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学位中药学硕士生有明显区别。我校基于教育创新基地的中药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着重于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性,符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应用于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无法保证高质量专业硕士的培养。因此,急需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介绍我校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为纽带的企业横向合作服务;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校院企深度融合,从而探索构建了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研究生共培养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特色鲜明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新模式。[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工作理念和实践做法为基础,升华提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结果]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坚持三年执行统一的目标、要求、考核、管理等,从高校、企业各选聘1名导师且工作各有侧重、注重序贯培训,教学精选实用案例,先在高校学理论,再到企业实践,形成了“三年一贯、双师并举、以用为本、产学连修”的新模式。[结论]广州中医药大学创立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符合中药学专门人才培养需要,值得其他中医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中药学的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已成为国际上药学教育的主体,相关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亦比较完善。由于我国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重视不够、缺乏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尤其是对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有益补充。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经过实践培训,熟悉并能胜任药品生产、技术转化、产品流通、安全使用、规范监管以及用药服务等工作要求,最终成为高水平药学应用人才[1]。  相似文献   

6.
《西北医学教育》2016,(4):544-547
我国传统药学教育由于受到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人才培养以制药及药物研发为核心。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公众健康需求的提升,传统"化学-药学"培养模式下的药学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生物医学、药物应用知识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正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本文阐述了培养"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根据医学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等措施,为培养新型药学人才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顺应了医学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医学高等院校应当在行业专家的参与度、课程建设的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教学和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突出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积极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进一步强化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性和创新性,更加有利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不断推进了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按学位类型分类培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将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再次得到广泛关注并迎来了良好发展契机,然而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培养、就业各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术学位作为培养医学高层次研究人才的一种重要学位类型,理应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并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将分析医教协同后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就相应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1991年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开始起步,但大部分院校是2009年才开始规范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培养的,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上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并希望能够“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将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2]。随后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逐渐增加[3]。于是萌生了相对于临床科学学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师,侧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但是临床科研思维的训练不能忽视,然而,毕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尤其是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本文就培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整合,探讨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倡导系统中药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地处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以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中药学师资为依托,于1959年率先在全国开办中药学本科教育,开创并实践了新中国高等中药教育的沧桑巨变:●1959年首创我国第一个中药学本科专业;●1978年招收我国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批准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接纳国内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科研人员;●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2002年中药学再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以中药学科为主,兼有药学、工、农等学科渗透协调发展。现有中药学、中药学(基础基地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方向)、植物保护(药用植物方向)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倡导‘系统中药’,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一、倡导“系统中药学”1.倡导“系统中药学”学科体系我国中药本科教育创办之初,培养模式无从借鉴,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成都中医学院)根据中药学学术内涵的核心要素,提出了中药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新培养模式的背景、可行性、管理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得出新培养模式是可行的并且是大势所趋,对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条件,重点探析培养方案、导师队伍和培养基地三个重点环节.把握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同特点,彰显培养方案的区分度;理清校外导师职责,构建校内外导师结合机制;明确培养基地的遴选条件,采取灵活的建设模式,努力维护稳定运行,以切实保障地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创新基地的建设解决了转变过程中最大的难题--研究生实习基地的问题.针对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存在的重申报、轻建设,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和运行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提出成立创新基地领导小组、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联合培养,发挥创新基地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地范围和做好中期评估检查等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时代药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在总结分析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的规律、现状及院校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一流药学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期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卓越药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药学人才继承不足、缺乏创新,阻碍了中药学的发展.信息化作为目前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新趋势,要求在符合中药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运用.通过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建设信息化知识平台、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实现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促...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背景下,总结了肿瘤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的特点,分析了肿瘤学专硕在以内科学为基础的住院医师规培模式下遇到的专科培养时间短、内容少等方面的问题。采取了适当压缩内科轮转时间、增加专科培养等应对方法,提出了改进培养肿瘤学专硕模式,呼吁建立肿瘤学二级学科的专硕规培和考核机制,从而为培养肿瘤专业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49-152
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医教协同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是当前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本文分别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轮转安排和轮转质量,指导教师负责制,科研与临床协同情况分析了我校现状和存在问题;又在课程教学和科研能力,规范化培训等方面总结了培养模式发展的改革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医教协同背景下,下一步培养方向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并结合本校及相关教学医院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为提高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合理的监控机制,进一步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利参考进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型医学人才,满足时代的要求。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2017和2018两个年级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4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2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管理,实验组通过建立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网上课程平台、完善考核监督机制、组建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帮扶小组六个方面解决科研时间不足的问题,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统计至毕业前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由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核评分。结果 实验组研究生毕业前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硕士学位论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CI论文发表数量、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以及发表文章总数量三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培养方法能有效激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科研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导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曜  王刚  朱丹平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13-1115,1145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引发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素质及中医药学高等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现代医学模式下,中医药本科人才培养应重视为后期硕博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打好坚实而广泛的基础,应加强发展性、前沿性、人文性课程的开设,并在后期采用导师制等方法加强部分优等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批判思想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各方面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