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性疼痛分为顽固性疼痛和骨转移疼痛,根据疼痛的性质及原发部位等又有不同分类的癌性疼痛。在癌症诊断时即有1/4患者伴有疼痛,晚期患者约有3/4伴有疼痛。良好的疼痛控制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是患者从痛苦和抑郁的情绪中得到解脱,并能恢复一定体力,从而能够耐受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癌症疼痛治疗应包括多种途径。WH01986年向全世界推行的三阶梯止痛疗法是如何正确应用镇痛药物控制癌症疼痛的指南。对于癌症疼痛的治疗其中镇痛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作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达到扶正固本、解毒消瘀、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8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不同,将其分为依从性好组(50例)和依从性差组(68例)。观察两组癌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两组癌痛患者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担心癌痛无法控制、认为疼痛预示癌症的发展、认为镇痛药物有不良反应、认为镇痛药物有依赖性、认为镇痛药物有成瘾性、认为镇痛药物有耐受性、认为镇痛药物使用不便利、认为镇痛药物效果差、不良心理情绪是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χ2=80.57、93.65、100.33、103.43、110.17、96.07、89.66、88.57、87.9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担心癌痛无法控制、认为疼痛预示癌症的发展、认为镇痛药物应用有不良反应、认为镇痛药物应用有依赖性、认为镇痛药物有成瘾性、认为镇痛药物有耐受性、认为镇痛药物使用不便利、认为镇痛药物效果差、不良心理情绪等均是影响疼痛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Waldχ2=3.918、4.926、6.306、4.456、4.898、6.259、4.207、4.291、4.410)。结论明确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护理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新  唐跃中  王海迪 《河北医学》2014,(7):1116-1117
目的:通过应用NCCN进行癌症疼痛的全面评估和具体量化方法,评价在改善癌症晚期临终病人癌痛控制效果的作用。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成人癌痛专家组制订的2010年NCCN 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对来院的56例经二级医院以上明确诊断的晚期癌症伴有癌痛的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镇痛药物滴定及不良反应处理。结果:经过全面评估及镇痛滴定治疗后癌痛患者疼痛数字评分( NRS):轻度疼痛25例,中度13例,重度1例,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NCCN进行癌症疼痛全面评估,量化,细化,能更快速减轻癌痛,镇痛效果更好;在社区终末期肿瘤临终关怀服务中有很好的指导及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Yi XB  Yan J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37-2739
癌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及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系统地应用镇痛药物及其他辅助治疗,80%左右的癌症患者能满意地缓解疼痛,但仍有20%的癌症患者[1],特别是晚期肿瘤的患者,疼痛顽固难治,对镇痛药物不敏感,或产生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控制癌痛是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痛的关键药物,它是一类重要的镇痛药物。通过模拟内源性阿片肽类作用于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相关副作用,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各阶段均会发生不同的副作用,需要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按WHO统计,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成人和儿童中5 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 %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癌痛是主要症状。30 %的癌症患者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因此,有效地控制疼痛是癌症患者非常重要的问题。我院自2 0 0 1年10月至2 0 0 3年12月使用了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为2 7例晚期腹腔肿瘤患者癌性疼痛,进行了镇痛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7例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35岁~70岁。其中胃癌11例,肝癌7例,直肠癌4例,胰腺癌2例,胆囊癌2例,结肠癌1例。治疗前均口服过阿片类镇痛药物,肌注 级镇痛药吗啡,最大剂…  相似文献   

7.
<正>癌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2016年约有406.5万新发癌症病例,约有241.3万人死于癌症[2]。癌痛,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的每个阶段,已经成为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关键问题之一。更重要的是,癌症患者随着生命周期的延长,癌痛发生率、频率、程度及控制癌痛的难度不断增加,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有59%遭受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达64%,其中75%~90%经历了重度癌痛[3]。癌痛包括背景疼痛及癌性爆发痛(break through cancer pain,BTcP)。背景性疼痛(基础性疼痛)是一种持续性钝痛,为癌痛主要类型,随病程进展加重,传统的镇痛策略通常可以控制。癌性爆发痛是一种突破背景疼痛治疗方案的极度疼痛,在基础性疼痛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疼痛呈间歇性,发作较快(数分钟)且持续时间较短(3~60min,发作频次每天3~4次,疼痛强度多为中至重度,VAS评分7~10分)。癌性爆发痛分为2种类型:一种为事件性癌性爆发痛(又名诱...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在疼痛患者中,癌痛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高,且随着癌肿扩散,疼痛进行性加重。所以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有效控制疼痛十分重要,不仅解除患者痛苦,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1]。约有3/4的癌症患者伴有疼痛,其中约1/4发生在癌症诊断之时,约1/2发生在抗癌治疗过程中,约3/4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2]。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事实证明,如果能正确合理使用止痛  相似文献   

10.
目前,癌痛和姑息治疗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健康问题,晚期癌症患者疼痛高达60%~90%,约有30%的患者临终前严重的疼痛没有得到缓解[1]。为此,选择有效的镇痛药物缓解癌痛,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2000年以来,我科对62例经评估Ⅲ°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用美施康定(硫酸吗啡  相似文献   

11.
宋红霞  贾雪梅  杨秀婷 《吉林医学》2010,31(19):3098-3099
目的:了解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口服镇痛药的依从性,为指导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正确使用和选择镇痛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和非随机抽样调查法,对87例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种的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口服镇痛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口服镇痛药依从性较差,应加强对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用药知识指导,使疼痛和疾病得到更好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临床实践证实,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其原因有以下几种:①癌症患者经常会使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而镇痛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易使患者出现便秘。阿片类镇痛药是控制癌痛的首选药物。但此类镇痛药会减慢胃肠道的蠕动,  相似文献   

13.
<正>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产生原因包括肿瘤直接引起、诊断或治疗过程产生、 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或毒性等[1]。癌性疼痛痛感持续加重、疼痛时间持久,对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对于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常采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代表药物有吗啡、可待因、羟考 酮、芬太尼等,然而均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等[2]。近些年,中医疗法因疗效好、副作用少、经济效益高而广受好评,中西医结合治疗正逐步被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lumba Quigley是颐养关怀治疗领域中的一位专家,她为一个以医院为基础的支持团队(a hospital based support team)工作。同时她还服务于一所颐养关怀社团和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在那里,患者得到临终护理,延续生命并控制症状。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常常伴发疼痛。此外,疼痛还是癌症患者最令人恐惧的症状。适当应用镇痛药物(特别是阿片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患者的癌痛。  相似文献   

15.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控制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缓解癌痛及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188例晚期癌症患者中,伴有癌痛的患者164例,占87.23%(164/188)。每位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癌症疼痛控制总有效率达57.3%(部分缓解51.2%,完全缓解6.1%);其中轻、中、重度疼痛的缓解率分别为93.8%(30/32)、67.5%(52/77)和21.8%(12/55)。在188例晚期癌症患者中,经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后69.7%以上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提高。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癌痛,尤其是轻、中度癌痛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近年在临床上发病率明显增高。胰腺癌最明显症状是疼痛,很多患者的食欲和睡眠均明显受影响。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如综合心理治疗、镇痛药物、微无创治疗(如射频、微波、放疗、介入治疗、灌注化疗、HIFU治疗等)、中医活血化瘀法等。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概述目前针对胰腺癌的癌性疼痛的保守治疗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 000余万,死亡700万以上。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在我国有61.6%的癌症患者伴有疼痛。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卫生部于2011—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治疗癌性疼痛的方法及药物不断发展以及晚期癌症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既往采用的口服、肌注或静滴镇痛药物均存在着反复使用、持续时间短、易成瘾等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要.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理在癌症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对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癌症患者疼痛有着重要的意义[1].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97例晚期胰腺癌采用经皮前腹壁径路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9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据WHO调查现全球约有2460万癌症患者,到2020年可能增至3000万,已取代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全球头号杀手,而20%~3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症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约75%以上伴有癌症疼痛,其中近70%未得到有效控制,癌痛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986年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规范治疗方案,已在全球推广运用,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仍有很多患者的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此外中枢性止痛药强烈的副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针灸是中医治疗疼痛的有效手段之一,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用于癌症止痛也有较多研究,现将近年来针灸用于癌痛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谢莹莹 《吉林医学》2023,(6):1649-1651
目的:探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为38.00%(38/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合并抑郁、疼痛评估不到位、镇痛药物认识、白细胞计数(WBC)与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良反应、规范使用镇痛药、TNM分期与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合并抑郁、疼痛评估不到位、镇痛药物认识错误、WBC>10×109/L是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受心理状态、疼痛评估不到位、镇痛药物认识、WBC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