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89,17.013,13.276;P0.05);(2)两组躯体痛疼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5,P0.05);两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65,19.456,6.785,8.181,7.732;P0.05);(3)两组患者面对、屈服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9,9.259;P0.05),而回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P0.05);(4)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回避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而屈服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其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主要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以及获得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抑郁障碍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作评定工具,对42例抑郁障碍患者与42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抑郁障碍患者负性生活事件和正性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抑郁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与抑郁障碍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抑郁障碍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作评定工具,对42例抑郁障碍患者与42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 抑郁障碍患者负性生活事件和正性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抑郁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与抑郁障碍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社会心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特点和心身健康状况。方法:运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LES,EPQ,CS,SSS,SCL-90)测定77例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心身健康状况,与同期住院的良性肿瘤者和健康者各40例相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病前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及紧张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神经质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显著较多,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显著较低,SCL-90各项指标除恐怖,敌对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增高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自身的特点,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作评定工具,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42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和正性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96例抑郁症患者分别在其入院时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自评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此外对99例正常对照亦进行上述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较多,得到较多的主观社会支持,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却不如对照组高;男女患者之间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得分无显著差异;低应激状态的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社会支持均高于高应激状态组。结论:抑郁症患者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较多;而社会支持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发病之间起着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其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56例紧张型头痛(观察组)和56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作相关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面对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屈服分量表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④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维度评分与面对分量表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屈服分量表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因此,指导紧张型头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可以提高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性格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性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患者组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组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主观支持与焦虑、抑郁,支持利用度与敌对,E分与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分与强迫,N分与抑郁和恐怖显著相关。结论性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优劣,影响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甲亢患者病前应激性生活事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病前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特点及与疾病的联系。方法:采用事件量表(LES)对82例初发的甲亢患者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甲亢患者病前经历有影响的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总生活事件频数、负性生活紧张值及总生活事件紧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患者正性生活事件紧张值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结论:提示患病前经历较多负性生活事件的应激可能与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生活事件在老年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心理社会因素在老年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 16 3例老年神经症患者及 16 3例正常老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老年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尤其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及严重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发生三件以上生活事件的频度亦高于对照组 ;6 0~ 70岁及 80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生活事件较多 ;老年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事件中主要是健康问题和家庭问题。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神经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产后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后抑郁症最初由patt(196 8)提出 ,是指产褥期发生的抑郁[1] 。虽然从DSM—Ⅲ及ICD— 9开始 ,产后抑郁已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疾病诊断单元 ,但由于产后抑郁症起病于女性的“特殊时期”及预后良好等特点 ,多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有调查表明[2 ] ,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达 16 .7%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复杂 ,其发生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有关。国内报道较少 ,作者对此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产后抑郁症组 :30例为 1996年 2月至 1999年 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为产后 6周内发病 ,均符合CCMD -Ⅱ -R抑…  相似文献   

12.
产后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褥期发生的抑郁 [1 ] 。由于产后抑郁起病于女性的“特殊时期”及预后良好等特点 ,多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复杂 ,本文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发现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有关。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产后抑郁症组 :1 995年 1月~ 1 99  相似文献   

13.
Life events and social stress in puerperal psychoses: absence of effec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rty-three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severe early onset puerperal psychiatric disorders were compared with matched normal puerperal controls. Interviews, which were administered after recovery, covered life events in the previous thirteen months and detailed assessment of previous and personal history, pregnancy and labour, other aspects of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marital relationships. No differences, except for previous histor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were found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or betwee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and with other diagnoses. These findings of absence of social stress contras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f milde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of disorders with onset during pregnancy, and suggest that the aetiology of severe post-partum disorders is predominantly biological.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revalence, disability,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association of psychiatric morbidity among attenders in general health care in Taiwan where, as in the rest of non-Western countrie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ith a two-phase design was carried out at out-patient clinics of three health stations and a general hospital. RESULTS: A total of 990 patients completed the brief screen in the first phase, 486 of whom completed the independent assessment in the second phase. The proportion of screening positives was 46.0% and the weighted prevalence of definite psychiatric disorder was 38.2%.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were associated with female gender and unemployment. Housewives, students and pati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were at lower risk of having alcohol use disorders. Patients with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were more likely to present with psychological complaints, to attribute their illness to psychosocial causes and to perceive thei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s poor. Psychiatric morbidity was associated with excess life events.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particularly depressive disorde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elf-reported disability. CONCLUSIONS: Psychiatric morbidity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in general health care in Taiwan. Phys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se health proble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学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112例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①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P〈0.01),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P〈0.01);②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对照组客观支持少(t=2.05,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较差(t=5.69,P〈0.01);③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t=2.17,P〈0.05);④患者较对照组存在述情困难,表现为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t=6.35,P〈0.01);⑤患者生活质量差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生理领域(t=2.00,P〈0.05);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情绪、述情困难、应对方式、较少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不足等多方面影响(P〈0.05或〈0.01)。结论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差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质量。另外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 ,警察工作被认为是一种高度紧张的工作 ,警察的心理状况 ,也有别于一般人群[1-3 ] 。为了了解目前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 ,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调查对象为成都市青羊公安分局防暴大队的12 8名巡警 ,所属各派出所的 14 6名民察 ,以及分局刑警大队、禁毒大队、各机关干警 6 5人 ,共 339人。入组标准为年龄 2 0~ 5 0岁 ,从事警察工作 1年以上 ,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 ,性别不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编制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患者及其家属访谈、专家评议等过程,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的理论构架和条目内容,再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后,对实施精神残疾鉴定的1000余例精神障碍患者及50例正常人与50例躯体残疾人进行测试。结果:①精神障碍组自我照料、家庭生活、理解交流、与人相处、社会参与5个分量表分及总分均高于躯体残疾组和正常人组,差异显著(P<0.01)。②不同病种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组间差异显著(P<0.01)。③该量表评定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等级与专家使用GAF分级的总符合率为87%,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字2=4.924,P=0.295)。结论:该量表的测试结果比较符合精神疾病对社会功能影响的一般临床规律,能较好地反映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18.
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学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广泛焦虑障碍(GAD)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学特点及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组为30例GAD患者,对照组为25例抑郁性神经症(DN)患者及32例健康人。所有样本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测评生活事件应激,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应对方式,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测血清白介素-2(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及CD3 细胞比率测定。比较GAD与DN、正常对照组(NCG)二组的差异,并对GAD内部有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AD组患者LES评定中,负性事件数及LEU值水平小于DN组,生活事件发生的总件数、负性事件数、负性事件LEU值均大于正常组。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维度少于正常组,消极应对维度多于DN组及正常组。EPQ评定中,无论男女N分均大于正常组,与DN组无显著性差异。IL-2大于DN组及正常组。CD3 及NK比例与其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IL-2与生活事件总件数、EPQ中L分呈负相关,与NK呈正相关。结论:GAD患者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消极的应对方式、情绪不稳定,存在着部分免疫功能异常。心理社会因素对免疫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支持,人格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通过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社会支持、人格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SCL-90对526名中学教师(男199,女327)进行评估。结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艾森克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6633、-0.1568、0.3486。进一步的交互作用分析、通径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彼此独立的,无交互作用存在。结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直接的,未发现社会支持、人格可缓冲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