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20H24O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 Long-range 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相似文献
2.
从雷公藤(Tripterygiurn wilfordii Hook 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_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_20H_24O_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 Long-range 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相似文献
3.
4.
雷公藤红素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醌甲基三萜类化合物,外观呈红色针状结晶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2015年,雷公藤红素被发现具有显著减肥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明显的药理活性,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本文就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雷公藤红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几种不饱和内酯二萜类海洋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不饱和内酯二萜化合物8R23,9R221,9R6222,10R221,H1105直接杀死艾氏腹水瘤细胞的IC_(50)分别为18.6,85.8,67.8,34.9,3.05μmol/l,对S_(180)腹水瘤细胞的IC_(50)分别为10.7,44.4,30.9,9.95和2.4μmol/l。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作用的8R23及10R221化合物还能显著升高cAMP水平;8R23,10R221,H1105可明显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结果显示,这几种不饱和内酯二萜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其机制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
为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lfordii Hook.f)进行植物化学和药理的研究,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雷公藤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应用UV、IR、MS、HR-MS、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COSY和NOESY技术对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4个化合物分别归属为:化合物1为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化合物2为新雷公藤内酯四醇(neo-triptetraolide)、化合物3命名为2α-羟基雷公藤内酯酮(2α-hydroxytriptonide)和化合物4命名为15-羟基雷公藤内酯酮(15-hydroxytriptonide)。其中化合物3、4为新的二萜内酯并对K562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及HL60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雷公藤中的二萜内酯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1H NMR,MS,HRMS,1H-1H COSY,1H-13C COSY和NOESY等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I为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II为1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III为雷公藤乙素(tripdiolide),IV为雷公藤乙素的差向异构体,命名为2-表雷公藤乙素(2-epitripdiolide)。结论化合物IV为新二萜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甲素是从卫茅科雷公藤根部提取的一种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已经证实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生育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尤其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雷公藤甲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等。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及不良反应严重等缺陷限制其临床应用,目前通过纳米制剂手段如脂质纳米粒、聚乳酸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外泌体等,可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肿瘤部位,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等,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及其纳米制剂抗肿瘤应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雷公藤甲素及其纳米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几种雷公藤红素新型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以及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加入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红素衍生物(Cel-1~Cel-13)及阳性对照药顺铂,48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以观察雷公藤红素各衍生物对PC12细胞以及C6两种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衍生物Cel-1、Cel-3、Cel-6和Cel-13对PC12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0.3)、(2.2±0.3)、(1.3±0.3)和(2.4±0.1)μmol.L-1,明显小于母核雷公藤红素(3.2±0.4)μmol.L-1(P<0.05,P<0.01);Cel-1对C6细胞的IC50值为(0.6±0.2)μmol.L-1,明显小于母核雷公藤红素(1.5±0.3)μmol.L-1(P<0.05);而且Cel-1、Cel-3、Cel-6和Cel-13明显小于顺铂对PC12和C6的IC50[(11.6±0.8)、(59.0±4.0)μmol.L-1](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新型衍生物中4个化合物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母体雷公藤红素活性强。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建立雷公藤口服液中雷公藤甲素、总二萜内酯以及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Eclipse XDB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乙腈 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18 nm,测定雷公藤口服液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次碱为对照,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雷公藤甲素、总二萜内酯(以雷公藤甲素计)和总生物碱(以雷公藤次碱计)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1.96%、90.73%、99.18%,RSD均小于3%。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雷公藤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2006年Huanjie Yang等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是一种有效的天然蛋白酶抑制剂,自此引发了雷公藤红素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热潮。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多方面发挥其抗癌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抑制癌细胞蛋白酶,抑制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对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白血病、胶质瘤、黑色素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然而由于其性质较为不稳定,而且存在毒性,为了拓宽雷公藤红素的临床应用,充分发挥其药理药效作用,采用药物制剂新技术降低雷公藤红素毒性,提高其溶解度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2006年以来雷公藤红素及其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为今后雷公藤红素抗肿瘤新型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雷公藤茎叶中提取雷公藤内酯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雷公藤内酯醇的工艺。方法 10kg雷公藤茎叶原料,制成浸膏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两步进行分离,先用氯仿洗脱粗分离后,用同样的层析法,乙酸乙脂-石油醚(1:15)洗脱进一步分离。最后,用二氯甲烷-石油醚重结晶,得雷公藤内酯醇500mg。结果与结论 从雷公藤茎叶中可分离到雷公藤内酯醇,得率0.0005%,此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叶中分离出来的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我国首先发现的新构型的抗疟药,体内代谢活性产物为双氢青蒿素,目前青蒿素类衍生物有: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药理学的研究证实青蒿素具有抗疟、抗血吸虫、抗孕、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随着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雷公藤内酯醇与表雷公藤内酯醇的HPLC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HPLC法以测定雷公藤内酯醇与差向异构体表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两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γ分别为0.9998和0.9996。方法精密度分别为0.73%和0.52%。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0.36%)和99.6%(RSD1.03%)。 相似文献
17.
18.
番荔枝内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番荔枝内酯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新抗癌药物 ,被喻为“明日抗癌之星” ,它也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 ,已经从多种番荔枝科植物的不同部位中分离提得。现就其抗癌作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方面作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产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根皮中分离到三种二萜内酯。(1)雷酚内酯(triptophenolide),C20H24O3,熔点232~233℃。(2)雷酚内酯甲醚(triptophenolide methyl ether),C21H26O3,熔点152~154℃。(3)雷酚新内酯(neotriptophenolide),C21H26O4,熔点189~191℃。根据理化性质及UV、IR、1HNMR、13CNMR、MS等光谱数据,推测化学结构分别为Ⅴ、Ⅵ及Ⅶ。Ⅵ与Ⅶ是二种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叶中二萜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叶中分离出九个二萜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化学反应、以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1)、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2)、雷公藤内酯二醇(tripdiolide,3);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4)、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5)、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ehlorolide,6)、雷藤内酯三醇(triptriolide,7),以及新化合物雷公藤内酯二醇酮(tripdiotolnide,8)和13,14-环氧9,11,12-三羟雷公藤内酯(13,14-epoxide 9,11,12-trihydroxytriptolide,9)。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