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瘘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及疗效。方法分析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痿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4例(31.8%),肺部感染4例,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腹腔脓肿l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及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采用稳妥的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6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结果 68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有2例一侧喉返神经与肿瘤粘连而于术中被切断,术后永久性声音嘶哑.8例(11.8%)术后有暂时性声音嘶哑,均于3个月内逐渐恢复.10例(14.7%)在术后12~36 h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钙症状,未见术后声音低弱、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关键在于术中的操作,可使术后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10mg;B组(格拉斯琼组)格拉斯琼3mg;C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10ml。分别于诱导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B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都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地塞米松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10 mg;B组(格拉斯琼组)格拉斯琼3 mg;C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10 ml.分别于诱导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B 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都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地塞米松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听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对33例鼻咽癌患者(66耳)于放疗前,放疗后第1天及放疗后第3、6、12、24、36个月分别做一次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结果放疗完成后第1天与放疗前对比,听功能无明显减退。3个月后听功能部分指标开始减退。6个月后,听功能全面减退。在6~12个月之间,听功能部分修复,但此后,听功能呈不可逆的缓慢下降的趋势。结论常规的鼻咽癌放疗对患者近期听功能可能无明显影响,但会引起其远期的损伤,为了防止出现严重后果,必需早期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80例择期LC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在手术结束10min前T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F组氟哌利多5mg和S组生理盐水2ml。观察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0~5h、6~10h、11~24h、25~48h各时段恶心、呕吐和48h内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中T组PONV的发生率最低(P〈0.05),F组次之;头晕、头痛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S、T2组(P〈0.05),S、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睡的发生率F组高于S组。结论 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静脉注射均能明显减少LC患者PONV的发生率,但氟哌利多会增加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而托烷司琼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继发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RP术,14例发生术后大出血的患者,采用加快冲洗速度,调整气囊位置,加大牵引力量及二次内镜下止血等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386例病人发生术后大出血14例,其中6例经加快冲洗速度、调整气囊位置及牵引力量后出血得以控制,8例发生膀胱填塞者经二次内镜下止血治愈,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BPH而行TURP者,术前应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停用抗凝药物,控制尿路感染,术中认真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冲洗通畅.发生术后大出血,应及时加快冲洗速度、调整气囊位置和牵引力量,一旦发生膀胱填塞,应果断手术,首选经尿道电镜下电凝止血术,只要处理得当,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甲状腺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出甲状腺手术中和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865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术中及术后22例伴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半个月内恢复正常发音4例,3个月内9例,3个月以上1年以内7例,1年以上2例,其中1例发音嘶哑持续2年后恢复。结论巨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恶性肿瘤及甲状腺二次或多次手术后再次手术者,手术中应显露喉返神经,对于良性病灶小的病变,应在被膜下切除腺体,因钳夹、缝扎、牵拉、等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采用综合治疗有效,对术中切断喉返神经的应Ⅰ期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 吻合口瘘发生后,采用骶前引流管冲洗、控制感染、营养支持、以及手术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 8例,痊愈,手术治疗1例.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后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普外科1997年7月~2004年5月收治的7例甲状腺切除术后乳糜瘘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于1997年7月~2004年5月共行甲状腺切除术1632例,有7例术后发生乳糜瘘,占0.43%,其中发生于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4例、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2例、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局部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9月在本透析中心,透析频率为每周3次、透析2年或以上、穿刺方法 均为局部穿刺法的维持性透析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中透析1年、2年后患者内瘘的通畅率,将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提供的数据为,采用二项分布统计方法 对样本率和总体率做比较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第1年后28例内瘘通畅(通畅率82.4%),第2年后24例内瘘通畅(通畅率70.6%);二项分布统计显示样本的累积概率均低于总体率.结论 局部穿刺法较纽扣式穿刺法显著降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时间.纽扣式内瘘穿刺法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2年8月至2008年8月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后18例乳糜瘘的临床资料,评价乳糜瘘的治疗效果,以便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方法18例乳糜瘘中左15例,右3例。其中13例采用负压吸引、局部加压、低脂饮食或同时给予皮瓣下注入50%葡萄糖注射液的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结果83.3%(15/18)的乳糜瘘发生于手术后前3d。保守治疗的13例中8例获得痊愈,平均愈合时间为9.7d(4~30d),5例失败,经手术治疗而痊愈,平均愈合时间为8.5d(7~10d)。结论乳糜瘘经合理地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并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乳糜量每日少于500ml的早期乳糜瘘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保守治疗短期内无效及乳糜量每丑超过500ml的乳糜瘘,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5月各类肺切除术7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因呼吸衰竭于术后1个月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0年,无一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结论 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需多环节综合治理,提高支气管残端闭合技术、注重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防治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肠内营养(EN)及置管持续冲洗的保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二次开胸治愈,14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治愈出院,死亡1例,衰竭与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贲门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术中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发现及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降低及治疗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35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不同处理方法和结果,指出早期诊断和即刻处理是吻合口瘘治疗成功的关键,提出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根据吻合口瘘的不同情况而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可使吻合口瘘的治愈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