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为农村小儿较常见疾病。病死率较高,病因尚未明瞭。现就近16年来收治的148例患儿的发病因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益生菌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疗效进行循证评价.使用相关的检索词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aboratory数据库至2006年12月,获取发表的关于益生菌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研究,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别对益生菌防治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医院相关性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的疗效进行评价.现有的证据显示益生菌在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是有效的;使用益生菌能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在治疗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使用益生菌有一定疗效,但使用应谨慎;而在防治小儿医院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上,尚无证据显示使用益生菌有效.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位死因[1]。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有了明显降低,其中细菌性肠炎的报道更少,文献认为发病的相关病原主要为病毒[2]。然而国内的报道却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趋势,显示了不可忽略的发病情况,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暴发流行。所以,了解目前我国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争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依然是新  相似文献   

4.
重视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位死因[1]。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有了明显降低,其中细菌性肠炎的报道更少,文献认为发病的相关病原主要为病毒[2]。然而国内的报道却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趋势,显示了不可忽略的发病情况,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暴发流行。所以,了解目前我国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争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依然是新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可由多种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引起。常在新生儿室内暴发流行,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棘手问题之一。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或稀便,伴厌食呕吐及腹胀等,严重者出现脱水或休克。近10~15年对新生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腹泻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感染性腹泻病 (Infectiousdiarrhealdiseases)是一组多种病原体引起腹泻为主症的疾病 ,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WHO把感染性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我国历来对腹泻病的控制非常重视 ,制定了全国腹泻病控制规划 ,使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一、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O157H7 出血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真菌性肠炎等。二、病毒性轮状病毒肠炎、诺沃克病毒肠炎、肠腺病毒肠炎、嵌杯状病毒肠炎、星状病毒肠炎、小园形病毒肠炎等…  相似文献   

7.
小儿感染性休克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依然是小儿常见的危重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抗感染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2]。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生理方面,儿童都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上也有其特殊性。1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新概念国际上有关小儿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系统概念发表于2005年,之前有关概念均源于成人标准的推演[3]。感染性休克是指脓毒症患儿出现心率加快和循环灌注不良表现,伴或不伴有血压降低。血压降低的标准为低于同年龄组正常血压的第5…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在所有急性腹泻的娶幼儿粪便标本中,20%~70%可检出轮状病毒.几乎所有3岁以内的婴儿都发生过轮状病毒感染.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每年可达87万[2].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腹泻病已有充分的认识,但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对以后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对正在进行的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腹泻病是小儿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5岁以下者,新生儿、小婴儿或营养不良儿等患腹泻时病死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500万小儿死于腹泻病。我国自解放以来,由于卫生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小儿营养状况一般良好。因此小儿腹泻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病死率更低。多年来,特别近6~7年来,为防治小儿腹泻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进行,才能达到控制腹泻  相似文献   

10.
山莨菪碱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世界上任何地区小儿大部分都感染过轮状病毒,严重地影响小儿健康,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6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在所有急性腹泻的婴幼儿粪便标本中 ,2 0 %~ 70 %可检出轮状病毒。几乎所有 3岁以内的婴儿都发生过轮状病毒感染。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死亡人数每年可达 87万 [2 ] 。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腹泻病已有充分的认识 ,但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 ,对以后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对正在进行的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科病毒 ,电镜下可见其是由双层外壳包绕着基因…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73~1993年共收治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65例,其中男47例,女18例,男女之比2.6∶1。各年龄均有发病,以3~12岁较多,共46例(占70.7%)。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共48例(73.9%)。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共46例(70.7%)。有发病诱因45例(69.2%),多为喂养不当和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与便血较多见,具有发热等明显中毒症状,重症患儿有中毒性休克、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少数病例出现肠梗阻及肠穿孔。X线腹部平片示肠腔明显充气58例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腹泻病为儿科常见病,我院儿科近2年来收治小儿气单胞菌肠炎32例,占腹泻病例16.5%,因气单胞菌肠炎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感染性腹泻儿血清一氧化氮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透射比浊法对56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清NO和IgE、IgA、IgM水平的测定。结果: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且NO水平与病情的危重程度有关;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水平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感染性腹泻的IgG、IgA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有关;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NO与IgG、IgA、IgM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NO、IgG、IgA、IgM与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尽管小儿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我院近20年来共收治小儿AHNP9例,均经手术治疗而获痊愈,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 (UC)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 ,结肠粘膜局限性慢性炎性病变 ,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 ,而后波及左半结肠、右半结肠 ,乃至全结肠 ,其病因未明 ,近期研究认为主要与免疫有关[1 ,2 ] 。小儿发病率国内未作统计 ,我院 1 985年 1 0月~1 999年 1 0月经结肠镜检查的 1 1 44例患儿中 ,检出UC43例[3] ,检出率 3 76%。患儿特点 :①病变广泛 ,起病急 ,全结肠受侵占60 % ,其中 5%呈暴发型中毒性巨结肠 ,病死率较高 ,并发症有脓毒败血症、肠穿孔、腹膜炎等。②婴幼儿常为急性发病 ,30 %表现为中、重型 ,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腹泻。③营养不…  相似文献   

17.
我院婴儿室及新生儿病区同时发生鼠伤寒和山夫登堡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传染源分别是对外收入的腹泻患婴及带菌产妇。交叉感染主要环节是两病区混用尿布、消毒不彻底。流行特点:来势凶猛、波及面广、日龄愈小、感染性愈强、病势愈严重,预后亦差。发病率为45.5%(47/101),双重感染占14.9%,早期新生儿占61.7%,非母乳喂养儿占89.8%,病死率8.5%。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染性腹泻,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是第三世界国家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我国小儿中也是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我国农村5岁以下小儿每年患腹泻2.01±0.03次/人;城市每年0.45±0.03次/人.以此计算我国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1.7亿人次患腹泻,导致4万多小儿死亡,无疑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腹泻患儿免疫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急性腹泻如诊断处理不当 ,易导致迁延性、慢性腹泻 ,严重者影响小儿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紊乱是小儿腹泻 ,尤其是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其间的关系 ,本文对因感染性腹泻而住院的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 ,因感染性腹泻住我院内科消化病房的患儿 98例 (资料完整 ) ,其中迁慢性腹泻组 4 5例 ,男 2 5例 ,女 2 0例 ,年龄 1个月至7岁 ;急性腹泻组 5 3例 ,男 32例 ,女 2 1例 ,年龄 1个月至 9岁。…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85年5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2岁。临床表现发热腹痛各18例,腹泻血便各17例,呕吐8例,腹胀及中毒症状各14例,腹部压痛19例,血白细胞>1.5×10~9/L4例。大便培养均阴性。由于本病起病方式及临床表现不一,有3例分别误诊为肠套叠、细菌性痢疾、或小儿腹泻。误诊原因:(1)认识不足,缺乏详细分析,如患儿以腹痛、呕吐、解粘液状血便起病,易误为肠套叠;对有发热、腹痛、腹泻、脱水、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白细胞时,就满足于细菌性痢疾的诊断;(2)忽视对全身情况的了解和局部体征的检查,如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大便有特殊气味,应注意对腹部肿块及肛门指诊等检查。对有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的患儿,伴全身中毒症状重,大便血水样,血白细胞增高,应连续作X线腹部平片检查;(3)腹腔穿刺有血性或脓性液体者,有助诊断。应尽早给抗菌素、激素、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疑有肠坏死、肠穿孔者应及早作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病灶,排除内毒索,减轻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