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例两次皮损周围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临床疑似疱疹样皮炎的24岁女性患者的血清,结果显示患者血清抗肌内膜自身抗体1:20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疱疹样皮炎;随后第三次对皮损周围皮肤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典型的真皮乳头部位IgA颗粒状沉积. 相似文献
2.
许月林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4)
作者报道3例患者开始用直接免疫荧光(DIF)和组织学检查不能确诊为疱疹样皮炎(DH),而血清抗肌内膜抗体(AEmA)阳性,随后的皮肤活检标本用DIF检查,发见在真皮乳头部有IgA沉积,进一步证实了这些血清学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森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8,(5)
作者对29例疱疹样皮炎(DH)病人血清中的循环IgA类抗肌内膜抗体(EmA)和抗麦胶蛋白抗体(AGA)进行了研究.以猴食管切片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mA,用ELISA检测AGA.结果29例食含正常谷胶饮食的DH病人中22例(76%)有EmA,其中14例伴空肠粘膜次全绒毛萎缩的病人EmA为100%阳性,6例伴部分绒毛萎 相似文献
4.
曾凡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3):132-132,137
用免疫荧光法对14例DH病人的IgA及其亚型IgA1和IgA2进行研究。发现损害周围皮肤的真皮乳头部与沿基底膜带(BMZ)同时出现IgA的颗粒状沉积是DH的最常见特征。证实部分DH病人血清中确实存在循环IgA抗体。皮肤沉积中只有IgA1亚型。分离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的间接法。 相似文献
5.
陈永艳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9,(4)
本文作者对2例疱疹样皮炎(DH)患儿作了如下研究:1.对患儿用大量的谷胶攻击,能否使血清IgA-EmA 由阴性转为阳性?2.IgA-EmA的滴度是否与肠组织病理改变相平行?3.IgA-EmA 的变化是否与皮损临床状况的改变相平行?例1.男,11岁,患DH 2年。2年内在正常饮食情况下隔日用DDS 12.5~25mg,控制了皮损。30周内反复测血清IgA-EmA 持续阴性,空肠活检绒毛无明显变平。食用2 g/kg/d(正常量的4倍)谷胶攻击后反复作血清试验,IgA-EmA 滴度在第8周为2.5,第12周为5,同时皮损复发。于 相似文献
6.
疱疹样皮炎在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群的发病率为10~39,100000人,而在美国黑人和亚洲人中则很少见,其原因可能与HLA相关抗原频率不同有关。作者综述了疱疹样皮炎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临床表现、免疫病理、谷胶过敏性肠病、免疫遗传因素、治疗等问题作了较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疱疹样皮炎发生在谷胶敏感性肠病患者,而谷胶敏感性肠病与HLA-II,DR3和DQW2相关。临床诊断中应注意潜在其它免疫性疾病及淋巴瘤的危险性,无谷胶饮食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8.
疱疹样皮炎发生在谷胶敏感性肠病患者,而谷胶敏感性肠病与HLA-ⅡDR_3和DQW_2相关。临床诊断中应注意潜在的其它免疫性疾病及淋巴瘤的危险性。无谷胶饮食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9.
10.
疱疹样皮炎在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群的发病率为10~39/100 000人,而在美国黑人和亚洲人中则很少见,其原因可能与HLA相关抗原频率不同有关。作者综述了疱疹样皮炎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临床表现、免疫病理、谷胶过敏性肠病、免疫遗传因素、治疗等问题作了较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陆右之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4,(1)
大多数疱疹样皮炎(DH)病人的皮肤和肠道里有颗粒状IgA沉积,而累及肾小球为数甚少.本文报告一例有肠道损害的DH,并伴有严重的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证明沿着肾小球的基底膜有IgA颗粒状和宛如线状的沉积,而无补体结合.病员,女,18岁,4年前因血尿及蛋白尿作肾活检发现肾小球的血管间质增厚,轻度多核细胞增 相似文献
12.
13.
14.
谈善庆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1,(1)
本文报告一例幼年疱疹样皮炎,并作了免疫学和HLA分型的观察.患者为一20个月的女孩,临床表现为红斑性丘疹伴有少数水疱,损害不断扩展,不痛不痒.一般情况尚可,无发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皮疹主要分布在两下肢及女阴,面部及两臂亦有少数皮疹,水疱紧张,内容清晰,呈群集分布.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皮肤组织学检查见一表皮下水疱,在真皮乳头部有中等度嗜中性细胞浸润.取皮损周围的皮肤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有大量颗粒状 相似文献
15.
董方立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2,(2)
慢性非遗传性儿童水疱性疾病的分类一直成为困难的问题,主要因为对成人水疱性疾病的分类标准常不适用于儿童,还由于对儿童水疱性疾病缺乏特异诊断性试验。1961年 Kim 等将儿童表皮下水疱病分为丘疹型即疱疹样皮炎(DH),和大疱型即大疱性类天疱疮(BP)。1970年 Jordon 等描述6例儿童泛发性大疱性皮病,即不符合成人 BP,也不符合 DH 诊断标准,称之为“儿童慢性大疱性皮病”(CBDC)。1975年 Chorzelski 等对7例 CBDC 用 相似文献
16.
17.
徐参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0,(2)
疱疹样皮炎最早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在正常皮肤和病变周围皮肤的乳头顶部以及真皮表皮交界处有IgA沉着。在免疫电镜观察下,这些IgA沉着:①可表现为真皮乳头部的团块,用免疫荧光法时呈颗粒状(最常见的类型),②位于基底膜下板部,或③位于透明板处。后两种在免疫荧光检查中呈线状型。本实验的目的是详细观察这些有IgA沉着的真皮结构(团块)的特点。共观察8例(女2,男6;33~73岁),其临床及组织学所见均符合疱疹样皮炎,免疫荧光检查为颗粒型IgA沉着。对照组10人。本实验采用改进 相似文献
18.
梁国钧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8,(2)
疱疹样皮炎的特征是:1.有70~90%的病人出现HLAB8、DR3型人类白细胞抗原.2.实际上所有病人的"未受波及"皮肤的乳头尖部有IgA的颗粒状沉淀物.3.没有发见一致的血清学改变.最近的研究对这些观点有所改变.作人类白细胞的HLADQ位点分型发见,疱疹样皮炎和腹腔疾 相似文献
19.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与乳糜泻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多发于携带HLA-DQ2或HLA-DQ8等位基因的高加索人.研究表明,疱疹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针对转谷氨酰胺酶等抗原的抗体,表皮型转谷氨酰胺酶是其自身抗原.疱疹样皮炎的发病除与遗传和麦胶敏感有关外,还可能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有关.无麦胶饮食和氨苯砜仍然是疱疹样皮炎的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