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再感染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拉米夫定的应用已使乙肝相关性肝病成为肝移植的适应证。但是,HBIG及拉米夫定用于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存在不少缺点。同时非乙肝相关性肝病的受者也可以通过输血、供肝及其他途径感染乙肝。因此,寻找更经济、有效、安全可靠、更具潜力的预防策略,减少或停用HBIG及拉米夫定,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目标,而乙肝疫苗即是研究热点之一。因此,笔者对就近年来乙肝疫苗用于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恩替卡韦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适应证,而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则是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 globulin,HBIG)预防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其1年复发率为2.1%~13.5%,2年复发率为4.5%~15.2%[1-2].目前,用恩替卡韦联合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采用恩替卡韦联合HBIG以及拉米夫定联合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104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Liu J  Wu GC  Zhang ZT  Wu P  Zhang D  Sun MC  Gao DC  Wang Y  Jia JD  Wang BE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76-97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3年5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和(或)合并肝细胞癌于我院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经随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乙肝复发方案。观察术后近期乙肝转阴情况、术后较远期乙肝复发情况以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HBsAg、HBeAg、HBV-DNA均于术后1-4d转为阴性,术后1周所有患者对HBIG均有反应,HBsAb滴度水平逐渐上升;(2)所有患者于观察期内生存情况均良好,对患者HBsAb滴度水平定期进行监测结果示大部分患者HBsAb滴度水平与预期治疗水平基本符合;(3)1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乙肝复发,通过改用阿德弗韦并加大HBIG用量,基本得到控制。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疗效确切,而且可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乙肝相关肝病目前仍是肝移植的主要指征。在现有的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联合拉米夫丁(lamivudine,LAM)预防方案的保护下,乙肝相关肝病肝移植术后5年乙肝病毒再感染/乙肝复发的总体发生率已能控制于5%以下。基于HBIG+LAM的良好效果,近10年来临床已将其作为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金标准"。但是,该方案也存在某些缺陷或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用拉米夫定或与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乙肝相关肝病病人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效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HBsAg、抗鄄HBs、HBeAg、抗鄄HBe及抗鄄HBc;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乙肝病毒(HBV)DNA。26例单用拉米夫定1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HBIG11例。结果:26例乙肝相关肝病病人于肝移植术后随访3~24个月,2例死亡,4例出现乙肝复发,其余20例病人HBsAg持续阴性。结论: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终末期病人的有效方法,拉米夫定与HBIG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6.
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防止移植肝脏再感染HBV的方法,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OLT)的手术禁忌症。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拉夫米啶(LAM)的广泛应用HBV相关肝脏疾病的患者接受OLT术后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中心不同年代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总结、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4年5月至2012年12月因乙肝相关良性肝病接受首次肝移植术的984例成年患者,剔除围手术期(术后30天内)死亡者62例。依据患者术后预防乙肝复发治疗方案分为未治疗组、泛昔洛韦组、拉米夫定组和核苷(酸)类似物+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结果 922例患者中共有27例肝移植术后出现乙肝复发,其中3例肝移植术后未接受任何预防乙肝复发治疗的患者,均出现了乙肝复发,手术日期为1994~1999年间;术后接受泛昔洛韦治疗组患者2例,均出现乙肝复发,手术日期为1998至1999年间;单一应用拉米夫定组患者共15例,其中6例出现乙肝复发(40.0%),手术日期为1998至2001年间;1999年起接受核苷(酸)类似物+HBIG联合治疗组患者乙肝复发率为1.8%(16/902);四组患者间累积乙肝复发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8.99,P=0.000),累积存活率的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2.694,P=0.000)。结论伴随核苷(酸)类似物及HBIG的成功研制上市,我中心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治疗方案逐步得到优化完善,核苷(酸)类似物+HBIG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并已推广应用至全国,为肝移植术治疗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 (HBV)是世界上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有逾 3.5亿的HBV携带者 ,而其中约有 2 5 %会导致肝硬化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的人达 30万人〔1~ 3〕。而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 ,但由于乙肝相关性肝脏疾病受体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率高达70 %~ 80 % 〔4,5〕,复发后 1年实际生存率仅为 6 8% ,3年生存率为 4 4 % 〔6〕。因此在国外自 80年代起曾被列为肝移植的禁忌证〔7〕。直到 90年代中期 ,拉米夫定 (lamivudine)的使用取得了预防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良好效果〔8,9〕,才使得乙肝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认识到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预防原病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其应用途径、剂量和持续时间方面观点不尽相同。本文重点综述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原病复发的机制、HBIG干预原理以及HBIG的给予途径、剂量和策略性减量、停药等,旨在进一步提高HBIG的干预效果、降低干预费用、减少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的肝移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方法,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liver disease related to hepatitis B)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无预防措施下,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HBV的再感染率高达67~8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疫的肝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分析疫苗接种及应答情况、应答者停用HBIG和(或)NAs的随访结果、停用HBIG和(或)NAs后HBV再感染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至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间隔为26(20,40)个月。接种疫苗至应答时间为15(8,27)个月。初始76例受者全部停用HBIG,36例受者停用HBIG和NAs。随访期间,76例停用HBIG受者中12例恢复使用HBIG,36例停用HBIG和NAs者中16例恢复使用NAs。HBIG和NAs停用时间分别为135(98,150)个月与133(34,149)个月。16例应答者未接种过加强针,36例应答者定期接种加强针,第1次接种加强针的时间距离停用HBIG的间隔时间为44(11,87)个月,未接种加强针和接种加强针的应答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截至随访日,9例受者失访,...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的发病及防治情况.方法:对我院1994年5月~2003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术后乙肝相关检查及复发情况.结果:在351例病人中,围手术期(术后30 d以内)因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病人59例.生存>30 d的292例病人中有19例出现乙肝复发,乙肝复发率为6.51%(19/292),其中未使用任何预防措施的7例病人中,复发率为71.43%(5/7);单用拉米夫定的15例病人中,复发率为13.33%(2/15),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270例病人中,复发率为4.44%(12/270).3组病人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乙肝复发时间在0.3~66.6个月(中位值为6.1个月);复发后采取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Adefovir)或恩替卡韦(Enticavir)等措施,疾病得到控制.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HBIG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及时发现及治疗可改善乙肝复发病人预后.定期监测术后长期生存病人的乙肝标记物及HBV-DNA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71例,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2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 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指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71例中,有2例再感染,血清HBSAg为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1例血清HBV DNA阳性,另1例经治疗后HBSAg又转阴。用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2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拉米夫定 HBIG或拉米夫定 阿德夫韦 HBIG联合应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肝移植病人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随访观察.方法 复诊与随访表调查.结果 拉米呋啶和HBIG联用的情况下,8个分中心的18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19个月随访期的乙肝复发率为0.55%.若将术后1周内230个研究病例中血清HBsAg未阴转的9个病例(3.91%)视为乙肝复发病例,术后19个月试验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89%(6/87),4.21(4/95).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世界范围内单用HBIG、拉米呋啶及拉米呋啶和HBIG联用3种方法,认为均有不同程度防治肝移植病人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结论 该次临床随访时间与多数的历史文献对照观察时间点形成重叠,临床研究与随访的乙肝复发率与既往文献结果吻合,拉米呋啶和HBIG联用是较优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乙肝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患者乙肝防治方法、术后乙肝复发的处理。结果术后乙肝复发者7例,复发率2.76%。复发后分别采用加大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剂量、改用恩替卡韦、加用贺维力等措施,2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2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57%。结论肝移植术后HB IG 拉米夫丁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HB IG、恩替卡韦、贺维力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大三阳乙肝病人肝移植后在LAM或(和)HBIG预防下其体内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乙肝复发的可能机制,为预防复发及个体化治疗寻找切人点.方法 ELISA、HBV-DNA荧光定量、免疫组化定期检测术前术后各期血清及其供肝活检组织,回顾性观察55例大三阳病人随访中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69.14个月,共12例乙肝再感染/复发,LAM+HBIG组乙肝复发比率为4.8%(2/42),而LAM组为76.9%(10/13)(P=0.000).联合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1%、92.7%、92.7%;单用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6.9%、69.2%、53.8%、46.2%(P=0.000);前者2年内乙肝复发率<3%,后者1、2、3、4年复发率分别为16.1%、41.3%、66.4%、66.4%(P=0.000).结论 HBIG联合核苷(酸)类似物作为当前最佳的乙肝复发预防方案明显地降低了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差及病毒的自身状态是中国肝移植后乙肝再感染/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治疗过程中病毒自身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原位肝移植(OLT)术后HBV再感染的效果,探讨HBV复发高危患者的预防策略。方法对具有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双向型的队列研究。试验组:前瞻性研究从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长期使用恩替卡韦+肌注型HBIG预防HBV再感染;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术后长期使用拉米夫定+肌注型HBIG。两组患者观察截止~1]2008年3月,对HBVDNA定量水平、乙肝两对半、HBV再感染时间、累积再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38例患者,随访时间(18.5±53)个月,未发现HBV再感染;对照组共116例患者,随访时间(20.2±9.8)个月,其中15例出现了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2.9%,再感染时间为(18.9±8.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累积再感染率行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累积再感染率曲线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累积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VS12.93%,P〈0.05)。结论对具有HBV再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恩替卡韦联合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HBIG相比,有效地降低了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5月~2005年10月,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在9家医院对230例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有效病例,在同等剂量给药的条件下,HBIG对靶抗原HBsAg的中和量及术后7天内HBsAg阴转率的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HBIG的量效、时效性及给药途径不同存在的量效、时效区别。在联合使用拉米夫定时,HBIG剂量若定为无肝期至术后HBV标志物转阴前HBsAb效价维持在300IU/L,HBV标志物转阴后效价维持在100IU/L似乎更科学,间隔4周给药可维持体内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观察到的不良事件与HBIG无关,无效病例可能与乙肝病毒变异有关。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汪根树  李华  张琪  张剑  姜楠  汪国营  傅斌生  王冰  金海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2011,2(6):314-316,353
目的 评价替比夫定与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例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HBV 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者1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20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7例.无YMDD变异阳性病例.患者均联合应用替比夫定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 复习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与HBV有关的急、慢性肝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但未作预防者移植后HBV再感染率可达80%~100%,对移植肝的存活和患者的生存有重大的影响。如何防治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摸索,目前已有许多用于防治HBV再感染的药物,包括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其各自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在单独及联合用药方面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的积极药物治疗,对提高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