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细菌。近十几年来由该菌引起的免疫低下患者感染或医院感染不断增多,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超广谱9-内酰胺酶类(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大肠埃希菌是其主要代表菌,很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为此在我院对从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了长达5年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EC)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筛选,药敏试验同样用纸片法.结果 127例大肠杆菌78例NESBLS.结论 我院ESBLs阳性率较高.临床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滥用抗生素,防止ESBLsN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杜迎雪  于魁忠  郭晓红  梁栋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6-336,351
目的: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E.ooli)感染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确证。结果:38.6%(54/140)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在各类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以痰标本产生率最高为48.9%,在各病区的分布情况以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最高(44.4%),其次为外科(42.9%)。IMP、AMC、SCY、TZP、NIT耐药性较低,在O%~17%之间,青霉素类、1~3代头孢菌素类及单环内酰胺类如ATM耐药性高(在95%以上);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耐药性低(25.9%~53.7%)。结论:产ESBLs的E.ooli发生率和耐药性日趋严重,治疗时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1~4代头孢菌素类及单环内酰胺类如ATM抗菌药物。建议首选IMP、AMC、TZP、NIT等药物。开展ESBLs的E.ooli检测,了解其流行趋势和防止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本院2012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我院感控科对耐药菌管理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病区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有大肠埃希菌239株,其中分离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146株,ESBLs检出率以ICU、肾内/血液科、肿瘤内科为主。其对二代、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70%,单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60%,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均>40%,但对头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较高敏感性,碳氢酶烯类尚未检出耐药菌。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峻,应常规检测ESBLs ,根据耐药情况合理用药,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以控制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泌尿道大肠埃希茵ESBLs和非ESBLs株的耐药性,以利泌尿道感染的治疗。方法:按照NCCLS推荐的初筛和确证试验对132株大肠埃希茵进行ESBLs的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大肠埃希茵的药敏情况。结果:初筛试验筛选出可疑菌株26株,确正实验检出产ESBLs菌株22株,检出率为16.7%,二者符合率84.6%。产ESBLs株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ESBLs株。结论:对大肠埃希茵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应慎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产ESBLs茵引起的感染,应选用氨基糖苷类或采用β-内酰胺抑制荆复合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用VE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61、365株,其中产ESBLs菌株分别为204株(56.5%)、69株(18.8%),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加替沙星全部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B一内酰胺类抗菌药几乎全部耐药.结论医院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黄育敏 《海南医学》2013,24(6):858-859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采用确证试验进行ESBLs测定。结果我院下呼吸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27.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0.5%;这两种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显示100%敏感,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余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相同药物中产ESBLs菌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的高。结论根据我院的药敏结果分析,建议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07年12月的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18株,肺炎克雷伯菌195株,采用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检测,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在413株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106株,总检出率为25.7%;产ESBLs细菌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也达到90%以上,对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为50%~90%,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逐年上升,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赖德彬  万庆 《新疆医学》2013,43(6):32-33
目的:调查2012年我院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筛选和确证试验,并检测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17株大肠埃希菌中89株为ESBLs,阳性率为28.08%。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较高,临床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滥用抗菌药物,防止ESBLs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李晓庆  许颖  江俊 《四川医学》2009,30(6):796-798
目的分析近年来本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以及ESBLs酶和AmpC酶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19株,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同时,运用CLSI推荐方法检测ESBk酶和AmpC酶。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泰能、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02%、24.66%、21.46%、26.27%,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70%。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强,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其耐药菌株的扩散,产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感染的SD大鼠败血症实验模型,为研究耐药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对SD大鼠进行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确定半数致死浓度,观察感染后大鼠一般状态、血培养、白细胞计数、病理切片观察重要脏器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体温升高、体重下降、白细胞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发现模型组各脏器出现炎症、细胞水肿和淤血等病理变化。结论表明了SD大鼠对产ESBLs大肠杆菌易感,并产生以体温升高、体重下降、白细胞升高,各重要脏器炎性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感染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消除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来源于临床的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建立耐药菌模型.取5 mL无菌试管,共设12个组.取实验菌液,依次加入各组实验试管中,使最终接种量为5×105 CFU/mL.配制清开灵(2倍浓缩液)、双黄连粉针(冻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液,按照实验分组加入相应药液,并做对倍稀释.中西药联合组分别于0、4、6、8 h后,加入0.5 mL肉汤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0.5 mL并依次做对倍稀释.35 ℃培养24 h,肉眼观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双黄连、清开灵、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分别为23.04 g/L、62.5 mL/L、39.06 mg/L;双黄连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最佳效应组合时双黄连MIC降低了9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MIC降低了50%;清开灵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最佳效应组合时清开灵MIC降低了93.75%,头孢哌酮-舒巴坦钠MIC降低了75%.结论 实验证实清开灵注射剂和双黄连粉针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药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抗生素对耐药菌的敏感性,尤以中药作用4~6 h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并同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93株大肠埃希氏菌确证试验阳性率为26.8%;产ESBLs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了68.3%、80.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1.5%,8.3%。结论医院产ESBLs菌的阳性率较高,应开展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所产生的ESBLs的基因型特征。方法PCR通用引物扩增blaTEM、blaSHV、blaCTX-M和blaOXA基因后测序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140株大肠埃希菌中68株产blaCTX-M-9,58株产blaTEM-1,35株产blaSHV,15株产blaCTX-M-1。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流行型别为blaCTX-M-9型和blaTEM型。  相似文献   

15.
袁海燕 《西部医学》2007,19(3):455-457
目的了解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产ESBLs菌的监控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三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共144株),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产ESBLs菌耐药严重,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菌体内药物蓄积水平及其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作用后柔红霉素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体内聚集水平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作用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细菌结构的改变。结果亚抑菌浓度双黄连分别预处理4,6,8 h后,大肠埃希菌菌体内柔红霉素蓄积程度较空白对照增强(P〈0.05),其中6-8 h时较为明显;1/2,1/4,1/8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双黄连预处理6h后,大肠埃希菌细菌内柔红霉素蓄积程度较空白对照增强(P〈0.05),且不同浓度双黄连预处理细菌后柔红霉素蓄积程度改变具有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双黄连作用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出现分裂相减少、胞膜缺损、胞质流失等改变。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可以增加柔红霉素在细菌内聚集,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并且能够破坏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颖  李晓庆  江俊  杨敏  刘明全  阳燕 《四川医学》2009,30(9):1363-1365
目的对本院分离的3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基因分型研究。方法用PCR对根据CLSI标准进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初筛确证实验得到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31株,进行耐药基因的分型研究。结果3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TEM型为15株,SHV型为3株,CTX-M型为6株,TEM型对氨苄西林100%耐药,而SHV和CTX-M型主要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为亚胺培能。结论本院检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型别为TEM型,耐药基因分型研究将为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监控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分离于临床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二倍稀释法测定双黄连与头孢他啶单独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双黄连和头孢他啶联合使用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动态生长曲线法观察双黄连和头孢他啶及其联合使用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连对柔红霉素在细菌菌体内聚集的影响。结果: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时FIC指数=0.375,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双黄连联合头孢他啶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生长;亚抑菌浓度双黄连分别预处理4、6、8 h后,大肠埃希菌菌体内柔红霉素蓄积程度较空白对照增强(P〈0.05),其中6~8 h时较为明显。结论:双黄连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浓度头孢西丁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分析不同亚抑菌浓度的头孢西丁(0、1、0.5、0.25、0.125μg/ml)分别在不同时间(0、2、4、6、8、10h)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诱导后,再与受体菌接合4h后观察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率。结果: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在0.25μg/ml头孢西丁诱导4h后的接合转移率最高,1μg/ml可降低接合转移率,经药物诱导后的各接合子MIC值均有所增高。结论:临床应该合理足量的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性的增强和耐药质粒的播散。  相似文献   

20.
阿米卡星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杀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剂量阿米卡星(amikacin,AMK)对产ESBL大肠杆菌的AMK敏感株是否有杀菌作用.方法: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进行体外实验,AMK浓度根据模拟健康人体内给予400mg/L静脉点滴后2,4,6,8和12h内的平均血药浓度设定.结果:2,4,6h组待测菌分别在设定时间内菌落数降至0.1%以下,8,12h组待测菌菌落数未在设定时间内降至0.1%以下.结论:临床常规剂量的AMK对产ES-BL大肠杆菌(AMK敏感株)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主要杀菌作用在给药后的前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