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阶段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分化、增殖、迁移,融合成初期血管网络,主要指胚胎期的血管生成;后期阶段包括血管芽生、分支,形成小血管,血管支持细胞(平滑肌细胞,周质细胞)分泌、充实在新生血管周围,成熟血管形成,主要指出生后在原有血管基础上的血管发芽。血管生成是由于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对血管生成调控机制的研究和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殖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低剂量的放射性能抑制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放射性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能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的新型血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直径及血管内介质密度测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测量12种不同血管模型的血管直径,将12种不同血管模型置于12种不同介质中测量血管直径及血管内各种介质的CT值,并比较各个测量值与标准值。结果:同种介质中血管模型的VR图像直径随血管内密度增加而增加,二者成正相关;同种密度血管模型的VR图像直径随介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种密度血管模型的CT值时随介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血管直径的测量随血管模型内外介质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少,血管模型内介质的CT值测量会随着血管外介质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血管侵犯是决定胰腺癌能否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CT成像是胰腺癌病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常规CT扫描、CT血管成像(CTA)和双能CT扫描等,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优化肿瘤与血管关系的评估。基于CT影像中肿瘤-血管环向接触程度、肿瘤-血管接触长度以及血管轮廓变化等,可制定多种血管侵犯分级系统来判断血管有无受侵,但标准尚未统一,且对新辅助治疗后血管侵犯的评估存在困难。就CT在评估胰腺癌血管侵犯中的应用以及对血管侵犯的影像学分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创伤性休克等临床重症晚期血管低反应性表现为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降低或不反应,脓毒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呈时间和器官差异,且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诱发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因素包括有酸中毒、能量代谢以及细胞因子等,引起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机制以前认为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受体失敏、膜超极化有关,近年发现休克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失敏在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也存在非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依赖的调节途径在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起着作用。目前针对现有血管低反应性诱发因素以及发生机制的防治措施对恢复休克血管低反应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失重或模拟失重环境下,人体内流体静压消失,体液头向转移,对机体血管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血管发生重塑和功能改变适应失重或模拟失重.由于不同部位血管结构和血流变化不同,因此失重或模拟失重可能会对人体各部位的血管产生不同的影响.综述了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脑血管、眼部血管、心血管、肺脏血管、胸腹部血管、下肢/后肢血管和微血管等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评价针对不同原因所采取的对策。方法 查询手术记录并统计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术者采取的对策及手术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管吻合困难常见原因为血管硬化和细小、静脉回流不畅、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及血管相距较远,针对前二种原因,本组分别采三种不同的对策,导致了不同的成功率,针对后二种原因本组采取的对策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最常见为血管腔径过小,采取对点等距切开血管断端后行钛轮钉吻合,成功率较高;对于静脉回流不畅采取无损伤针头伸入血管,以肝素盐水冲洗后再行吻合,成功率较高;针对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可通过切断血管时调整斜面大小或行端侧吻合;血管相距太远可选择对应血管或采取移植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8.
田宜肥  汤拥军  王建峰  柳原 《武警医学》2008,19(12):1119-1120
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手指离断伤中,往往因为血管损伤较长或离断伤在关节部位而使血管断端直接吻合困难,需要行血管移植修复,但切取的血管段又可能与欲吻接的血管口径不相匹配。既往解决血管口径不相匹配采用的方法包括:(1)斜行修剪小口径的血管端,使之与较大的血管口径相匹配;(2)直接缝合封闭较大口径血管的部分端口,保留部分端口与口径较小的咀管相匹配;1年来,笔者采用改良的缩小血管口径方法——管内折缩小缝合法”,应用于断指再植术血管移植吻合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磁共振成像是通过穿刺将线圈插入血管内进行靶血管成像的技术,可以对深部动脉进行高分辨力成像;利用血管内磁共振线圈的引导,通过磁共振实时成像可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和基因治疗。综述血管内磁共振成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管模型管径阈值调节测量与自动测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64层螺旋CT阈值调节测量和自动血管分析软件(AVA)分别测量血管模型管径,评价两种方法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建立9个密度递增的血管模型,置于9种不同密度的介质中;游标卡尺测量血管模型标准内径;CT扫描后图像行VR重组,根据血管模型内CT值调节VR图像显示阈值,进行阈值调节测量血管模型内径,后用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比较阈值调节测量和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管径大小的差异.结果:阈值调节测量组血管模型内径为10.71±0.08 mm,与真实内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组血管模型内径为12.15±0.41 mm,与真实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测量的血管模型内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血管模型管径测量中,阈值调节测量法较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更准确、更能反映真实内径大小.  相似文献   

11.
血管战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是战时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自近现代战争以来,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尤其是腔内血管救治技术与理念出现后,以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为代表的救治技术和器具显著提高了血管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本文将深入探讨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的前沿,围绕血管战创伤救治理念、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血管战创伤救治装备与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展开论述,并对信息时代下的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吻合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239例血管吻合器的应用病冽,其诊断分别为:血管外伤、枪伤、断肢、人造血管内瘘、血管病等。随访是长时间为17年,最短3个月。结果1239例病人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的血管全部成功。结论用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通畅率高,吻合速度快,可缩短损伤肢体或脏器的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3D扰相梯度回波(3D-VIBE)序列对于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3D-VIBE的原始图像重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神经与血管的走行关系,发现责任血管,并与临床微血管减压术(MVD)进行比对。结果进行3D-VIBE序列扫描后发现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基本符合。血管呈高信号,神经呈等信号,对比良好,能够直观显示血管与神经的解剖结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符合率为90.6%(29/32),面肌痉挛的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符合率为89.4%(17/19)。结论 3D-VIBE序列对于发现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责任血管,明确血管与神经的关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围血管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检查。必要时可以辅助以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急救原则:首先是止血、抗休克、挽救生命,其次修复血管、重建血循环、保存肢体,兼顾功能。血管损伤修复的方法:侧壁修补、端一端吻合、端一侧吻合、侧一侧吻合以及局部缺损等方法。血管缺损修复的方法:游离血管、屈曲关节、血管交叉缝合法、利用损伤的动脉移植、静脉移植、旁路血管移植和带血管蒂的轴型皮瓣游离移植。血管移植的材料:自体血管、人造血管、人脐带血管以及用塑料管作暂时性动脉分流。  相似文献   

15.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管狭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血管成形术可能会导致内膜过度增生,血管成形术再狭窄已成为临床严重问题。血管外膜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血管损伤后激活的外膜成纤维细胞(AF)可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并向内膜迁移,同时促进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分子,而AF衍生的活性氧(ROS)引起的氧化应激也会参与血管炎症,这一炎性反应加剧了血管再狭窄。炎性微环境下,祖细胞分化加剧,脂肪细胞功能失调,引起细胞增殖。本文首次综述了几种外膜细胞如AF、炎性细胞、祖细胞和脂肪细胞在血管成形术后血管重构和内膜增殖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功能超声在肢体动脉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图像表现特征.方法:对417例肢体动脉血管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并与临床化验结果相结合,通过病变血管与对侧同名血管或相同水平直径相同的动脉血管进行对比检查,观察血管壁改变,测量血管直径及血管腔内血流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7例病例中共检出病变血管538条,血管炎表现各异,共同特征是血管病变呈节段性改变,血管壁正常结构破坏,以血管内膜改变为主,血管可以出现狭窄或者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等超声图像改变.结论:双功能超声在肢体动脉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做为肢体动脉血管炎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粘素,VE-cadherin)是钙粘蛋白的一种,它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连接及内皮细胞间连接的调节均有着重要作用。VE-cadherin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和其表达水平对血管内皮屏障的通透性及白细胞溢出至关重要。除此之外,VE-cadherin还与血管发生、血管生成有关,本文对VE—cadherin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观察了24周人胚胎胆囊壁的微循环血管立体构筑。发现,与胆囊粘膜具有许多高而分支的皱壁形成粘膜的山峰样突起及粘膜窦的山沟样凹陷相对应,胆囊粘膜微循环血管网也呈现峰顶血管网与窦底血管网;峰顶毛细血管网(纟致)密并呈血管丛样突起;粘膜窦内毛细血管网眼稀疏,透过稀疏的粘膜血管网眼可观察到血管网形成层次特点。铸型标本上可见Aschoff孔洞周围血管网。胆囊粘膜层毛细血管吻合形成栱型血管桥、弓状血管连合、毛细血管袢及毛细血管环。  相似文献   

19.
血管的解剖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既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逐层解剖,确定血管的位置和大致供血范围,追踪来源血管,但该方法耗时长、破坏性大,标本不能重复使用,不易显示穿支血管和微细血管.近年来,很多学者应用氧化铅造影剂进行血管标识、X线造影、CT三维血管重建等,实现了人体全身血管三维可视化,取得了满意效果[1-4].氧化铅血管造影术实现了由二维变三维、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变动态的解剖模式,为解剖教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持.本文对氧化铅在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生成主要包括病理性及生理性血管生成2个方面,新生血管形成在多种疾病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肿瘤血管、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自噬起到重要作用。肿瘤生长及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自噬性细胞死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生成造成抑制,而自噬也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作用。但是,肿瘤组织自噬水平的提高,同时会保护肿瘤组织,导致抗肿瘤药物的耐药,通过调节自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肿瘤。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中,自噬参与了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抑制自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眼底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