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病理机制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多数人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FatigueSyndrome ,CFS)的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应激等多因素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的结果。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及前期临床实践 ,认为肝脾功能失调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生的机理之一。采用慢性束缚及冷水游泳加进食时电刺激的复合应激方法研制了慢性疲劳动物模型 ,并经行为学测定 ,结果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认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结合临床流行病学 /DME方法、现代多元统计学方法、国际公认的统计软件SPSS或SAS软件及一些量表的运用 ,从中西医两个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 ,分析我国CFS的症状学特点及辨证分型 ,分析中药治疗CFS的机理 ,并对CFS病人定期随访观察 ,研究其发展、转归及预后规律 ,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的CFS诊断标准、确立综合临床治疗方案 ,寻找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相关文献,认为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真正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西医方面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与治疗.中药辨证施治治疗CFS有一定优势,推拿、针灸、按摩也有较好疗效.但CFS中医临床证候表现、辨证分型、疗效评价等均未形成统一认...  相似文献   

3.
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中西医角度探讨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发病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CFS发病的联系强度.结果与CFS发生呈显著正相联系的远因因素有8项,近因因素有5项,而且近因因素对CFS的发生作用更大.结论 CF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尤其容易导致CF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穴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探讨推拿治疗CFS的简便易行的规范化方案.方法 根据患者主症、兼症,结合疲劳量表(FS-14)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观察推拿治疗CFS的临床疗效.结果 推拿治疗CFS可以改善患者临床主观症状,有效降低FS-14和FAI疲劳积分(P<0.01).结论 经穴推拿治疗CFS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研究现状,从中医脾胃理论和体质特点切入探讨脾胃湿热与CFS的发病与临床辨治。初步提示脾胃运化失职是CFS病机的关键,因虚致实、因实致虚是其病机转化的主要规律;并基于岭南"体质混杂"的特点初步提出了CFS脾虚夹湿热和脾胃湿热证型的补充辨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开四关灸关元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症状不缓解为主的一组证候群.CFS最早于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正式命名,同时确立了诊断标准[1],1994年美国CDC将该标准进行了修订[2],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标准,也是诊断CFS的金标准[3].由于CF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有效治疗CFS的方法[4].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开四关灸关元法"治疗CF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了如下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痫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的治疗实践,观察治疗效果.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病的疗效良好.现将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rudrome,CFS)是以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身痛、咽喉痛、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CF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它的产生涉及体力、脑力活动的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各系统调节失常,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CFS是现代医学新近认识的一种疾病,亦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生活节奏加快,CFS发病呈上升趋势,已被CDC预测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现代医学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针灸擅长于调节整体功能,在临床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精髓,被称为"绿色疗法"而受到医患欢迎,将成为治疗CFS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方医院1985~1998年间确诊的22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分析,提出了作者认为敏感、特异性高的诊断标准、临床确诊分析病情的要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病、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2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瘫发病时间为术后4~13d,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6W内恢复正常。结论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以发生胃瘫,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并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心理治疗学的渊源开始,论述了当代中医心理治疗学发展,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病提出了展望.指出中国传统医学与新医学模式本质上同构,中国古代的传统心理学理论,以现代医学心理原理去评价仍富科学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患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2021年7月29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人才学科体系建设”课题组对吴以岭院士进行了专访,访谈的核心内容是中医治未病与建立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体系。吴院士表示:中医治未病和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的建立,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是找到学科的交叉点,即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养血和血、养精通络中药序贯治疗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30例,予中药序贯治疗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中药组(20例,予中药序贯治疗)和西药组(20例,予雌孕激素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分别观察3组行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早期性激素水平。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以及行经时间和子宫内膜厚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卵泡刺激素显著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均显著升高 (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养血和血、养精通络中药序贯治疗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建立慢性肾小球肾炎单纯补肾化瘀利水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肌酐、尿 氮、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改善(P<0.05)。而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流失,提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愈率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外科腔镜技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面发展迅速,而中医药治疗该病也有其独到的特色,将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目的:观察中药泉通方和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联合应用的序贯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15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直径3~21 mm)均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其中结石直径3~10 mm患者106例,先以中药治疗2周;结石未排出者(20例)以及结石直径>10 mm的患者(45例)进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后64例(1例改行开放手术)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和加用泉通方两组,1周后评估疗效。 主要结局指标:观察服用泉通方2周后,输尿管结石直径≤10 mm患者的排石有效率,以及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后服用泉通方1周的残石排净率。 结果:结石直径3~10 mm的106例患者服用泉通方2周后,86例结石完全排出,6例结石虽未排出但下移1个狭窄段以上;两者合并总有效率为86.79%(92/106)。结石未排出者以及结石直径大于10 mm的64例患者进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加用泉通方组1周后残石排净率为93.8%,常规治疗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泉通方和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联合应用的序贯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中青年高血压不尽相同,具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血压波动大、脉压大、并发症多、靶器官损害明显等临床特点,而且其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更为突出,给该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目前针对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西医、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3种方式。西药降压具有作用较强、起效快、作用机制明确的优势,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少、症状改善明显及多环节起效的优势,但存在降压作用较弱、起效慢、制剂相对落后等方面的不足,且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基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的最初目的是把中西医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医药学。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为保障劳动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并在临床诊疗和科研中得以广泛应用。中西医各有长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西医要学中医,中医也需要学习西医。  相似文献   

18.
刘昌孝院士认为中药研究不仅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生机盎然.但在中药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标准亟待确立、资源匮乏、人才紧缺、需建立有效平台等诸多问题.刘院士认为,可以药为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质量标志物的新概念,规范中药质量和发展,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进而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患者31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中药治疗(TCM)组(n=115)、西药治疗(WM)组(n=50)和中西医结合治疗(ITCWM)组(n=151)。3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SH/L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的改变,并统计3组患者治疗后的成功妊娠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年龄、中医证候积分、基础血清FSH、LH、FSH/LH、T、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FSH水平、FSH/LH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ITCWM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TCM组、WM组(P<0.05);ITCWM组血清FSH、FSH/LH水平下降较TCM组、WM组明显(P<0.05);血清T、E2水平上升较TCM组、WM组明显(P<0.05);ITCWM组成功妊娠率明显高于TCM组及WM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疗效明显。血清T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巢功能,可以作为评价卵巢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Shannon熵法的慢性心衰证候要素诊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心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该病证候要素的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为数据源,以"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功能不全","中医"或"证候"或"证"或"中西医"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预处理后,采用Shannon熵非线性复杂系统划分法对中医四诊和常用中药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果: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浊为慢性心衰的常见证候要素,补气药、活血药、利水药、化痰药、解表药、温里药为临床主要用药。我们提取出了与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症状和中药,通过关联系数值对各症的诊断贡献度进行了量化,各要素下分值较高的症状基本为该证的共性症状,分值较低的症状多为某一类患者或疾病本身的特异表现;同时筛选出各证候要素对应的常用中药,间接反映了该药的临床对证使用情况。结论:本研究采用Shannon熵法探索中医四诊-证候要素-方药诊治规律,为该病证候要素属性的判别和临床辨证候要素的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