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明日  靳绍华 《山东医药》2006,46(13):51-52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测定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4阳性细胞数,并将CD44表达与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UAE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外周血CD44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组高于A组(P〈0.01)。T2DM患者尿NAG均高于对照组.但A、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4表达与尿NAG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提示外周血CD44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肾病(DN)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NAG与CD44在DN病变过程中可能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T2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NC组)血压、血糖、血脂、SCr、ET-1、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浆ET-1和C-RP在DM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DM组血浆ET-1和C-RP水平随着SCr、UAER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结论血浆ET-1和C-RP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患者TNF-α,hsCRP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梅君 《山东医药》2009,49(49):54-55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30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测定各组TNF-α、hsCRP水平。结果三组间比较,随着UAER的增加,TNF-α、hsCRP水平逐渐升高;TNF-α和hsCRP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0.468,P均〈0.01)。结论T2DM患者TNF-α、hsCRP水平与DN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筛选T2DM合并早期DN患者110例,入选时血糖、血压控制理想,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55人和常规治疗组55人。结果:①A组治疗后的LDL—C、TC、TG、UAER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差别。②A组比B组的血CRP下降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等剂量的辛伐他汀具有降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筛选T2DM合并早期DN患者110例,入选时血糖、血压控制理想,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55人和常规治疗组55人。结果:①A组治疗后的LDL—C、TC、TG、UAER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差别。②A组比B组的血CRP下降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等剂量的辛伐他汀具有降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T2DM患者123例,根据尿中微量白蛋白(MA)与尿中肌酐(Cre)比值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MA/Cre〈30μg/mg)4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Cre30~300μg/mg)42例;临床蛋白尿组(MA/Cre〉300μg/mg)41例。健康体检人群40例为对照。测定血清CysC、MA/Cre、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较,并探讨CysC与MA/Cre、FPG、HbA1c的相关性。结果:T2DM各组CysC、MA/Cre、FPG、HbA1c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ysC值、MA/Cre值各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蛋白尿组HbA1c、FPG较微量白蛋白组、正常白蛋白尿组明显升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HbA-c、FPG较正常白蛋白尿组明显升高(P〈0.05),且CysC水平与MA/Cre、HbA,C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随肾脏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DM)患者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175例DM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ysC、HCY、hs-CRP水平变化。血清CysC和hs-CRP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血清HCY采用循环酶法测定。结果: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血清CysC、HCY、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较对照组血清CysC、HCY水平升高显著(P〈0.01),血清CysC、HCY、hs-CRP水平随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结论:血清CysC、HCY和hs-CRP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244例T2DM按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两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UAE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T2DM合并M—UA1b尿组的收张压(SBP)、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低于后者(P〈0.05);UAER与病程、SBP、血肌酐(Se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T2DM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将244例T2DM按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两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UAE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T2DM合并M—UA1b尿组的收张压(SBP)、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低于后者(P〈0.05);UAER与病程、SBP、血肌酐(Se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T2DM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应用PCR—RFLP方法和等位特异PCR(ASPCR)方法,对24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8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9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65例)和101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大量白蛋白尿组的G/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01),大量白蛋白尿组亦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45)。(2)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微量白蛋白尿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31),大量白蛋白尿组亦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05)。(3)T2DM组中,GG基因型组UAER明显高于CG、CC基因型组(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L-6基因启动子区-634G/G基因型、病程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IL-6基因启动子区-634G/G基因型可能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基因型携带者UAER明显增高;G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展的危险因素之-。  相似文献   

11.
选择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46例(A组),T2DM患者42例(B组),健康对照者36例(C组)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A组与C组比较,血糖、血脂及CRP均升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2)B组与C组比较,FBG、TG、CRP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3)A组与B组比较,仅有TG、CRP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将180例老年T2DM患者按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U)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U),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U组的SBP、FBG、血UA高于NU组(P〈0.05),而HDL—C、apoA1NU组(P〈0.05);UAER与病程、SBP、UA、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老年T2DM的MU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将180例老年T2DM患者按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U)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U),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U组的SBP、FBG、血UA高于NU组(P〈0.05),而HDL—C、apoA1NU组(P〈0.05);UAER与病程、SBP、UA、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老年T2DM的MU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潘松球  蒙陆丹  黎琦  张桥 《山东医药》2009,49(37):37-3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及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血清GLD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OXLDL。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9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LDL、血浆OXLDL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T2DM患者的血清GLDL及血浆OX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T2DM患者的血清GLDL及血浆OXLDL水平均与UAER呈正相关(r=0.795、0.823,P均〈0.01)。经调脂治疗后,DN患者血清GLDL、血浆OXLDL及UAER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临床DN组UAER降低不明显。结论GLDL、OXLDL在D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二者水平,减轻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延缓DN进展。  相似文献   

15.
将6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即正常尿蛋白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将其肾动态显像与14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比较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峰时20min残留率(C20)。结果正常尿蛋白组GF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微量蛋白尿组GFR、ERP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半排时间(T1/2)延长(P〈0.05);C20增高(P〈0.05)。临床蛋白尿组GFR、ERPF进一步降低(P〈0.01),肾功能曲线峰时(Tp)进一步后延(P〈0.01),T1/2进一步延长(P〈0.01),20min残留率(C20)增加更明显(P〈0.01)。提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存丽  丁红香  陈坚 《山东医药》2007,47(28):13-14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检测81例T2DM患者的Cys 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T2DM患者UAER正常组、微量组及大量组间Cys 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随病情加重,Cys C水平升高。T2DM各组Cys C水平与UAER明显相关(P〈0.05);Cys C诊断DN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6.5%和93.9%。结论T2DM患者早期肾受损时Cys C已有相应变化,并与DN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IL-10、IL-18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DM组)及伴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组(DM-I-UAER组)的IL-10、IL-18水平,并分析其与UAER的关系。结果①DM组及DM+UAER组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②DM组与DM+UAER组的IL-1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0水平元统计学差异(P〉0.05)。③HbA,c、SBP、年龄、IL-18与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有关,因此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IL-10可作为T2DM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DM)患者肾组织中以及尿中的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意义。方法40例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20μg/min,15例)、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20~200μg/min,13例)和大量白蛋白(L-UAlb)尿组(〉200μg/min,12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中CTGF的浓度,其中20例行肾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并与30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CTGF在正常肾组织中无或仅有基础量表达,随着DM肾脏损害的加重,表达逐步增强;与NC组相比,DM患者尿CTGF排泄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已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UAER增加其水平亦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尿CTGF与UAER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CTGF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DM患者尿CTGF的含量,不仅可作为诊断DN早期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还将有助于监测、判断DN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液Ⅳ型胶原(Ⅳ-C)与尿微量蛋白变化预测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微量尿白蛋白/肌酐(mAlb/Cr)比值,将72例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检测各组尿Ⅳ-C、mAlb、转铁蛋白(TRF)和α1-微球蛋白(α1-MG)含量,分析Ⅳ-C/Cr与mAlb/Cr、TRF/Cr、α1-MG/Cr的相关性。结果 A组尿Ⅳ-C/Cr高于正常,B、C组尿Ⅳ-C/Cr、mAlb/Cr、TRF/Cr和α1-MG/Cr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0.01)。DM各组比较,C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5,〈0.01)。Ⅳ-C/Cr与mAlb/Cr、TRF/Cr、α1-MG/Cr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3237、0.3749、0.4328)。结论 尿Ⅳ-C作为DM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优于尿微量蛋白,尿Ⅳ-C/Cr、mAlb/Cr、TRF/Cr和α1-MG/Cr进行性升高反映肾脏损害程度,联合检测对预测DM早期肾脏损害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AT1R 1166A/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1166A/C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其与DN不同分期的关系。方法将145例T2DM患者分为DN组与非肾病组(NDN组),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另择5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分析各组的基因型。结果①DN组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DN组(P均〈0.05);②DN组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随肾功能减退而增高;③DN组AC基因型患者BUN、Cr、UA、UAER、SBP、DBP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患者(P均〈0.05);④AC基因型与DN显著相关(P〈0.05)。结论蚌埠地区汉族人群存在AGT1R 1166A/C多态性;其中AC基因型与T2DM肾病显著相关,可能有助于DN的预防及基因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