输液、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及心理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瓦斯气体含有一氧化碳 (CO) ,瓦斯突出或爆炸可产生高浓度的CO。井下急性瓦斯中毒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与急性CO中毒基本相同。我院自 1990年开展高压氧治疗以来 ,共抢救井下瓦斯中毒 4 6例 ,其中重度中毒 10例 ,无 1例死亡和有后遗症 ,显示出高压氧治疗法的独特优势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全部病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2 9 8(18~ 5 2 )岁。1 2 中毒程度 轻度中毒 2 2例 ,碳氧血红蛋白 (Hb CO) 2 0 %± ;中度中毒 14例HbCO4 0 %± ;重度中毒 10例 ,HbCO≥ 5 0 % ,其中 5例高达 75 %。1 3 治…  相似文献   

7.
8.
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护理罗锡珍贵州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550006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无臭、并略带有类似洋葱样气味的油状液体。主要用于制药、香料和染料等[1]。在生产加工和搬运过程中,可用容器密闭不严、溢漏,而引起中毒事故,我所成功地救治37例硫...  相似文献   

9.
2003年6月22日,我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发生一起因拾荒者拣拾垃圾包装袋引起的群体性中毒事故,造成82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肉制品工厂急冻库氨气泄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2013年4月,对该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对24名就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公司在氨气管道维修作业中造成氨气泄漏,就诊患者中20人为刺激反应,4人为轻度中毒。结论:预防群体职业性氨气中毒,需增强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年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洗胃方法、阿托品的合理使用、复能剂的应用、中间综合征以及必要的心理护理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和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过程中,对发生中间综合征的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建立机械通气,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危重病例救治成功的关键;合理使用阿托品,增加阿托品使用的安全性,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章一华  刘璐 《职业与健康》2010,26(9):984-986
目的通过评判性思维的临床实践,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康复护理模式。方法应用评判性思维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康复护理中,引导护理人员关注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创新提高。结果通过1年多的学习、训练,加强了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自觉性,对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康复指导的能力不断提高。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或消失。结论培养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宝霞  韩玉梅  来珺  赵青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50-145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和刺激性反应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14日发生在某厂氯气外泄事故,而引起66例氯气刺激反应和中毒患者紧急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中毒患者诊断为急性重度中毒2例,急性中度中毒5例,急性轻度中毒26例,急性刺激反应33例,采取综合救治护理措施后全部痊愈,成功率100%。结论迅速离开事故现场,早期使用激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预防肺水肿、加强心理护理,是这次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生的污染食品和可疑的污染来源,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处置的样品采集,提高检出率,增强事故处理效度和信度。方法结合实验室数据,总结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引发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主要原因是食品储存和保洁不当而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其中,受污染的食物以熟肉为主,占总起数的35.29%。而副溶血性弧菌采样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病人肛拭子,达54.50%:其次是剩余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3.28%。结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取证困难,但我们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关键环节,同时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流行病学原理,高效地掌握科学证据,快速、准确地处置事故,为群众保障安全的餐饮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46例苯中毒致重型再障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总结苯中毒致重型再障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苯中毒致重型再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之有效的护理是苯中毒致重型再障病人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急性药物中毒治疗中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和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组在家属签字同意后尽早进行血液灌流,同时给予相应的内科常规救治和护理措施;内科保守治疗组进行内科常规救治和护理。结果血液灌流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是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坤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115-1116
目的总结慢性轻度铅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旨在进一步做好职业性慢性中毒的护理工作。方法对21例尿铅、血铅含量高于正常值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及系统综合护理。结果21人中有腹部隐痛症状者占81.0%,有乏力症状者占47.6%,有焦虑、恐惧、忧郁心理特点者占90.0%。结论将职业医学、心理学、护理学等知识,运用于慢性轻度铅中毒的护理工作中,能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了正确认识和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发生职业性溴气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预防职业性溴气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事故现场4名作业工人,有2名作业人员轻度中毒,1人出现刺激反应,1人跳楼外伤。结论预防职业性溴气中毒,需从增强企业业主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监督部门经常性监督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有机磷中毒者中 5例呼吸衰竭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结果 呼吸衰竭发生于急性有机磷中毒后 3~ 10 0h ,发生率为 14 .3% ,其特点为呼吸频率改变、呼吸时胸廓的活动度减弱 ,口唇及面色紫绀 ,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呼吸肌无力以至麻痹。发生呼吸肌麻痹后立即机械通气 ,通气时间 1~ 2 5d。结论 呼吸衰竭应重点观察呼吸的改变 ,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抢救的关键 ,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practical workplace issu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related to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ith emphasis on issues affected by recent reforms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Included are examples of issues most salient to nurses in their efforts to organize, given the reforms. An over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political, legal, and local areas is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