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排龈线和排龈膏在冠桥修复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军 《江西医药》2005,40(8):480-482
目的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的联合应用在冠桥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作者在对53例门诊患者132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预备牙及取模过程中应用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结果132颗牙排龈后,124颗牙齿达到满意标准。8颗牙未达到满意标准,有效率达93.94%。结论该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健康的牙龈及细微的操作是减少损伤,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会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42-843
目的:在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中,在牙体预备后观察排龈线排龈技术在获得准确印模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门诊患者共50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牙体预备后取印模前应用排龈线排龈。结果:该技术能帮助取得准确而清晰的印模。结论:该技术可应用于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中。  相似文献   

3.
排龈技术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前牙美观要求越来越高,对前牙烤瓷修复不仅要颜色逼真,而且对于前牙修复体颈部密合和牙龈色泽要求越来越讲究,许多学者认为固定修复体的边缘位置龈上或平龈,因为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但在前牙修复中龈上或平龈边缘不易满足患者修复美观的需要,而龈下边缘能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采用龈下边缘在临床牙体制备中,常常会损伤到制备牙的牙龈并引起出血,从而影响印模的准确性。为了得到颈部边缘的密合性,我科自2000年至2006年对前牙单冠烤瓷修复采用排龈技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姚新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98-3399
固定修复中修复体的边缘设计在牙龈缘下方,在牙体预备过程中既要避免损伤牙龈组织,又要取得清晰的、完整的印模。而印模制取是固定修复的重要步骤,是制作出边缘密合的修复体的前提。本研究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两次法排龈技术对牙龈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颖 《安徽医药》2006,10(9):687-687
目的探讨在固定修复牙体预备时采用两次法排龈技术对牙龈健康的影响。方法对30例门诊患者46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备牙前及取模前排龈。结果牙体预备时有43颗牙,取模时有42颗牙取得满意结果。结论该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并能获得准确而清晰的印模和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排龈线排龈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行前牙烤瓷冠修复的100例患者(125颗)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4颗)和对照组48例(61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线排龈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进行黏固之前采用双线排龈法排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牙龈变色6.25%(4/64),牙龈炎4.69%(3/64),牙周炎1.56%(1/64)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指标SBI(1.53±0.37),PD(2.34±0.28)mm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修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GCF量(2.34±0.28)mg,IL-1β(4.19±0.63)ng/mL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改善牙龈和牙周状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调查提示,楔状缺损发病率为5%,其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达90%,而我们以前的调查中飞行人员楔状缺损的发病率也达到27%。本研究将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并与直接充填修复作对照,以期评估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GI(牙龈指数)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排龈技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缓慢磨耗所致的缺损 ,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 ,该病好发于前磨牙及前牙的唇颊侧牙颈部 ,常呈对称性 ,且多见数个牙同时发生 ,是牙体硬组织中仅次于龋齿的常见病 ,最主要的病因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极浅的缺损无症状者可不处理 ;有症状者需行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无效者就必须用复合树脂修复 ,但有的患者楔缺达龈下不易充填 ,本文介绍采用排龈线排龈露出楔状缺损边缘后充填。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 ,共 5 1颗牙 ,前磨牙 32颗 ,后磨牙 19颗。1.2 仪器设备 :美国生产的 0 0 #和 …  相似文献   

9.
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114-115
目的 探讨不同排龈方法对冠桥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实施的40例冠桥修复患者,共60颗患牙,随机将其分为机械组(采用机械排龈法)和化学组(采用化学排龈法),给予相应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0颗机械组患牙中,治疗后达到A级的有29颗,而化学组达到A级的仅有17颗.与化学组的治疗效果相比,机械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学排龈法进行冠桥修复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王红元  谭灵 《贵州医药》2021,45(3):424-425
目的 浅析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80例接受前牙全瓷冠修复治疗的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40例为对照组,施行双线排龈技术;另40例为实验组,施行单线排龈技术.比较两组牙面与游离龈分离满意率、预备体边缘与肩台暴露满意率、牙龈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在老年前牙龈下根面龋填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58例前牙龈下根面龋老年患者,根据采用方案不同分为三组,I组(81例,132颗,采用单线排龈方案)、II组(87例,143颗,采用排龈膏方案)、I-II组(90例,146颗,采用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方案).对比三组排龈时间、排龈疼痛度、排龈...  相似文献   

12.
高频电刀在固定修复牙龈塑形50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口腔材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得以保存.但是一些残根往往位于牙龈下或被增生的牙龈所覆盖,给固定修复带来困难,以往常采用常规牙龈切除手术来暴露牙根,术后填塞牙周塞治剂,常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不能行即刻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ra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共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不含药排龈线、含药排龈线和Expasyl排龈膏排龈,树脂充填。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和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随访,记录牙龈指数(GI),以改良的直接USPHS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结果随访1年后各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两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的充填后疼痛发生情况和牙龈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充填体脱落、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四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在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时均可以获得良好稳定的排龈效果,排龈膏排龈法患者疼痛反应小,出血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0-1mm内的唇颊面楔状缺损病例40例12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牙,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年后疗效。结果实验组1年后充填物无脱落者占93.24%,对照组为80.67%;实验组1年后无继发龋发生者占96.82%,对照组为85%;实验组1年后无边缘性龈炎发生者占97.92%,对照组为85%,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排龈线排龈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治疗中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聪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121-122
目的:评价排龈硅橡胶(MFC)与排龈线2种方法排龈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116颗需全冠修复前牙,牙体预备后记录预备体边缘位置,分别为龈下≤2 mm或>2 mm.随机将患者分为排龈线组和排龈硅橡胶组(MFC组),其中:排龈线组57颗,龈下≤2 mm者34颗,>2 mm者23颗;MFC组59颗,龈下≤2 mm者31颗,>2 mm者28颗.排龈后对预备体排龈效果和印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预备体和印模质量进行观察,当边缘线位于龈下≤2 mm时,排龈线组和MF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龈下>2 mm时,观察预备体排龈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印模质量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排龈线比较,MFC用于龈上边缘或边缘在龈下2 mm以上时,操作更为简便且无创;当深度>2 mm时,排龈线的排龈效果优于MFC.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容和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寻求有效恢复缺失牙和缺损牙相关功能同时兼顾美观的方法逐渐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关注。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口腔修复主要包括牙冠修复和牙周组织修复两部分,且牙周组织的修复对牙齿修复后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有报道称~([2]),在行口腔修复术时,相应的给予牙龈、牙槽嵴修整术对于提高口腔修复效果具有显著作用。因此,该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固定修复患者探讨冠修复术联合牙龈、牙槽嵴修整术  相似文献   

17.
双线排龈技术在印模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青  刘清  吴蓉宁 《江苏医药》2004,30(3):235-235
在设计与制作固定修复体过程中,因美观和固位等原因需要将修复体的边缘置于龈下。如何在龈下牙体预备时不伤及游离龈以及怎样在印模过程中暴露清晰的牙体边缘线就变得非常重要,临床上常通过排龈技术来解决。目前常用的排龈方法有机械法、机械化学法和手术方法。本介绍一种新的双线排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排龈线和排龈膏2种排龈方法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龈下楔状缺损患者,共98例306颗患牙,楔状缺损位于龈下0 ~2 mm内.治疗前洁治所有患牙,使接受楔状缺损修复前所有患牙探诊出血(BOP)为阴性.然后根据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排龈线组患者共51例162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线排龈;排龈膏组患者共47例144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膏排龈.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与排龈膏排龈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减少修复后牙龈出血,有利于牙龈健康,达到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吕新元  蔡琪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11-2412
复合树脂作为牙色材料在牙体缺损充填中应用日趋广泛,对缺损位于龈上的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缺损达龈下时常规充填易发生悬突或是充填不足导致术后敏感、牙龈炎或继发龋。本研究旨在探索排龈术对复合树脂在缺损波及龈下时充填体适合性和术后敏感的影响,以改善复合树脂对龈下缺损的充填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水平,评估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楔状缺损的下颌前磨牙84颗,分为A、B两组,每组42颗受试牙,A组排龈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直接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时进行临床指标(PLI、GI、GCD)检查和龈沟液取样,对GCF量和MMP-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时,A、B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A、B两组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和MMP-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对患牙牙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