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使用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比较两组的导管堵塞率、溶栓再通率以及透析时的血流量、静脉压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透析时,两组的血流量、Kt/V均显著低于首次透析时,静脉压均显著高于首次透析时(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末次透析时的血流量、Kt/V均显著更高,静脉压显著更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规律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方法在长期透析患者导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长期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单纯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21例,采用规律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方法),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完成后进行封管,共观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与导管堵塞率,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率与导管栓塞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均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多;与干预前比,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静脉压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长期透析患者导管管理中,采用规律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方法可有效避免导管栓塞及感染等风险发生,且相对单纯肝素封管,能够增加透析血流量,降低静脉压,不会增加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7,(2):236-238
目的观察定期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通畅性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使用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使用纯肝素溶液透析后封管;观察组(30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溶液每周一次透析后封管,其余透析时间后予以纯肝素溶液封管。均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透析静脉压、栓塞率、导管感染率及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封管处理后其透析血流量、Kt/V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提高(P<0.05),导管静脉压及栓塞率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感染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封管处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期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维持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良好的通畅性,并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与妇科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持,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本系统与妇科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孔丽 《现代医院》2011,11(1):104-105
目的探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对透析双腔导管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研究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对照组(以纯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堵塞次数、血流量是否充足、出血导管滑脱及导管管口破裂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流量为200±50 ml/min,对照组血流量为100±50 ml/min,调换动、静脉端后血流量仍少,静脉压增高。两组的出血、导管滑脱及导管管口破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是较好的留置导管封管液,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质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本系统与妇科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旨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封管对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患者凝血功能以及导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定期尿激酶封管,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及导管通畅性。结果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AP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导管透析血流量及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患者予以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封管,可增加导管通畅性,但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对冲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双侧脑室对冲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全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动态头颅CT检查:侧脑室、第三脑室积血清除时间为(3.30±O.65)d,第四脑室积血清除时间为(4.10±0.56)d;术后3—6个月随访,根据Glasgow预后量表评分判定疗效:良好/中残23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双侧脑室对冲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能缩短全脑室出血患者的积血清除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长期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行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估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选择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内瘘组)和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患者各30例,记录两组血管通路感染率、血栓率、血流量;检测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价(SGA);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使用KDQOL-SFTM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患者住院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内瘘组和导管组KT/V分别为1.49±0.25、1.45±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室检查及S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工作状况、认知功能、社交质量、体能、总体健康、情感等生存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疼痛方面导管组得分明显高于内瘘组(P<0.05),两组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内瘘组(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留置导管作为无法建立内瘘患者的替代通路,能够满足血液透析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需要,在减少患者疼痛方面更有优势,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以前显著下降,但仍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泌尿系感染率。方法回顾医院68例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导尿术和留置尿管的持续时间、操作方法不正确、护理措施不到位、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及高龄,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经DWI、PWI证实存在半暗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丁苯酞+尿激酶)23例、对照组(尿激酶组)23例、对2组病例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NIHSS评分、检测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值并记录患者的APTT值变化,观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2组的APT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临床观察2组患者均无继发颅内出血发生。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与尿激酶联用时未影响凝血功能及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分析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最佳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373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373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41例,感染率10.99%;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留置尿管天数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结论病情重、年龄大及尿管留置时间长是导尿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规范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与管理,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以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与肝素钠封管,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置管部位及置管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术以股静脉置管为主,感染率与置管部位有关,其中股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概率最高,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试验组为11.76%、对照组感染率为36.11%,两组不同置管部位的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菌,试验组导管血培养阳性率为16.67%、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林可霉素联合肝素钠封管对于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抢救肾衰竭并活动性出血患者经验。方法42例肾衰竭并活动性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40例临床治愈,2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是抢救肾衰竭并活动性出血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CAUTI)的相关因素,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71例患者留置尿管后致尿路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1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71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54.2%,其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P<0.05);留置尿管时间<4、4~7、8~14、≥15 d的感染率分别为26.3%、31.1%、70.8%、94.7%;神志不清与神志清醒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与≤5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CAUTI发生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男性留置导尿患者使用护阴罩后,对尿道口细菌定植量及定植细菌分类的研究,探讨护阴罩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细菌定植的有效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随机选取30例;采集患者第2、7、14天未消毒前尿道外口样本做细菌培养,比较样本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定植量和细菌分类.结果 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第2天和第7天,尿道口细菌定植阳性标本的细菌定植量和细菌分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阴罩使用能减少男性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细菌定植量,减少尿道口革兰阴性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18.
史恩红 《中国校医》2014,28(3):201-202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万特普安联合中药消癌平对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采用胸腔穿刺置管灌注万特普安及消癌平与单用万特普安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10例,有效率80%,对照组10例,有效率60%(P<0.05);患者机能状况KPS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胸腔置管灌注万特普安及消癌平,疗效明显优于胸腔内单药灌注万特普安,不失为治疗恶性胸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以便掌握其动态,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6月医院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0株占92.1%,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占48.7%、31.6%,革兰阴性菌5株占6.6%,真菌1株占1.3%;37株表皮葡萄球菌中,28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5.7%;检出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引起出口处感染的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人群;建立分泌物细菌监测机制,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药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