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鼻窦炎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鼻窦炎(CS)不同分型粘膜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从炎症角度来探讨分析慢性鼻窦炎不同类型的变化特点、病变规律。方法:①采用HE、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法对粘膜组织常见炎症细胞进行染色,观察浸润情况。②采用VG染色法观察基底膜的厚度,初步分析炎症细胞浸润及其关系。结果:慢性鼻窦炎各组中炎症细胞浸润的数量明显增多,以Ⅱ型为最多,基底膜厚度与肥大细胞、CD3 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CS分型有不同的炎症浸润特点,与临床分型所反映的病变分期趋于一致。炎症细胞在基底膜增厚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常以手术治疗,疗效尚不够理想。笔者自1997年以来应用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6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男29例,女38例;年龄7~69岁,平均28.5岁;双上颌窦炎25例,双上颌窦双筛窦炎10例,单侧上颌窦炎14例,1例上颌窦同侧筛窦炎16例,双上颌窦筛窦额窦炎2例;病程3个月~8年,平均14个月。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65岁,平均27岁;双上颌窦炎…  相似文献   

3.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鼻窦炎口服液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180例,行鼻窦穿刺冲洗后,实验组100例服鼻窦炎口服液1-2疗程。同时设对照组80例,穿刺后窦腔注入庆大霉素治疗,记录症状,体征改善状况,统计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6.2%,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疗效优良,与鼻窦穿刺结合应用,可使部分病人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单纯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慢性鼻窦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黏膜为实验组, 2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为对照组, 采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鼻腔黏膜中调节性T细胞、Foxp3 mRNA和TSLP mRNA的表达, 并分析TSLP与调节性T细胞、Foxp3 mRNA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TSLP mRNA、Foxp3 mRNA、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TSLP与Foxp3 mRNA的表达在慢性鼻窦炎中呈正相关(r=0.977 3, P<0.000 1);②根据免疫组化结果计数Tregs数量, TSLP与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864 6, P<0.000 1)。结论 TSLP可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和增殖, 维持免疫自稳, 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递增之势,给人们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针对CRS发病机制的研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降低CRS危害的根本途径。Schurbert等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可以激活并增殖辅助性T  相似文献   

6.
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手段无外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1].在非手术治疗方面,随着抗生素的相继问世及磺胺类制剂的出现,其疗法及疗效虽然有了较大进步,但仍有诸多不足,比如过去的一些抗生素多为静脉途径给药;磺胺类制剂对鼻窦炎疗效不佳,其不良反应较大.我科采用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8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其次是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病程不少于12星期,常合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疾病。作为一种多因素病因的炎症性疾病,涉及免疫系统和上皮屏障,受微生物组群、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固有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先天对应细胞,缺乏遗传因素重组产生的适应性抗原受体。其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es, ILC2s)激活后释放大量2型细胞因子,与Th2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论文就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ILC2s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尤其是与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香菊胶囊对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0例患者随机分成香菊胶囊试验组(200例)和鼻窦炎口服液对照组(80例),急性鼻窦炎疗程10天,慢性鼻窦炎疗程28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急性鼻窦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慢性鼻窦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2.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香菊胶囊对急、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窦炎口服液口服及雾化吸入在治疗儿童鼻窦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38例儿童鼻窦炎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鼻窦炎口服组(A组)128例,采用鼻窦炎口服液、罗红霉素及盐酸氨溴素口服;口服联合雾化组(B组)102例,除采用上述治疗外同时给与鼻窦炎口服液雾化吸入治疗;鼻舒适组(C组)108例,给予鼻舒适片、罗红霉素及氨溴索口服.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B组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儿童鼻窦炎中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口服可明显提高疗效,配合此药雾化吸入治疗可使疗效进一步提高,且安全可靠,易于接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窦炎(CRS)的基本病理特征为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免疫应答紊乱及免疫细胞分化异常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各种亚型的T细胞及其分泌的炎性因子都对CR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Th1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CRS患者体内存在Th1和Th2细胞比例失衡,当Th2免疫活性过度增高,造成Th2细胞浸润鼻黏膜局部,Th2细胞分泌的IL-4在鼻黏膜组织和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加。IL-4可以对Th1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让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得到增强,进一步促进体液免疫应答。本文重点对CD4+T细胞、CD8+T细胞在CRS中的发生机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术后,大部分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恢复满意,术腔上皮化良好,但是,少部分患者仍然存在顽固的流涕、窦腔黏膜水肿和嗅觉障碍等症状。参考近年有文献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低剂量、长期使用红霉素的方法治疗上述顽固性鼻窦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鼻窦炎(CS)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全身症状有疲劳、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局部症状有脓涕、鼻塞、头痛及嗅觉减退等;并发症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等。CS一直被认为是感染过程,其治疗结果常使患者和医生不甚满意。1历史回眸耳鼻咽喉科一直被认为是外科专业,早年专科医师错误地认为清除所有鼻窦病变黏膜就能治愈CS,因此施行了大量全鼻窦切除术(pansinusecto-my),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但这些手术多数以失败告终,通常息肉和症状复发,当时的鼻科学声名扫地。后来在鼻窦病理标本中发现了嗜酸粒细胞,耳鼻咽喉科医师才领悟到手术失败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变态反应是CS的基本致病因素。2变态反应是CS的重要病因但常与感染并存急性鼻窦炎在正规治疗下鼻窦有很好的恢复能力,但所谓低度感染或慢性感染则治疗困难,其原因就在于后者存在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导致组织内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预先形成的或原发性递质(组织胺、中性蛋白酶如类胰蛋白酶、嗜酸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肝素等)和新形成的递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腺苷等)。这个过程引起的以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和血管扩张以及血管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3.
儿童慢性鼻窦炎鼻腔冲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腔冲洗临床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方法儿童慢性鼻窦炎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冲洗组)进行治疗。结果在冲洗液中加入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局部抗炎抗水肿效果,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2组疗效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鼻腔冲洗是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一种较好且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慢性复发性鼻窦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慢性复发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内窦镜鼻窦外科的迅速发展,慢性复发性鼻窦炎的相关研究也日趋活跃,加深了对这一传统疾病的认识。本着重从慢性复发性鼻窦炎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以及治疗等方面,综术本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促炎细胞因子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两型慢性鼻窦炎上颌窦粘膜内白细胞介素 1, 8(IL 1,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进行检测。结果 :在慢性单纯性鼻窦炎Ⅰ型组中IL 1、IL 8和TN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Ⅱ型组中IL 8和TN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Ⅰ型组IL 1明显高于Ⅱ型组 (P <0 .0 1) ;另两类细胞因子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促炎细胞因子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但两型鼻窦炎起作用的细胞因子并不相同 ,通过对不同细胞因子类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慢性鼻窦炎不同类型发病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RSwNP)的细胞表型分布及其临床特征,并确定苏州地区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方法 选取74例就诊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的CRSwNP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鼻息肉组织标本HE染色,计数炎性反应细胞数量。依据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百分比,分为五种表型。分析五种细胞表型的分布比例,并比较不同表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ROC曲线,确定苏州地区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结果 苏州地区CRSwNP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12.1%(9/74),远低于北京地区(37.2%)。该表型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CT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均最差,复发率高达100%。浆细胞性鼻息肉和淋巴细胞性鼻息肉占总病例数的一半以上。与北京地区相仿,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比最少,为9.5%(7/74)。本研究中鼻息肉的术后复发率为32.4%(24/74)。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5%时,预测息肉复发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96%。结论 苏州地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比例明显低于北京,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5%,是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感染是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之一,但患者的细菌分布与病程无明显关系,那些病程长、病情顽固者的感染并不比病程短者严重。近年认为细菌感染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中可能不占关键地位。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其本质,而且对慢性鼻窦炎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研究的结果受采样、送检和标本处理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来自不同研究的结果在细菌种类、细菌的阳性培养率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鼻窦炎患者钩突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镜和秀射电镜1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钩突组织的超微结构状态2。结果发现,粘膜上皮细胞呈3种主要改变;纤毛大多倒伏,断裂,排列混乱;细胞是隙明显增宽,可见鳞状上皮经生;胞浆内内质网及线粒体中度到重度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