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究用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7月—2015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内服,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给予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记录关节晨僵持续时间、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用疼痛模拟视觉VAS评分评估痛感,监测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炎性因子、免疫力水平变化,评价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晨僵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肿胀、疼痛关节数显著减少,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RF、ESR、炎性因子CRP、IL-6、IL-β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其T细胞亚群CD4+、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其机制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有效率为90.8%。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和CRP均得到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吴建红 《四川医学》2010,31(1):69-70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加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活动期RA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联合用药加云克(35例)和对照组(30例)仅用联合用药治疗。以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所观察指标如: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教,握力,ESR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云克作RA的一个重要治疗药物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针配合中药熏洗对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治疗组采用热针治疗仪配合中药熏洗联合西药美洛昔康、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以及病人和医生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1%,对照组为5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中RF、CRP、ESR、WBC和PLT等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血中CRP、ESR、PLT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热针配合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和布洛芬联合用药与布洛芬单独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在用布洛芬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25mg,3次/d;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疗程均为10wk。评价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提高级数及血沉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4%,明显高于对照组66.8%。结论卡托普利与布洛芬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静脉滴注、推注云克加口服安慰剂,对照组用静脉滴注、推注安慰剂加口服奈普生,12d为1疗程。观察两者的总有效率、晨僵改善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缩短晨僵时间、减少关节压痛数及肿胀数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对ESR、CRP、RF等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云克组有少数患者出现静脉炎反应,经停药后消失,奈普生组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停药后减轻。结论 云克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的新药,作用优于奈普生,且临床使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新风胶囊治疗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60例湿热痹阻证R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新风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疾病活动度(DSA28)、症状积分,检测血沉(ES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统计分析PLR与ESR、DAS28及证候积分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和压痛数、DSA28、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中药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和压痛数、DSA28、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SR、PLR、RF水平低于治疗前,中药组ESR、PLR、R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LR与ESR、DAS28及中医证候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新风胶囊治疗湿热痹阻证RA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降低ESR、PLR、RF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赛普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64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益赛普+甲氨蝶呤,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晨僵时间、握力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握力,肿胀关节数等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等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益赛普与甲氨蝶呤联合用于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协同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法治疗腰痛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6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止痛剂,静脉滴注温经通络药物,进行牵引、按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塌渍+直流电治疗,并做好相关治疗护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直流电治疗腰痛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雅拢蒙砂喉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雅拢蒙砂喉方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88%,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雅拢蒙砂喉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病人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抗风湿方,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和血钙、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于治疗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LT、ESR、RF、CRP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血钙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PLT、ESR、RF、CRP、血钙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Wald三角、大转子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藤痹痛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法,连续治疗30 d,观察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血清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1β(IL-1β)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为48.1%,有效率43.3%,总有效率91.5%;对照组痊愈率为34.1%,有效率45.1%,总有效率79.2%,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NF-α、NF-kB、IL-1β、RF、CRP、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艾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R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药配合艾灸组,西药组35例口服来氟米特治疗,中药组35例口服通痹汤治疗,中药配合艾灸组35例在口服通痹汤的基础上配合艾灸大椎、腰阳关、命门等督脉穴位以及肾俞、八骖穴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ESR和CRP的变化。结果: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9%,中药配合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1.4%,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5)。结论:中药配合艾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Chen GQ  Zhang HW  Li ZF  Yu YT  Guo D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9):2034-2037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7例RA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术后即联合使用DMARD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DMARD药物治疗.于关节镜手术后及药物治疗的1、6、12及24个月作为随访点,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及其临床缓解率(DAS28<2.6)、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目视模拟测量表(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医生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患者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第1、第6个月时,关节镜滑膜切除术联合DMARD药物治疗组DAS28评分分别为4.8±1.1、4.2±1.0,对照组分别为5.4±0.9、4.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第1、第6个月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起达到临床缓解(DAS28<2.6)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一直维持到24个月,治疗2年后两组间DAS28评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DMARD较单用DMARD治疗RA可更早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病情,同时可以维持长期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knee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plus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97 RA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knee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plus DMARD after arthrosco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DMARD.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pre-treatment and 1,6, 12, 24 month post-treatment. Tender joint count, swollen joint count, morning stiffness, resting pain,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 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 ESR), C-reactive protein (CRP), rheumatoid factor (RF) and disease activity score (DAS) 28 were observed. Results Tender joint count, swollen joint count, morning stiffness, resting pain, 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 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 and DAS 28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1, 6 month post-treatment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versus the control group. At 2 years post-treatment, there was sti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S28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knee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and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can control the disease activity of RA during an early period. And a long-term efficacy may be maintain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6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患者32例,随机分为A、B两组(n=16)。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观察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h)、握力大小(mmHg)、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握力明显增大、关节疼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明显降低,Rf、ESR及CRP明显下降(P〈0.05);B组临床治愈率68.8%(11/16例)及总有效率100%(16/16例)明显高于A组。结论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确切,且能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中医药在国内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中医药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优势。目的:观察沈氏羌活地黄汤(Shenshi Qianghuo Dihuang Decoction,SQDD)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将符合纳入标准、源自上海市中医医院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配进入SQDD组和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两组各45例。SQDD组服用SQDD,分早、晚2次口服;MTX组服用MTX,每周1次,每次15mg。疗程为24周。主要结局指标:治疗12、24周后对患者的下列指标进行评估。休息痛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评定,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记录医生评价(VAS 0-10)和病人评价(VAS 0-10),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等实验室指标。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SQDD组、MTX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53%(24/41)、67.5%(28/40),均超过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或24周后的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医生评价和病人评价,以及ESR、CRP、抗CCP抗体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QDD在改善休息痛以及关节压痛症状上的疗效不如MTX(P〈0.05)。SQD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4/41),明显低于MTX组的32.5%(13/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QD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不良反应较MTX轻。  相似文献   

18.
刘积平 《右江医学》2012,40(3):320-322
目的观察自拟五藤三虫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五藤三虫方)6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60例,两组均治疗一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时间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时间等症状和体征及ESR、RF、CRP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五藤三虫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控制炎性症状、改善病情,对活动性RA具有颇佳的近期疗效,效果优于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19.
赵明妹 《当代医学》2022,28(6):43-46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26-129+134
目的探讨蠲痹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RF、抗CCP抗体、ESR、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开放、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雷公藤治疗组(n=35)和甲氨蝶呤对照组(n=3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接受蠲痹饮治疗,甲氨蝶呤对照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结果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关节疼痛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僵时间缩短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降低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蠲痹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甲氨蝶呤治疗显著,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