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腹泻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多数患儿均经西药治疗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疗效不理想,转于笔者处予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法(人参、白术、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砂仁、甘草等加减)治疗小儿慢性腹泻65例,总有效率100%。提示对小儿慢性腹泻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方法治疗,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腹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味,对照组用庆大霉素、乳酸蛋白、多酶片等,均按常规剂量。结果观察组164例治愈119例(72.6%),好转34例(20.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108例治愈45例(41.7%),好转30例(27.8%),总有效率占69.4%。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止泻、止吐、退热及纠正脱水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夏秋、冬春两季相交多见.临床上,我们采用中药七味白术散加减煎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58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三组,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1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加减口服治疗,治疗组2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敷脐治疗.结治疗组1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2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1总有效率较治疗组2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胃脆薄,无论感受外邪还是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而发生泄泻。根据“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从调理脾胃着手,运用钱乙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无久用西药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9.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长江 《农垦医学》2009,31(5):427-428
秋季腹泻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疾病。集中发生在每年8~11月间,以9月份为高峰期。临床表现:起病较急,以水泻为主,杂有少量粘液,不腥臭,常伴呕吐,初起可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全身不适等,由于腹泻次数较频,水泻量多,可导致脱水,口渴及烦躁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67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七味白术散加止泻散治疗,对照组用七味白术散加口服补液盐和次碳酸铋治疗,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止泻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止泻散增强了七味白术散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同时起到止泻和口服补液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汤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泻疗效。方法:126例婴幼儿急性水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加用七味白术汤,对照组给予口服补液盐(0RS),治疗3d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83.3%)。七味白术汤治疗组对血糖,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七味白术汤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泻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方法:67例D-IB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3)。观察组给予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1剂/d;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5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8周后腹痛评分、腹泻评分、症状总评分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腹痛、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在治疗2、4、8周后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腹痛、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腹痞满方面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4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并口服思密达;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方。治疗3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3d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临床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增强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食后痞胀、大便改变)积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儿腹部淋巴结改变情况,并评价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腹痛积分和各次症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儿腹部淋巴结缩小或消失33例(占91.7%)。按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2%。结论 加减七味白术散可缓解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腹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0例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简称中西医组)各5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中西医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个月及3个月的中医证候变化及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比较3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中药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观察45例;西药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47例;中西医组脱落7例,最终完成观察43例。(2)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痊愈率也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同时期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明显小于西药组(P0.05);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不同时期的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除脱落病例外,其他患儿均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且治疗期间,各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益黄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挖掘益黄散药物有效成分,导入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小儿慢性腹泻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用匹维溴胺片治疗。2组均28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临床证候变化及腹痛或腹部不适和大便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60.0%(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症状评分比较,2组在治疗第14天、第28天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14d,腹痛天数积分,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8 d,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及BSS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腹胀缓解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临床症状,腹胀腹痛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徐俊 《中医学报》2020,35(2):366-36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泄泻大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F级大鼠60只,采用生大黄水致泻结合饮食失节法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平均分为5组,即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简称阳性组,0.5 g·kg^-1)、参苓白术散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kg^-1)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血浆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血浆淀粉酶和尿液中D-木糖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大鼠皮毛富有光泽,精神状态良好;造模后大鼠明显消瘦,便溏,肛周污秽,毛发疏散、竖立,皮毛没有光泽。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血浆中MTL、SS、VIP、血浆淀粉酶活性指标和尿液D-木糖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阳性组及参苓白术散各给药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升高脾虚泄泻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大鼠体质量、尿液D-木糖、血浆中MTL、SS、VIP、血浆淀粉酶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组相比,参苓白术散高、中剂量组对大鼠体质量升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与阳性组作用强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升高大鼠血浆MTL、SS、VIP强度与阳性组相当(P>0.05),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改善SS、VIP指标方面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L指标则明显低于阳性组。与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相比,参苓白术散中、低剂量组均明显偏低。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显著改善脾虚泄泻大鼠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脾胃激素MTL、SS、VIP表达水平,升高血浆淀粉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