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梗阻性黄疸对人体吸收功能的影响,选择17例经手术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术前测定血中总蛋白(TP)、甘油三醋(TG)、糖(G)水平并设立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0.05)。电镜观察发现黄疸组病人空肠粘膜微绒毛萎缩、线粒体肿胀。以上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空肠粘膜超微结构改变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近11年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外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分析,报告了肝外梗阻性黄疸与肝外胆道扩张的相互关系和特点,对黄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0年至1997年9月我们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与B超、CT对比,探讨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67例中男47例,女20例;年龄24~67岁,平均51.34岁。胆红素定...  相似文献   

4.
肝脏具有惊人的再生能力.然而,部分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前所出现的梗阻性黄疸将会影响到术后的肝再生,甚至引起肝衰竭.从某种意义而言,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再生的受损程度将决定着是否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研究者对梗阻性黄疸肝再生受损机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肝再生受损机制主要包括:(1)门静脉血流量减少;(2)肝细胞凋亡率增加;(3)肝再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因此,调节上述因素将有可能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的肝再生.  相似文献   

5.
6.
卢俊  吴宗桧 《山东医药》2002,42(16):56-57
手术是解除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 ,术前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以及梗阻的严重程度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术中处理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近年来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1 临床症状与体征病史是诊断黄疸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要注意黄疸的发生、发展及转化过程 ,注意大小便变化特点以及黄疸伴随的特殊症状 (如发热、腹痛和腹部包块 )与黄疸的关系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史等 ,详细的病史采集可为体检和辅助检查的选择提供线索。2 影像学检查2 1 超声检查 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与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 1988年首先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迄今已知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活性肽 ,具有强大的缩血管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 ,ET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在肝病的循环障碍病理机制中起作用 ,是肝脏损伤的一个重要致伤因素。本文简要回顾ET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梗阻性黄疸 (Obstructivejaundice)肝损伤的关系。1 ET及受体简介ET是含有 2 1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 ,分子量2 4 92 ,其前身为前内皮素原 ,由 2 0 3个…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胆道致使胆汁排出受阻而引起的黄疸。由于诊断时多已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姑息性介入手术便成为减轻黄疸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将比较经皮经肝、经内镜及综合介入途径治疗的优缺点,其中胆管微创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与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很高。本文就其病理生理变化、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梗阻性黄疸行胆道覆膜支架置入患者30例,随访1年,对其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0例手术成功率、有效率100%,胆道感染发生率10.0%,胆道出血发生率6.7%,胆囊炎发生率3.3%,胰腺炎发生率6.7%,支架滑脱、移位发生率10.0%,支架阻塞发生率6.7%。[结论]覆膜支架可以有效防止胆道再狭窄或闭塞;其滑脱、移位发生率较高;不易跨越胆囊管开口放置,可以跨越壶腹放置。  相似文献   

1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胆道狭窄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复杂,常造成梗阻性黄疸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常导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损害。目前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重点都为胆管引流,且引流技术不断改进,可行胆汁外引流、内引流、内外合并引流等,其微创性在临床上越来越显示出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与梗阻性黄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建立通畅有效的胆道引流,是治疗胆管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对梗阻性黄疸,更是如此。外科治疗是传统的方法,而内镜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方法,也能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本组介入治疗5例梗阻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每组10只。OJ组大鼠于近肝门处游离并结扎胆总管,假手术组仅做游离但不结扎胆总管。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上升,OJ组体质量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P均〈0.05。OJ组大鼠术后血清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1。OJ组神经损伤较重。认为梗阻性黄疸大鼠存在周围神经变性,与内毒素移位和高胆红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7年~2001年5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18例,部分造影未成功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rrC)、胆道引流(PrrCD)及螺旋CT/'MRI胆道成像检查。本文拟探讨ERCt,、PrrC联合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龄23~85岁,平均56.22岁。总胆红素定量平均92.04,umol/L。15例ER(P未能确诊患者中6例行FrrC检查,2例行PTCD治疗,10例行CT/MRl胆道成像及仿真胆道镜检查。全组9例行ES"r治疗,其中2例行乳头开窗术后胆道造影。3例患者住院期间合并…  相似文献   

17.
重度黄疸肝炎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侯勇  贺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3,9(3):148-149,171
本文观察22例重度黄疸肝炎病人黄疸高峰期的超微结构改变,并与其中14例的黄疸消退期二次肝穿标本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了应用凉血活血中药治疗本病的效果。结果显示本病超微结构改变包括:1.肝窦和狄氏腔的狭窄及阻塞,并因此导致肝微循环障碍;2.胆汁淤积;3.肝细胞损伤;4.淋巴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增生。对比观察证实肝微循环障碍在本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治疗本病宜从活血化瘀入手。  相似文献   

18.
老年梗阻性黄疸3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收治老年梗阻性黄疸 3 0例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0~ 81岁 ,平均 67 2岁。诊断根据B超、CT、磁共振、血清学检查。其中肝癌 8例 ,胆总管结石 8例 ,胆总管下段肿瘤 2例 ,胰头癌 6例 ,肝门肿瘤 4例 ,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 2例。1 2 合并症 入院时合并心血管疾病者9例 ,慢性支气管炎 5例 ,糖尿病 5例 ,肝硬化 3例 ,肾功能不全 1例。1 3 治疗方法  (1)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 :胆总管结石 7例。 (2 )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加鼻胆管引流 :胆总管下段良性狭…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了28例高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了肝门肿瘤梗阻性黄疸,黄疸与ALT的关系,α-FP在诊断癌性高位梗阻中的作用及影像诊断在癌性高位梗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经ERCP及B超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进行了乳头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胆总管内机械碎石,胆管气囊扩张,鼻胆引流及胆总管支架管引流.结果:①51例成功地进行了ERCP治疗,成功率为79.7%.②治疗后2周内胆总管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清总胆红素、ALT及γ-G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③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后1周内腹痛缓解率为92.1%;退热率为100%.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主要是乳头切开处出血、急性胰腺炎及结石嵌顿,经适当处理很快好转恢复.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治疗具有患者损伤轻,痛苦小,耐受好及恢复快等优点,应作为单纯胆总管结石,特别是伴有胆囊或股道手术后及高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