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CPR失败40例、成功17例,成功率为30%。36例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15例.成功率为42%;2l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2例,成功率为10%。37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15例,成功率为41%;20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2例,成功率为10%.院内CPR成功率高于院前(P〈0.05);CPR开始时间≤6min成功率高于〉6min者(P〈0.05)。结论:CPR开始时间及复苏地点是影响成败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35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抢救资料。结果:135例中,心跳呼吸骤停时间<5min者42例,经复苏存活18例(42.8%);>5min者93例,复苏存活3例(3.2%);前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心肺复苏(CPR)及电除颤,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并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CLS)。  相似文献   

3.
杨惠芳  吴暐  贾俊海 《甘肃医药》2009,28(5):374-375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院前复苏的58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例从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58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病例,复苏成功6例,成功率10.3%。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与呼吸心跳骤停的基础病、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尽早的正确的CPR及除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程度及方法,以便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30例急诊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确认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体外电除颤、大剂量肾上腺素等治疗;结果:4min内电复律成功6例,药物复苏成功4例,5-9min药物复苏成功2例,9min后几乎无效;结论:心肺骤停抢救起始时间越短越好,大剂量肾上腺素可提高药物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实现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以期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6年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6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和总结其心肺复苏的情况。结果 66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23例,失败43例,成功率为34.85%。结论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实施急救,将其控制在最佳救治时间,尽量缩短实施CPR的开始时间,医务人员熟练掌握CPR的操作程序并对症救治,可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 76例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76例中心跳呼吸骤停时间 <5min者 2 7例 ,经复苏存活 10例 (3 7.0 % ) ;≥ 5min者 49例 ,复苏存活 2例 (4 .1% ) ,前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提高院外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 :早期心肺复苏 (CPR)及电除颤 ,大力普及现场急救知识 ,并尽早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分析成功救治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对12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的过程与结果,对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与患者的成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急救复苏方法与患者复苏成功率之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不同的复苏急救方式对成功率也有显著影响,气管插管显著地提高患者复苏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在急诊科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1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别以徒手心肺复苏和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复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14例,平均插管时间(20±5)s,复苏成功39例,成功率34.2%;存活24例,存活率20.1%。对照组复苏105例,平均插管时间(35±4)s,复苏成功15例,成功率14.3%;存活12例,存活率11.4%。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O.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34,P=0.048);观察组的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2285,P=0.268)。结论: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有助于提高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作者亲身参与救治的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复苏技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步复苏成功9例,最终复苏(心肺脑均复苏)仅3例。复苏率分别为10%、3·4%。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患者基础疾病是否可逆,抢救开始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吴裕侃  刘飞  何平胜 《当代医学》2010,16(36):103-104
目的探讨基础生命支持顺序的改变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2005年及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按基础生命支持顺序及CPR时间早晚不同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大小。结果 A组26例心呼吸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3例,成功率为11.5%;B组11例患者中复苏成功3例,成功率为27.3%。心跳呼吸骤停至CPR≤5min者A组9例,复苏成功2例,成功率28.7%;B组4例,复苏成功2例,成功率50.0%。心跳呼吸骤停至CPR〉5min者A组17例,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6.20%;B组7例,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14.3%。结论①抢救时间先后是决定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②基础生命支持顺序的改变对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尤其是就诊时间较晚患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雄杰  胡赛  黄艳 《疑难病杂志》2009,8(7):415-416
目的观察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急诊和院内救治的75例非创伤性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中院内心跳骤停患者44例,经复苏存活29例(65.9%);31例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存活仅7例(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骤停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49例,存活29例(59.2%);5min后实施心肺复苏26例,存活7例(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早进行CPR,在救治过程中时间乃是制约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院内或是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186例,对其实施院内或是院前心肺复苏,并对其进行分析,查看影响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肾上腺素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8min内进行电除颤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8min后再进行电除颤的患者的成功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不同,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不同,其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主要与患者CPR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丁劲  赫为  邬兆国 《西部医学》2014,(3):345-346,349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影响。方法对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心肺复苏早期采取气管插管,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早期采取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对比两种通气方式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①治疗后两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58.33%;对照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37.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后两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存活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37.5%;对照组患者有效6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25.0%,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早期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无论是从患者有效率还是存活率方面比较,都比采取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杨小冶  黄永阳 《右江医学》2009,37(4):406-407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急诊科3年多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多共收治院前或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8例,其中院前58例,院内30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40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心跳骤停患者中,院内心肺复苏成功2例,院外无一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5%。结论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抢救人员抢救水平,抢救人员分开协调能力,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正确与否,能否早期除颤,有无先进的急救设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其它抢救措施均相同,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kg,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 治疗组心跳恢复和呼吸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气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提早(P〈0.05),心肺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 静脉输注高氧液是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麻醉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9~2004年外科手术中6例心跳骤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51例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6例,其中发生在术前者占66.7%,术中占33.3%,发生率为5.4/万。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人,ASA分级Ⅲ级以上者占83.3%,2例与手术因素有关,3例与麻醉因素有关。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100%,心肺脑复苏成功率83.3%。结论 高龄及并存疾病、全身情况差、大出血、休克、昏迷以及手术、麻醉不当容易引起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术前充分正确估计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及麻醉是预防心跳骤停的关键。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围手术期心跳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18.
张红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140-142
目的 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0年8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22例,成功率26.2%,死亡62例,死亡率73.8%.结论 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搏停止的时间、患者年龄、原发病以及电击除颤的时机将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当患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时第一目击者具备心肺复苏知识极为重要,急救人员要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CPR),同时要重视复苏后的综合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时影响心肺复苏(CPR)的因素。方法:结合应用标准化CPR步骤的临床体会。回顾性分析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资料。结果:CPR成功11例,死亡49例,复苏成功率18.33%;CPR成功11例中,立即行CPR者5例,5分钟内5例,6-10分钟内1例;不成功者5分钟内14例。〉5分钟35例,两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病有器质性损害者的复苏成功率比没有器质性损害者要低;院前(包括途中)发病CPR成功率3.13%,院内CPR成功率35.71%,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PR成功率的高低与不同病因、CPR开始的时间、发病地点、CPR的方法是否正确、复苏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呼吸支持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一明  吴先荣  甘枚 《广西医学》2000,22(2):378-379
心跳呼吸停止是临床中最危重的急诊。心肺脑复苏术 ( CPCR)是对呼吸心跳骤停者所采用的急救措施 ,而良好的呼吸支持是全面复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对 1 995年 6月至 1 998年 9月 42例心肺复苏病人 ,就复苏后呼吸支持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1例 ,女 1 1例 ,年龄 1岁半至 72岁。呼吸心跳停止的原因 :电击伤 1 6例 ,中毒 7例 ,溺水 6例 ,猝死 5例 ,肺部疾病 5例 ,颅脑疾病 3例。心跳骤停跳病人发病至急救人员开始救治时间见表 1。表 1  42例心跳骤停病人急救开始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开始救治时间 (min)例数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