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因急性胸痛入院的患者中,NT—proBNP对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患者共298人,以胸痛为主诉,不伴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观察在入院时血清NT—proBNP、CK—MB、TnI及心肌酶动态演变,将患者分为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4)、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2),并对各组NT—proBN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8例患者中,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2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82例,三组NT—proBNP值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5.6pg/ml、78.1pg/ml、28.6pg/ml;P〈0.01)。NT—proBN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K—MB、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低于二者(P〈0.01)。结论NT—proBNP在非sT抬高的急性胸痛的患者中,虽然不能独立作为诊断依据,但是用作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的预测指标是非常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s—CRP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51例,分为MAP患者26例(Ia组),SAP患者25例(Ib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5例设为对照组(Ⅱ组),检测各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s—CRP浓度在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各个时间段的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M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动态检测hs—CRP浓度可以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NT—proBNP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院抽血检测血脂和NT—proBNP,观察组除给予一般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治疗。8周后重新检测血脂和NT-proBNP,8周治疗中随访所有患者冠脉事件情况(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结果8周后观察组TC、LDL、NT—proBNP较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内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晓洁 《医疗装备》2013,(11):30-32
目的:探讨cTn-Ⅰ、Mb和CK-MB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本院确诊为急性心梗患者做回顾性调查分析,依据入院时间比较其CTn-Ⅰ、Mb、CK-MB的阳性率及阴性率,以及在各时段用CTn-Ⅰ、Mb、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在AMI早期诊断中,Mb的灵敏度最高,而CK-MB在8h以内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cTn-Ⅰ的早期诊断价值良好.单项检测时CK-MB的特异性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有限.当多项目联合检测时,真阳性率有较大提高,可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加上连续动态检测,可以基本排除AMI漏检的可能性.Mb+ cTn-Ⅰ组合的真阳性率,在4 ~8h已达到100%的满意效果,与Mb+ cTn-Ⅰ+CK-MB组相同.结论:在AMI的急诊患者及时做CK-MB、Mb、CTn-Ⅰ的检查及动态观察能提高确诊率(确定是AMI或非AMI),可以为患者接受及时正确的治疗保障时间.  相似文献   

5.
尉飞 《现代保健》2014,(21):86-8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v、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hs—CRP、血清Hcy和血脂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Hcy、hs—CRP、TC、HDL—C、I,DL—C,青年组Hcv、hs-CRP、HDL—C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老年组三组中Hcy、hs—CRP、HDL-C检出率均较高,中老年组的LDL—C检出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间TG、TC、HDL—C、LDL—C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与血清Hcy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清Hcy是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cTnT、Mb、CK-MB、CRP的变化特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率.方法 用罗氏ES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罗氏800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50例健康患者血清及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Mb、CK-MB、CRP,分析其变化特点.对比单独分析及联合分析cTnT、Mb、CK-MB、CR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出率.结果 两组cTnT、Mb、CK-MB、CRP检测值比较,P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cTnT、Mb、CK-MB、CRP特异性分别是90%、86%、86%、78%,敏感性分别是96%、76%、70%、70%.结论 研究组血清中cTnT、Mb、CK-MB、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后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新柱 《现代保健》2011,(10):34-3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9例AC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脂及hs-CRP的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血脂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OPG、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联性的探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0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ACS组和SA组各30例。采收血样,离心取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的血清OPG数值高于SA组和对照组;ACS组的hs-CRP的数值高于SA组和对照组。结论 OPG与hs-CRP血清中二者水平的升高尤其在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显著相关,影响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在新生儿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住院患儿95例(其中确诊细菌感染34例,非细菌感染61例)为病例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迈瑞BC-5180检测WBC,观察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前,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hs-CRP、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经抗菌药物治疗后,PCT和hs-CRP水平有所下降,而WBC计数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CT、hs-CRP和WBC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敏感性分别为91.2%、73.5%和61.8%。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91.2%)高于hs-CRP(73.5%)和WBC(618%),3项指标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结论 血清PCT检测在新生儿肺炎中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动态检测PCT和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0.
测定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肌红蛋白(Mb)与血清肌钙蛋白(TnI)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的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早期心肌损伤,心肌营养不良以及并发严重的心力衰竭等体征,促使患者肌红蛋白值(Mb)与肌钙蛋白值(TnI)增高;采用金标法试剂盒检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肌红蛋白与肌钙蛋白指标,结临床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简单迅速。  相似文献   

11.
毛小琼 《现代医院》2012,(Z1):49-49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85例,分析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24例(其中10例为运动后出现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 mV持续时间>1分钟),心律失常63例(其中频发房性早搏并短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占60%)。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远远大于普通心电图,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一些不典型的胸闷、头晕、心悸者,普通心电图正常,应及早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早查出原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2.
郑文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68-2569,2574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国际心脏病协会和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将临床确诊的40例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划为A组,40例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划为B组,4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划为C组,作为对照组。电泳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血清中心肌钙蛋白I(cTnI),MMB和肌红蛋白(MYO)含量。将检测的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回顾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血清cTnI、MMB、MYO含量、AST、CK及LDH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症状不典型组患者的血清中cTnI、MMB和MYO含量明显增高,AST、CK及LDH活性增高(P﹤0.05);但与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比较,血清中cTnI、MMB、MYO含量和CK活性升高明显,而AST和LDH活性下降明显(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联合检测无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还是明确诊断之后的治疗过程中,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联合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117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后联合应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者54例。结果117例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再通111例(其中101例行支架置入),成功率94.9%。54例联合应用Lipo-PGE1的患者梗塞相关血管再通51例,成功率94.4%,术后半小时心电图ST段下降较未联合应用组明显,24小时心功能改善较显著,未出现血压、心率等不良改变。结论急诊PTCA联合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保护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较单纯急诊PTCA者佳,无不良副作用,展示了可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攀  汪明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7-117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90d时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HS-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TOSHIBA型号ACCUte-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中HS-CRP水平为(10.9±3.78)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4±0.68)mg/L.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是诊断AMI新的参考指标,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浓度和稳定性高等特点,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被认为是理想的心力衰竭标志物.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心功能不全,主要是由于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反应,目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再住院率、死亡率、高社会医疗资源占用率等特点的疾病[1-2],也是当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其内在机理包括神经内分泌、循环内分泌、炎症因子、代谢激素等的持续激活和失衡[3].  相似文献   

17.
肖成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52-2653
[目的]观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68例,其中AMI组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Bp、TC、LDL-C、hs-CRP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AMI患者的瘦素水平与hs-CRP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19,P﹤0.05)。[结论]AMI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损伤因子,在AM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5,(5):47-49
目的观察并分析瑞替普酶(r 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单项瑞替普酶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予以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疗效性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2、4、6 h)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性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治疗STEMI临床疗效显著,可积极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分析评价,为规范AMI的药物治疗提供改进意见。方法抽取我院95份AMI归档病历,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评价指标要求,对影响药物治疗达标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结果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应用全部达标,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的使用达标率相对偏低,反映在临床对这两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能严格把握。结论 AMI药物治疗整体合理,临床需进一步对AMI的药物治疗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于患者AMI发作后24h内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浆FIB的检测,并把74例AMI患者按FIB水平高低分为两组,进行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波检查取得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FIB水平的高低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FIB<4.0g/L组,LVEF值为(58.4±7.38)%;FIB>4.0g/L组,LVEF值为(50.5±11.69)%。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FIB水平与AMI存在一定的关系,对判断AMI患者预后可能有较好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