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丙戊酸钠组 (n =19)和地西泮组 (n =2 2 ) ,均在负荷量丙戊酸钠 10~ 15mg·kg- 1或地西泮 10~ 2 0mg推注后 ,继续 2 4h维持治疗 (分别为 1mg·kg- 1·h- 1和 0 .1~ 0 .2mg·kg- 1·h- 1) ,观察其抗癫痫状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丙戊酸钠组和地西泮组起效时间为 (2 3±s18)min和 (7± 5 )min(P <0 .0 1) ,有效率分别为4 7%和 73% (P >0 .0 5 )。丙戊酸钠对不同的癫痫状态类型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也无明显改变 ,癫痫状态控制后 ,意识恢复较地西泮组快。结论 :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状态有效 ,尤其适用于危重病伴发癫痫持续状态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预防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效果。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未发生癫痫的患者共计287例,随机分为预防组143例、对照组144例。预防组入院后即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未出现癫痫发作前不使用抗癫痫药物,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结果:预防组癫痫总发生率9·79%,对照组癫痫总发生率20·8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使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抽取某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之间收治的40例癫痫患儿,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0.0%,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用于治疗小儿癫痫均安全可靠,其中丙戊酸钠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可作为小儿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任耀飞 《黑龙江医药》2022,(5):1120-112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用药治疗,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疗效比卡马西平更理想,且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临床用药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对沙土鼠单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 2组。左颈内动脉钳夹 30min后使血流再通 ,缺血开始后即以微量灌注泵自颈外静脉分别注入丙戊酸钠 60mg·kg- 1(治疗组 )和 0 .9%氯化钠注射液 (对照组 ) ,流速 0 .5mL·h- 1,历时 2h。术后15h ,每组随机取 10只测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术后 7d ,2组脑组织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 :治疗组神经缺损记分 1.5分± 0 .6分 ,对照组 3.2分± 0 .8分 ;治疗组血浆NSE含量 64μg± 12 μg ,对照组 12 8μg± 2 0 μg ;海马神经元损害程度治疗组 1.4分±0 .8分 ,对照组 2 .9分± 0 .8分。t检验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静注丙戊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68-670
目的:研究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早期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化  蒙涛  冯凡 《中国基层医药》2002,9(6):519-520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纳络酮对急性重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9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5)和纳络酮组 (n =45)。观察治疗期间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和远期疗效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络酮组病人呼吸异常、心律异常明显减少 (P <0 0 1 ) ,清醒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 1周后颅内压显著升高者明显减少 (2 2 2 % ,P <0 0 1 ) ,3个月后治愈率明显增高 (61 8% ,P <0 0 1 )。结论 早期采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 ,可以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缩短昏迷时间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额叶癫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8例某院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CRP以及TNF-α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普通片剂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治疗继发性全身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明确诊断为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成丙戊酸钠普通片剂治疗组(丙戊酸钠组,n=22)和德巴金治疗组(n=25),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年。结果丙戊酸钠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54.54%,德巴金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8%(P〈0.05);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丙戊酸钠组出现较多。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继发性全身性癫痫的疗效优于丙戊酸钠普通片剂,而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儿童癫痫患者127例,根据癫痫类型分为部分发作型(PS)组(52例)、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SGS)组(37例)、全面性发作(GS)组(28例)和Lennox Gastaut综合征(LGS)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SGS组完全控制率为35.14%,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LGS组全控制率最低,为0.00%.SGS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86%,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LGS组治疗总有效率最低,为30.00%.与治疗前比较,各组发作频次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均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癫痫发作次数,其中以SGS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癫痫发作时间及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8只),丙戊酸钠预处理组(18只),石菖蒲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各18只)。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发作时间的影响。以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石菖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首次抽搐发作时间(SB)和第1次达到Ⅴ级发作时间(RFSⅤS)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内c-fos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石菖蒲预处理高剂量组大鼠海马部位c-fos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及石菖蒲预处理低、中剂量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石菖蒲挥发油能缓解锂-匹罗卡品所致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c-fos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陈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513-515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癫痫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丙戊酸钠预防性治疗自发性SAH后癫痫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自发性SAH入院时未发生癫痫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未出现癫痫发作前不使用抗癫痫药物,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结果:预防治疗组癫痫总发病率9.79%,对照组癫痫总发病率20.8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SAH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治疗效果良好。将SAH的一般护理和癫痫的特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颞叶性癫痫(TLE)患者记忆能力及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人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4例TLE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7例.B组予以卡马西平片口服方案,A组则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方案.观察对比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结果及记忆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变化差异,记录其术后12个月内癫痫发作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WAIS-R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A组>B组(P< 0.05);A组记忆认知障碍评估结果为正常或轻度障碍者共计24例(88.9%),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的22.2%和B组治疗后的55.6%(P<0.05);术后12个月内,A组癫痫未发作率为74.1%,显著高于B组的37.0% (P<0.05);两组受试者用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致中途退出治疗病例,A组轻微不适症状发生率为22.2%,同B组的1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丙戊酸钠口服方案应用于TLE患者的术后治疗中,能有效改善其记忆认知能力,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洛酮(NLX)及神经节苷脂(GM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7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NLX及GM1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治疗时期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NLX及GM1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稳定,呼吸异常(15%)、心律异常(20%)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NLX及GM1治疗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35%)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残及死亡率(25%)明显减少(P<0.01)。结论NLX及GM1治疗组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顾克敏  曾秘  罗华 《中国药房》2007,18(17):1334-1336
目的:评价妥泰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妥泰组(治疗组)与丙戊酸钠组(对照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别于治疗前、用药4wk、用药8wk及用药6mo后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神经心理学和电生理学评估。结果:治疗组在用药4wk及8wk时与用药前比较,MMSE分值明显下降,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而治疗前和用药6mo时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对照组仅在用药8wk时MMSE分值明显下降,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妥泰及丙戊酸钠均可引起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加量期,这种药物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s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首剂以15mg/kg剂量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间5分钟。然后以1mg/(k·hr)的速度静滴。对照组使用地西泮注射液,首剂以10mg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间5分钟。随后以地西泮10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控制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呼吸、意识的影响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治疗sE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某医院收治的颅脑疾病病人预防癫痫发生的具体用药情况.方法 对某医院神经外科的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病人疾病种类、是否手术及具体手术类别,预防癫痫发作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所调查146例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例中,以脑出血病人预防用抗癫痫药为多数;平均住院天数12.6 d;手术病例96例,平均手术时间是3.18 h;非手术病人50例.手术病人大多术后即刻或者术前1~3 d预防使用丙戊酸钠,住院期间预防用丙戊酸钠后无癫痫发作,术后无预防的癫痫发生率为6.8%.结论 该医院颅脑疾病病人预防癫痫发作以使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为主,手术病人术后即刻或者术前预防用抗癫痫药术后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