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中毒恢复期“反跳”通常系指中毒者经急救好转、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后,又突然恶化或加剧;迟发死亡系指在有机磷中毒高峰期过后突然或逐渐发生的死亡而言。前者往往是导致后者发生的原因,二者均多见于经口中毒。起因可以是有机磷毒剂的各种成份或其杂质毒性所致,也可以是某些严重并发症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前一部分。由于急性有  相似文献   

2.
一起突发性的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发生后,迅速抢救中毒者,并进行现场调查,及时消除中毒原因和继发性隐患,才能将中毒危害和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如果平时没有一个严密的防毒救护组织和一支训练有素的防毒救护队伍,一旦出现中毒事故,必然使现场抢救工作处于一片混乱,延误抢救、抢险时机,增加重症中毒和致残、死亡人数,扩大危害范围和损失程度。所以,有毒作业的厂矿企业(包括仓储和交通运输部门)和地方卫生部门,平时就应建立和健全急性工业中毒的防毒救护组织。厂矿企业的防毒救护组织,应设立指挥、抢救、调查、抢险、后勤保障等专业组。指挥专业组:是现场防毒救护组织的领导核  相似文献   

3.
1996年7月30日,江苏海门市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51人急性氯气中毒事故。本文重点介绍了中毒事故的发生原因、经过以及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和现场处理,并对中毒的预防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四)群众性防毒救护教育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器材一起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突然发生,现场防毒救护工作刻不容缓。事故发生时,现场作业工人,如能就地、就便、及时、正确地采取力所能及的应急措施,切断毒源、自救互救,就可以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中毒、减轻中毒伤害,为专业防毒救护人员赶到后,进一步采取补充措施,把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赢得时机。为此,平时在建立和健全防毒  相似文献   

5.
急性职业中毒的早期急救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王莹急性职业中毒常发生在意外的突发性事故中,并群体发病,故现场的及时、准确抢救和处理,对健康及疾病转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抢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地果断处理,为此,一旦发生事故,报警、堵源...  相似文献   

6.
生产、使用氯气的工厂、企业,由于意外事故,发生氯气逸散,会造成多人急性氯气中毒。为使中毒者得到及时的急救治疗,平时抓紧对卫生人员、安全员救护知识的培训和组织,配备适当数量的多人急性氯气中毒急救箱(简称急救箱),供现  相似文献   

7.
化工企业生产的不安全因素众多,特别是接触具有易燃、易爆、易泄漏、易中毒的化学物以及高温、高压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措施不当可引起意外事故。如充装压缩气、液化气的气瓶,因超量充装、受热、受震,内压剧增而爆炸。在运输过程中或装卸时,因容器颠簸、碰撞或摔落、破损,工业毒物大量泄漏可造成中毒,发生火灾和设备故障事故,往往是一次多人,甚至是成百上千人中毒。 此类病人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复杂等特点。现场抢救工作必须作到分秒必争,刻不容缓,处理果断,就地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切断毒源,消除  相似文献   

8.
硫化氢急性中毒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会造成中毒者死亡,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及并发症。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硫化氢中毒的基本情况,探讨硫化氢中毒的原因,为制定防止硫化氢中毒措施提供依据。l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山东某石化公司,门乃~19%年共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18起,中毒人数伤人,死亡7入。Zilil$结果ZI中毒情况2.1‘1发生地点塔顶、泵、罐、池。21.2中毒事故发生原因缺乏防护知识、违章操作、检修时管道泄漏、救人不当、现场无人监护等。2.2现场抢救立即将病人转移至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安全地带,另一人打电话报告,并…  相似文献   

9.
石丽园 《中国保健》2007,15(19):83-83
目的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掌握其急救与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病机理分析,了解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提高病人的存活率,避免、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事故系指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意外释放的事件或事故,会造成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等。它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群体性、危害性、社会性等特点。由于化学事故的危害大、涉及面广、处理复杂、抢险急救技术要求高,因此,做好现场抢险,从而消除或降低事故的损失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中毒误服农药有机磷化合物或食用了刚刚喷洒农药不久的蔬菜,可发生急性中毒。轻者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多汗等症状;重者,四肢麻木,精神恍惚,步态不稳或呼吸困难,甚至陷入昏迷状态,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急救方法:若为接触中毒,立即把中毒者抬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或5%苏打水洗去皮肤上的毒剂敌百虫中毒时不能用,然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如为口服中毒,可取小苏打1小匙约10克,放入凉水中搅匀,对清醒者立即喝入胃中,继而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反复多次。但神志不清者,不要在家中灌苏打…  相似文献   

12.
朱然会 《中国保健》2007,15(2):88-88
目的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掌握其急救与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病机理分析,了解中、重度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结果经过急救和合理护理,49例病人均抢救成功,并无后遗症.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农药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方法:进行中毒者个案调查和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中毒原因。结果:参加喷洒农药12人,中毒8人,无一例死亡。结论: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喷洒农药过程中施药者未注意个人防护而致急性有机磷中毒,应加强农民安全施药、预防农药中毒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绵竹县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分析周书经四川省绵竹县卫生防疫站618200急性职业中毒是影响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职业病之一。由于中毒事故发生突然,如果急救不及时或不当,后果严重。因此,如何预防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对绵竹县近10年发生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急性职业中毒,尤其是多人刺激性气体急性中毒事故屡有发生。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发生突然,中毒病情复杂,变化快,波及范围大,损失常很严重。如果做好及时有效地现场抢救,可减少中毒人数,控制病情进展,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现场抢救十分重要。现就我院在抢救刺激性气体中毒时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1996年6、7月份发生了5起急性重大职业中毒事故,较去年同期增长80%,造成34人中毒,13人死亡。现对5起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预防中毒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保护职工健康。1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各市、地、州防疫站1996年6、7月上报的“职业中毒劳动卫生现场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5起急性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共中毒34人(男32人,女2人),死亡13人,毒死率为3824%。其中硫化氢气体中毒2起,中毒23人,占中毒总人数的6765%,死亡5人;二氧化碳、氨、汽油中毒各1起,中毒者年龄为20~50岁,空气中毒物浓度最高的超标399倍,4起发生在乡镇(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院前应急救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总结镇江市急救中心2011年5月19日救治56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经验。结果 56例患者经院前对症处理后,均安全送达镇江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途中未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结论应预防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发生,做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时,及时响应,积极对症处理,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是院前成功救治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明确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探访事故现场,采集现场空气、中毒者呼出气等样品,根据样品检测结果和调查材料,分析中毒原因。结果现场空气、中毒者呼出气、现场地面漆渣中均定量检出苯和甲苯。结论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单位应急处理不当,应制定突发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并加强个体防护和现场监控,以防今后发生类似事故。  相似文献   

19.
闵行区1984~1994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卫生防疫站刘玉宝李达飞本区1984~1994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起,中毒者50人,这10年中每年均有事故发生,少的1次,多的7次。引起中毒的化学物13种,其中一氧化碳中毒9起11人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2003年间全国报告的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①1989~2003年间全国共报告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17起,年均1.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约有8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者为6.6例,中毒死亡者0.1例,1起事故最高中毒病例数为27例;中毒率高,中毒死亡率相对低;②中毒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发生在化学工业和运输与仓储业,在搬运和生产岗位中毒多发。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设备。结论①加强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②在修订《高毒物品目录》时考虑将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部分或全部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