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文珍 《现代保健》2011,(25):105-106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晕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发生晕厥73例,其中69例晕厥发作与严重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一致,且与长R—R间期〉3.0S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另4例未记录到晕厥时有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怀疑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阴性结果者,并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在心源性晕厥患者中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具体运用操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源性晕厥高危患者200例相关基线资料为研究数据来源,所有患者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以患者是否出现晕厥将其分为A组(有晕厥情况)和B组(无晕厥情况),分别有患者50例、15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后归纳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诊断作用。结果在A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存在联系,其中心室停搏时间超过3s患者发生晕厥概率相对偏高,B组患者心室停搏时间均在3s以内。13例患者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存在联系,余下2例患者无明显心律失常表现。两组患者RR间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保持连续对患者心电信号的掌握了解,保障患者身体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的检测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27例病因不明的晕厥患者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嘱咐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尽可能诱发晕厥,记录晕厥发生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127例患者中监测期间发生晕厥者34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有28例,占82.3%;对晕厥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的构成比分析发现,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的比例最高(39.3%),其余依次为房室传导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晕厥的发生与心室停搏时间相关,心室停搏时间≥3.0s晕厥发生率增加。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能为其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源性晕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以晕厥待查为诊断的患者共134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详细记录生活日记,准确记录晕厥时间.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78例,24h动态心电图确诊59例,真阳性42例,真阴性39例,假阳性17例,假阴性36例,敏感度53.85%(42/78),特异度69.64%(39/56),阳性预测值71.19%(42/59),阴性预测值52.00%(39/7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源性晕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晕厥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急诊晕厥患者54例,通过查看接诊记录及入院病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因分类等情况。结果 43例首次发作,11例多次发作,所有患者均为突然发作。发作前12例出现头晕、黑蒙、大汗、胸闷、心悸等先兆症状,发作时14例出现不同程度身体擦伤,发作时或发作后17例出现血压偏低。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血液、心电图及神经系统等相关检查。神经介导性晕厥占40.7%,脑源性晕厥占20.4%,心源性晕厥占13.0%,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占7.4%,其他晕厥占7.4%,病因不清占11.1%。结论院前急救中对晕厥患者应给予严密的监护和观察,及时明确病因对晕厥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的病因与高危心电图表现。方法分析48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病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形。结果48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最常见的基本病因为急性冠心病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其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病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其高危心电图表现: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异常J波;复杂性室性早搏;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病因心源性晕厥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晕厥存在多种病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的病因与高危心电图表现。方法分析48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病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形。结果48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最常见的基本病因为急性冠心病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其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病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其高危心电图表现: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异常J波;复杂性室性早搏;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病因心源性晕厥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晕厥存在多种病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92例急诊收治的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尽早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及时明确晕厥发作次数、晕厥症状、晕厥诱发因素、基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类型,有助于提高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参阅文献,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依据病理机制和病因学选择心源性晕厥的诊断手段,依据回顾性分析中得到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效能参数制定出合理的诊断程序;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该诊断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综合诊断效能。以期提高心源性晕厥人群的诊断效率,降低诊断成本。方法本研究对2010~2012年间就诊于我院的328例晕厥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83例经过严格而细致的检查并进行了1~3年(平均1.57年)的随访获得心源性晕厥诊断。对回顾性研究中各项不同的诊断指标进行评估,得到不同诊断指标的评价参数(例如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根据不同病因和机制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诊断程序,并在2012~2014年间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序贯进入我院就诊的345例晕厥患者根据回顾性研究中制定的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同时对入组患者中出现二次晕厥的患者(包括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和未曾明确的患者)重复采用诊断程序进行诊断,进一步验证诊断程序的诊断效能。结果 345例晕厥患者经过整个诊断程序可明确诊断患者为295例,85.51%;50例为诊断不明,占14.49%。最常见的病因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共182例,占61.69%;其次为心源性晕厥共85例,占24.63%;16例为精神性晕厥,占5.42%;12例为代谢性晕厥,占4.06%。12例不明确诊断的二次晕厥患者中,有6例明确了诊断,均为血管迷走性晕厥。20例明确诊断的二次晕厥患者中,18例依旧明确为之前诊断,2例为心源性晕厥新增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结论该心源性晕厥诊断程序能较好及较早的协助明确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且重复性良好,建立简单、高效、廉价的心源性晕厥诊断程序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工作,可有效地提高心源性晕厥的病因学诊断率从而有利于及时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抢救。  相似文献   

10.
李朝银 《工企医刊》1998,11(5):37-37
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晕厥患者43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为心源性晕厥者34例,其中除3例突发室速、室颤死亡外,余均经积极抢救成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窦性心动过缓与晕厥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的3例年轻反复晕厥患者行各种检查包括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心脏彩超、颈部血管超声、头颅颈椎MRI、监测血压、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并行阿托品试验。结果 3例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的年轻反复晕厥患者,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阿托品试验均为阴性。3例患者均植入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模式调为AVD,并随访1年,未再有晕厥发作。结论功能性窦性心动过缓也可引起晕厥,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是预防晕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发作次数、缺血部位及ST段改变的检出情况;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前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为85.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2.50%(P0.05)。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检出次数明显多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对侧壁、下壁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前间壁、前壁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改善诊断效能,有利于明确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窭房结功能测定与动态心电图(Holter)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食管电生理窦房结功能测定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82倒晕厥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2s者38例(46.3%),SNRT≥5s者1l例(13.4%)。82例患者Holter检查49例(59.8%)记录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Holter检查中21例(25.6%)发生晕厥,18例记录到与晕厥有关的心律失常。在SNRT≥2s的38例患者中17例记录到窦性心动过缓伴窭性停搏,11例SNRT≥5s的患者9例记录到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同时发现心电图RR间期与晕厥相关,发生晕厥的21例患者中RR间期≥3s的28次,而RR间期〈3s的198次中无1例发生晕厥,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食管电生理窦房结功能测定是有用方法,但患者痛苦,有一定危险性,Holter不失为有价值的筛选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缺血修饰蛋白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00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19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108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ST段压低发作时间和发作持续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水平。结果 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分布情况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阳性率、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检测时,AUC值为0.826,诊断价值高于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单独检测,此时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为86.72%,特异性为94.36%,准确率为92.6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与血清缺血修饰蛋白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可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15.
阚小杰 《现代保健》2014,(32):142-144
目的:探讨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S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临床分析。方法:采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8例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8例,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再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总结两种检查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313阵次ST段缺血性改变。上午6~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6点发作43阵次,占13.74%。98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作210阵次,所占比例为67.09%。SMI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ST段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可以有效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提供了临床工作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缺血型ST-T改变58例、337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43阵次(72.1%),发作时间高峰在6:00~22:00(74.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为病情的早期判断及及时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宋艳  王振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27-632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检测率,分析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患者ST段压低的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栓出为69例,检出率为67.0%,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34例,率为33.0%;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降的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作时间有规律性,主要集中于6:00~12:00.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率,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淑平 《职业与健康》2001,17(9):125-126
近年来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眩晕或晕厥症状的病人较多,且临床心电图正常,多诊为“心肌炎、心律失常”予以营养心肌治疗,部分病人治疗后仍留有上述症状,临床上利用普通心电图难以确定此类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故对诊断、治疗和预后难以做出正确的评估。我们利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DCG),对出现上述类似心源性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部分监测期间未出现症状者,辅以心脏BP机监测,以明确此类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指导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9.
晕厥≠癫痫     
吕斌 《保健医苑》2014,(7):32-33
<正>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发作性短暂的意识丧失、失张力发作。晕厥可由心源性、脑源性和反射血管性等引起。也有一些患者接受各项检查,仍不能找到原因。晕厥是突然发生的,持续的时间为几秒钟,一般不会超过4分钟。晕厥者往往表现为四肢失去张力、脸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而癫痫则是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功能障碍,典型发作时患者意识丧失、抽搐、肢体僵硬、牙关紧咬、脸色发青。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比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12月医院接诊的59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9例患者中,共有4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下移高峰期均为6:00~12:00;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CHD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内心肌缺血无症状发作阵次占比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