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方法 系统检索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肺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5月,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9篇RCT文献,共计490名肺纤维化患者...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炎治疗肺纤维化的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纤维化是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过程包括肺组织的炎性损伤、炎症细胞的移动,炎症介质的释放、损伤的调解及组织修复障碍而引起的纤维化及瘢痕。肺纤维化理论涉及炎性细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机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凝血障碍等方面,其中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间质细胞以及各种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炎性介质、趋化因子等,在纤维化起始及进展过程中起最为关键的作用。不同病种的肺间质纤维化改变都从肺泡炎开始,慢性炎症反应是肺纤维化的前奏。由于肺纤维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肺科疾病中日趋增长,在SARS患者中,肺纤维化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和后遗症。目前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至今仍缺乏能提高肺纤维化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药物。因此,许多研究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很多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且多无严重的毒副作用,笔者就近10a来利用中药抗炎机理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复方治疗实验性及临床肝纤维化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简要概括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数据分析,探索总结眩晕口服方药组方的常用有效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眩晕"为检索词,2000年1月~2011年7月为检索时限,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期刊、相关会议记录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使用Excel2003、Access2003录入和整理数据并进行逻辑校对,对单味药的频数进行分析。结果对检索、筛选所得文献进行整理,获得眩晕口服治疗的中药复方,最终纳入132味中药,1262药次。临床用药以温、平性,归甘、辛、苦味,入肝脾经和补气类的药物为主;核心药物为天麻、川芎、白术、茯苓、半夏、甘草、葛根、泽泻、当归、黄芪、陈皮、红花、丹参、钩藤、白芍、赤芍。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初步揭示了治疗眩晕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5.
林微  林书雄 《医学争鸣》2009,(24):3043-3043
0引言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精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阴、理气开窍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颈椎病、心肌炎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我们通过文献检索,对其124例不良反应(ADR)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收集近20年来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176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用频率分析法分析药物的使用比例、使用频率和剂量;用单指标和多指标的多因子线性逐步回归统计学方法,筛选决定单指标和多指标的主要药物,建立回归方程,预测复方的临床疗效。得出在173种中药中,活血化瘀类中药和理气类中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统计出常用的20味中药的剂量区间;建立单指标和多指标的线性逐步回归方程,筛选出决定单指标和多指标中各指标的主要药物,并用单指标回归方程检验了176首处方的总有效率,其绝对误差在4%以内的有167首,占总处方的94.89%。提示活血理气类药物为最常用的药物;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能较为精确地预测复方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为中药不良反应(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近期文献中药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归类、分析和排序。结果:发生ADR较多的中药是:感冒通、雷公藤片、壮骨关节丸、双黄连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蝮蛇抗栓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正红花油、乌头类、黄药子等。常见的ADR是肝损害、血尿和蛋白尿、过敏、皮炎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成分和药物间相互作用所致。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促腹水转归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某中药复方作用于 CCL4 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电镜下观察小鼠肝纤维化组织和腹膜淋巴孔的变化 ,检测尿量和尿离子浓度。 [结果 ]大、小剂量中药复方组小鼠肝组织病变轻微 ,腹膜淋巴孔开放数目增多 ,面积增大 ,分布密度增加 ,且尿中 Na+ 、K+ 、Cl- 浓度上升。 [结论 ]大、小剂量中药复方对小鼠肝纤维化组织有明显修复作用 ,并通过调控腹膜淋巴孔促进腹腔内液体和无机盐离子排出 ,对治疗肝纤维化及腹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益肺通络,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抗纤汤(红参、苏子、沙参、丹参、黄芪、鸡血藤、当归、川芎、百合、冬虫夏草)配合强的松治疗本病19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血气分析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肺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可改善肺纤维化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参照HL7 CDA文档规范的表示方法,对中医处方中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进行建模,并建立中草药处方的CDA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完整地表示中草药处方的信息。方法:通过研究中医电子病历处方信息特征及组成结构,将中医电子处方信息抽象提取相应的信息元素,参照HL7 CDA模板构建中草药处方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充分表达中草药处方信息的概念与属性。结果:通过将中草药处方数据元素与CDA模板进行映射来完成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表达具有可行性,为中医处方信息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养肺活血方对博莱霉素诱发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建立肺间质纤维化的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养肺活血方等相应的药物,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结果:养肺活血方能够明显减轻大鼠的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P<0.01)。结论:中药养肺活血方对博莱霉素复制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机为正虚络痹积损,肺肾虚损为本,肺络痹阻、痰瘀互结为标;积损成痿、痹痿并存、虚实错杂为其特征。该病常见证候为虚证类(肺气虚证、阴虚内热证、肺肾气虚证)、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兼证类(血瘀证)等三类六证候,以正虚为主而常兼实证,急性加重时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该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体现于补、润、化、消。在制方用药时应注意:宣降、润肺以顺肺之生理,补益同时兼顾化痰、活血通络、消积散结,治之缓图,固护肺卫以防外邪袭肺而诱发加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了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近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假设或设想,并且客观评价了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探讨治疗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治疗CRS的中药复方,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的高频次中药、药物配伍及归经规律.结果 检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医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复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对所收集专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录入86首中药专利复方,包含313味中药。其中高频药物有黄芪、杏仁、贝母等;高频药对组合多以益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痰止咳为主要配伍模式;获得5首新方组合。结论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从肺脾肾论治,益肺健脾以止咳化痰,活血化瘀、通络平喘、补肾益精;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本研究为慢阻肺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肺纤维化为许多慢性肺部疾病共同的病理结局。益肺散结方为云南省名中医李庆生教授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经验方。对该方防治肺纤维化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该方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三七总皂苷、姜黄素、莪术醇等,可通过多个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TGF-β1/Smad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免疫调节、抗炎等的作用,干预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给予泼尼松、抗氧化剂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复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1.42%,对照组3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77.24%,对照组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也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方能够改善IPF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肺功能,对于治疗IPF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hinese medicine(CM) for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patients. Methods: To screened relevant articles, Pub Med, Cochrane Library, Excerpta Medica Datase(EMBAS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Chinese VIP Information(VIP), Wanfang Database and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CBM) were searched in English or Chinese until December 2015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hich compared CM treatment(CM group) with Western medicine or placebo(control group) on IPF. The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acute exacerbation, pulmonary function,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 scores, 6-minute walk test(6 MWT) distance, adverse events and mortality. Results: This meta-analysis included 25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olving 1,471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M group was superiori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exacerbation [relative risk(RR)=0.40, 95% CI 0.22 to 0.72, P0.05], improving i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0.62, 95% CI 0.40 to 0.84, P0.01] and 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DLCO, SMD=0.40, 95% CI 0.22 to 0.58, P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tal capacity(VC, SMD=0.10, 95% CI –0.12 to 0.31, P0.05). This meta-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at CM therap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GRQ score(SMD=–0.60, 95% CI –1.14 to –0.05, P0.05) and improved 6 MWT distance(SMD=0.59, 95% CI 0.34 to 0.84, P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eanwhile, CM therapy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RR=0.19, 95% CI 0.08 to 0.43, P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RR=0.24, 95% CI 0.05 to 1.10, P0.05) between CM and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s: The pooled outcomes suggest that CM treatment appears benefit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exacerbation, improving lung function and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However, the outcomes were limited because of the low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More rigorous clinic trials need to b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sufficient and accurate evidenc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