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或消失,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失眠、心悸、眩晕及头痛等临床症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围绝经期失眠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使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医"治未病"用于围绝经期失眠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病,由未病先防、防变、防复等方式对围绝经期失眠女性进行防治,及早发现易患人群,将防治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围绝经期失眠发生,以此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本文以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围绝经期失眠的调护中,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药食调护、生活方式调护,以此减少失眠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绝经综合征亦称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症"范畴.根据临床实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妇女围绝经期生理、病理的认识,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是其病机本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证候分布与病机特点。方法:总结243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与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5~55岁之间;证型以阴虚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占30.86%,其次为肝肾阴虚和阴虚热结。结论:围绝经期病理改变多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痰、瘀、热结为标,肝肾亏虚、阴虚不藏是围绝经期失眠的基本病机,阴虚及其导致的痰、瘀、阳浮、热扰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女性失眠是更年期综合征中发病率最高的症状,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有效解决围绝经期女性失眠问题是中西医疗法研究的重点,中西医疗法在缓解更年期失眠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同时注重改善生活质量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进展。基于此,本文就中西医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治疗思路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同一性:雌激素与天癸关系密切,两者均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在治疗方式上中西医疗法坚持“辩证统一”;但也提示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问题有待研究、中医辨证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为此提出注重更年期女性失眠的预防与科普知识的普及、增强中西医结合和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围绝经期失眠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胡国华教授先后师从天津哈荔田教授、国医大师朱南孙教授,深得真传。从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方面颇有心得,故本文总结了胡老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学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绝经相关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症状,临床多见却易被忽视,绝经相关失眠会影响女性(围绝经期甚至老年期的健康水平。国内尚缺乏关于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的共识及指南。为规范绝经相关失眠的管理,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睡眠健康管理水平,组织专家制订本共识。绝经相关失眠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成立多学科专家团队、药物管理和非药物管理等,希望能对临床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女性承受着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其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具有多重意义。特别是围绝经期失眠,如无法得到正确且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焦虑抑郁等。目前雌激素、苯二氮卓类药物和褪黑素等疗法仍存在明显不良反应,亟须新思路、新方法突破瓶颈。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资源,对围绝经期失眠具有显著疗效和优势。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现代医学疗法、中医药实践等角度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现状,让更多的研究者、一线医师和群众关注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8.
查阅相关文献,从失眠,汗证,心悸、奔豚气,呼吸系统疾病,虚劳、失精,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等7个方面对近年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概述,指出凡符合"阴阳失调"之病机,用此方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更是中医"异病同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的扩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学术导师郑祖峰运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收集并分析老师临床资料,研究探讨吾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经验,对其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辨证特色和用药规律予以总结。结果郑老师认为围绝经期失眠之病机总属于肾阴不足,心胃火旺。治疗上选用百合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为主,以补肾清心降胃,使元神、胃神、心神三神合一,并给予患者疏导开解,从整体上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获得良效的同时避免了激素替代疗法的潜在风险。结论吾师以补益肾阴,清心降胃为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并兼顾兼证,临床疗效明显,对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疾病。该文总结樊莉主任医师从奇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证经验。基于奇经理论,樊莉主任医师在多年临证中发现围绝经期失眠患者普遍存在冲任虚衰的病理基础;认为围绝经期失眠核心病机为冲任虚衰,可致督、带、跷、维诸脉功能不用,终致八脉俱损;治疗上遵循“通补奇经”,强调应以冲任为要,针、灸并用,以健脾肾、调肝气为主,结合实际证候分析,兼以通督任、实带脉、和跷维,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调理阴阳气血,调和营卫,用桂枝汤口服,两日一剂。结果:186例患者显效153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98.39%。结论:桂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为久病痼疾,应属本虚标实。根据临证经验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火旺兼血瘀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和阴阳两虚兼血瘀证。临证时主要从"培肾固本""调和脾胃""交通阴阳"3个方面着手,并辅以通阳散结、活血祛瘀、行气化痰。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确定治则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法以"养心阴,益心气,培补肾元,宽胸调胃,活血宣痹"为主。针对阴虚火旺兼血瘀证,以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以生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阴阳两虚兼血瘀证,以炙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辨证规律.方法 选择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阴虚、血虚、阳虚显著高于气虚(P<0.05,P<0.01),阴虚、血虚高于阳虚(P<0.05);国绝经期综合征实证证素肝郁、气滞、热积分显著高于湿、痰(P<0.05,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以肝、肾、脾积分显著高于肺、心(P<0.01).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主要以阴虚、血虚、阳虚为主:实证证素主要以肝郁、气滞、热为主;病住证素主要在肝、肾、脾,属虚实夹杂之证.  相似文献   

14.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有治疗天行的方剂13首,以大小阳旦、阴旦、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汤命名,这些方剂的命名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阴旦汤和阳旦汤与人体阴阳之气的开阖有关,其中大阳旦汤、小阳旦汤和正阳旦汤,对应着《内经》中的"平旦""日中""日西"三时。而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汤的命名和中国传统的术数思想有关。其中朱鸟汤与玄武汤文化含义与方剂功效的相反,体现了中医阴阳互含,水火既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临证通过辨证调整脏腑功能,主要以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泻火、滋阴潜阳、引血下行,半夏白术天麻汤补脾燥湿、化痰熄风,六味地黄丸滋阴潜阳等。针灸在辨证选穴基础上以治疗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耳鸣等高血压并发症为主,平肝潜阳、调和气血。针药并用,相辅相成,降压作用快,毒副作用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提供一个新的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包括选穴和手法有异于传统治疗方案。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选取任脉、督脉穴位及阳明经在面部的穴位为主穴,并在手法上浅刺及深刺并用,针及灸并用。通过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新的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更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建议广泛使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消渴为气血津液病证,由于患者体质、病程、并发症以及医家的学术流派不同,其治法较多.该文主要归纳分析清热法、温阳法、养阴法三大治法的产生背景、治法、方药.清热法主要包含清热泻火生津、清热解毒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温阳法主要包含温补脾阳、温肾助阳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附子理中丸、肾气丸;养阴法主要包含养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姜德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阐述姜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姜德友教授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是内外相因,本虚标实。本虚系心之本位正气不足,发病初期以心气虚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标实包括水饮、痰浊和瘀血,进而影响体内水液和血液循行,形成水饮内停、痰浊蕴肺、水血互结、痰瘀互结等证。姜德友教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气虚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5个临床证型,对其症型分别应用心力加、参景益心汤、补气通脉汤、补火汤、自拟参苈加进行治疗。所举验案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用参景益心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证,用补火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用补气通脉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姜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治分型及治法方药均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位证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特征和脏腑病理特点。选择2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对象,20例同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采用病理积分、分级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分布频数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郁气滞证、阴阳两虚证(P<0.01);各证型组肾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阴阳两虚组积分最高(P<0.01);各证型组肝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P<0.01)。结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肝郁是其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采用证素积分及分级的方法能较好反映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的中医病理特点和围绝经期综合症的证候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许蒙  王新志 《中医学报》2020,35(4):746-749
人体的气机通过降、沉、升、浮,如环无端不停地进行圆运动。人体中焦轴轮不利,气机升、降、浮、沉失和,脏腑阴阳失交,便会引起圆运动运转失常,从而产生不寐。治疗应以"复圆"为原则,顺应圆运动的规律,恢复人体气机、调整脏腑阴阳,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神安则寐。在临床上,可将不寐分为心阴不足证、肾阳亏虚证、肝阳不足证、脾胃失和证,其中,心阴不足证治以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选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肾阳亏虚证治以温补肾阳、宁心安神,方选附子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肝阳不足证治以养肝镇惊、安神定志,采用"升肝降胆"之法,方选酸枣仁汤加减;脾胃失和证治以补阳泻阴、宁心安神,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