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凝血酶激活凝血酶受体引起的一系列细胞事件和内源性PDGF-A,bFGF的产生可能是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平滑肌细胞增生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阐明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机理及探索有效治疗途径,针对凝血酶受体基因中一段包括转录起始点,翻译起始点,凝血酶结合和切割位点的序列作为靶序列,构建了凝血酶受体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pLXSN/ATR,并将其导入凝血酶刺激的动脉平滑肌细胞。结果表明重组基因转染能抑制凝血酶对大鼠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刺激作用。提示序列特异的凝血酶受体反义重组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凝血酶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
凝血酶及其受体在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TCA术后,受损伤动脉局部凝血酶产生增加,凝血酶受体表达上调,可促进局部血小板性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增加其他生长因子如bFGF、PDGF等的产生及其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对抑制凝血酶生成、抑制其活性或阻断其受体等措施的进一步研究,可为PTC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激活凝血酶受体引起的一毓细胞事件和内源性PDGF-A,bFGF的产生可能是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机理及探索有效治疗途径,针对凝血酶受体 一段洋起始点,翻译起始点,凝血酶结合和切位点的序列作为靶序列,了凝血酶受体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PLXSN/ATR,并将甚地入凝血酶刺激的动脉平滑肌细胞,结果 组基因转染能掏凝血酶对大鼠有肌细胞DNA合成的刺激作用。提示序列特异的凝血酶受体反  相似文献   

4.
tPA基因局部定位转染抑制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局部转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基因, 对手术损伤兔右髂外动脉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建立兔右髂外动脉损伤模型。将 10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5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B组为脂质体介导的pBudCE4. 1转染组, C组为脂质体介导的pBudCE4. 1 /tPA转染组。用微注射器将各种转染液注入损伤的血管壁, 每组按实验终点(术后 2、3、7、14、28d)再分为 5个亚组, 每个亚组 7只兔。于术后各实验终点, 取损伤段的血管用于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RT 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与A组和B组相比较, 术后各时间点C组血管内膜的厚度、内膜的面积和血管腔的狭窄率均显著减小 (P<0. 01)。术后 28d时, C组血管腔的狭窄率比A组和B组分别降低了 51. 5%和54. 2%。术后各时间点, C组血管壁的tPA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 01), 在术后 7d到达高峰, 并持续到 28d。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C组的血管壁只见少量血小板附着, 未见血栓形成; 而A组和B组的血管壁可见大量血小板黏附聚集, 且有血栓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C组的血管壁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 01)。A组和B组之间相比较, 以上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关于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最新研究结果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 7岁 ,因反复心前区闷痛 1月 ,加重 2天 ,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经扩张冠脉、营养心肌、止痛等治疗 .于 3日后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程顺利 ,术后 4小时拔出血管鞘 ,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术后第 2天出现穿刺口血肿 ,血压 80 /4 4mmHg ,红细胞 2 .4 1× 10 12 /L、血红蛋白 6 1g/L ,予输血、补液治疗 ,穿刺口血肿无增大 ,血压 10 5 / 6 5mmHg .术后第 8天排黑便 ,大便潜血强阳性 ,予急行胃镜检查 ,结果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 ,予止血、保护胃粘膜、抗感染、纠正贫血等治疗 ,严密监护及护理 ,一周后无…  相似文献   

7.
胡萍  盛净 《中国微循环》2005,9(3):208-21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术后30%~50%的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发生率极大地限制了其远期疗效。再狭窄的形成是一个血管损伤反应的新生内膜增生与血管重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刺激有关。是多种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脂质体输送系统选择性清除单核/巨噬细胞,探讨血管损伤后抑制内膜增生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技术将clodronate用脂质体包裹,在36只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前1d、损伤后6d,分别尾静脉注射15mg/kg体重的脂质体包裹clodronate(112组。12只)、clodronate溶液(FC组,8只)、等量生理盐水(saline组,9只)或等量空脂质体(EL组,7只),14天后颈总动脉切片行HE、VG染色,用图象分析软件测定颈动脉管腔面积、增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并计算增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N/M)、管腔狭窄率(%)。另取10只大鼠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脂质体包裹clodronate(5只)或等量荧光标记的空脂质体(5只),颈总动脉损伤后1天下腔静脉抽血分离白细胞,并取颈总动脉、肝脏、脾脏,冰冻切片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物质分布。结果包裹、未包裹clodronate的脂质体、罗丹明标记脂质体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13±20)nm、((198±14)nm、(209±19)nm,包裹率17.6%-19.0%,脂质体中clodronate浓度(7.6±1.1)mg/ml;各组大鼠损伤动脉内膜均有明显增生,但LC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较其它3组明显减轻,表现为N/M、管腔狭窄率(%)明显低于其它3组相应值(P〈0.01);FC组或EL组对血管内膜增生无明显影响(与saline组比,P〉0.05)。各组间颈总动脉中膜面积无明显差别。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脂质体48h后,大鼠左颈总动脉、静脉血中白细胞、脾脏、肝脏中可以发现单核/巨噬细胞中有荧光标记物积聚,其中LC组大鼠上述组织中荧光标记物较EL组者明显减少,表明脂质体包裹clodronate可明显减少体内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结论通过clodronate的脂质体输送系统将巨噬细胞暂时灭活、清除,可以预防血管损伤后的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局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兔右髂外动脉损伤模型。将10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35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脂质体介导的pBudCE4.1转染组,C组为脂质体介导的pBudCE4.1/VEGF165转染组。用微注射器将各种转染液注入损伤的血管壁,每组按实验终点(术后2、3、7、14和28 d)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7只兔。于术后各实验终点,取损伤段的血管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结果: 术后各时点C组血管内膜厚度和内膜面积均显著小于A组和B组(P<0.01),术后28 d时C组管腔狭窄率平均比A组和B组低51.6%和49.8%。术后各时点C组血管壁的VEGF165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血管壁VEGF165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C组血管壁血管内皮细胞(VEC)修复和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快于A组和B组。A组和B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局部转染VEGF165基因可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再狭窄,为将来血管内膜增生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对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又分为术后48h、7d和14d亚组)及球囊损伤+L-Arg组。取各组实验动脉段测新生内膜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球囊损伤后14d组的血浆NO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1),CDK2、cyclinE及PCNA均于球囊损伤术后48h在中膜表达,第7d、14d在内膜表达,中膜几无表达,随着内膜增厚表达水平上升。与球囊损伤后14d组相比,球囊损伤+L-Arg组的血浆NO水平增高(P<0.01),新生内膜面积少59.1%(P<0.01),CDK2、cyclinE及PCNA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低36.1%,46.3%和76.2%(P均<0.01)。结论:L-Arg可有效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逆转CDK2、cyclinE及PCNA的过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氟伐他汀对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给新西兰大耳白兔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术后灌胃予氟伐他汀(8 mg·kg-1·d-1)治疗28 d,术前、术后3 h及3 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1、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浓度;28 d后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结果: ① 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血清内皮素-1及血栓素A2浓度即明显增加,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氟伐他汀治疗显著抑制内皮素-1和血栓素A2的升高;提高血清前列环素的水平;② 氟伐他汀治疗减轻了内膜TGF-β1的过度表达及细胞外基质(FN、LN)的沉积;③ 氟伐他汀显著抑制了内膜的增殖和肥厚。结论:氟伐他汀治疗抑制血管损伤后血栓的形成,减轻了内膜的增殖及内膜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仍是影响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严重的临床问题。 目的: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对损伤后的血管内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利用2F Fogarty导管损伤Wistar大鼠颈动脉,构建大鼠球囊损伤模型,在转染试剂Fugene 6介导下经血管腔内转染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观察其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可以显著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同时也可以下调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表达显著增加的Cyclin D1。说明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从而抑制损伤后的大鼠颈动脉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ngⅡ 2型受体(AT2R)基因在体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AT2R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MV/AT2R)或空病毒载体(pAd-GFP),于术后7、14和21 d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方法,进行AT2R、AngⅡ 1型受体(AT1R)、PCNA在颈动脉壁中表达的变化及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血管中AT2R与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 pAdCMV/AT2R转染后,大鼠颈动脉AT2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21 d时仍维持较强表达。在14 d时pAdCMV/AT2R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27.29±5.81)% vs ( 72.25±4.47)%、(68.43±9.12)%,P<0.01],在AT2R表达阳性的部位PCNA表达阴性。在21 d时,pAdCMV/AT2R组的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0.78±0.06 vs 1.44±0.22、1.36±0.21, P<0.01),pAd-GFP组和未转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颈动脉AT1R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T2R基因在体转染可抑制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增生,AT2R基因转染后表达并发挥其生物学作用时,AT1R和AT2R之间不存在表达量上此起彼伏的关系,可能是建立在信号转导基础上的功能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4.
Intimal hyperplasia is defined as the abnormal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with de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However, the cell cycl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injury-induced VSMC proliferation are largely unknown.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kinetics of cell cycle regulatory factors which is known to be worked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we used rat balloon injury model. Marked induct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G1/S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2), and its regulatory subunit (cyclin E) occurred between 1 and 3 days after balloon arterial injury, and this was sustained for up to 7 days and then declined. However, the induction of the negative regulators, p21 and p27, occurred between 3 and 5 days of injury, peaked after 7 and 14 days and was then sustained. VSMC proliferation after balloon catheter injury of the rat iliac artery is associated with coordinated expression of positive (cdk2, cyclin E and PCNA) and negative (p21, p27) regulators. Cell cycle regulators such as cdk2, cyclin E, p21, p27 may be suitable targets for the control of intimal hyperplas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跨膜蛋白66(TMEM66)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左侧颈动脉球囊损伤组和TMEM66过表达组(n=10)。HE染色检测各组血管内膜增生情况。Western blot、q-PCR及IHC分别检测颈动脉血管中TMEM66的表达。CCK8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TMEM66过表达后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和迁移。结果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中TMEM66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明显增生,慢病毒特异性转染TMEM66过表达可显著逆转血管内膜增生(P0.05)。上调TMEM66能够改善PDGF所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P0.05)。结论 TMEM66可以改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KLF4在大鼠颈动脉球囊剥脱血管中进行表达,观察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研究外源性KLF4对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及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含有KLF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KLF4,将其导入内皮剥脱的血管壁。用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的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外源性KLF4在血管中的表达以及与增殖和分化标志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重组腺病毒pAd-KLF4可在血管壁中稳定表达KLF4。KLF4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增厚,转染pAd-KLF4的血管,其内膜/中膜比值(I/M)(0.52±0.15)明显小于pAd对照组(2.48±0.38),P<0.05。pAd-KLF4组血管壁增殖标志蛋白PCNA和c-Jun表达也较pA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KLF4过表达可阻断损伤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进而抑制球囊剥脱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寡核苷酸对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变的影响及对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在跨过TGF-β1 cDNA序列的起始密码区ATG范围内,设计含15个碱基、无修饰或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TGF-β1寡核苷酸(AS TGF-β1)及对照的正义(与反义寡核苷酸互补)寡核苷酸(S TGF-β1)。球囊导管损伤SD大鼠颈总动脉,术后7 d取出正常或损伤的血管进行VSMCs的培养,RT-PCR及蛋白印迹分别检测VSMCs生物学标志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基质Gla蛋白和骨桥蛋白,以及TGF-β1和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ALZET 泵皮下注射硫代磷酸化修饰AS TGF-β1及S TGF-β1(90 μg·kg-1·d-1),连续给药28 d后测定血管内膜与中膜的面积比(I/M)。结果:(1)AS TGF-β1对血管损伤后VSMCs TGF-β1 mRNA表达并无明显作用,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GF-β1蛋白质的表达,而S TGF-β1不影响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2)AS TGF-β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s DNA的合成,而不管是AS TGF-β1还是S TGF-β1对正常VSMCs DNA的合成均无明显的量效作用;同时AS TGF-β1显著抑制了血管损伤后VSMCs FN的合成。(3)AS TGF-β1显著促进了VSMCs SM22α mRNA的表达,但抑制了基质Gla蛋白和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这种相反的作用在001及01 μmol/L的水平最为明显。(4)硫代磷酸化修饰的AS TGF-β1治疗28 d后,显著抑制了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殖,I/M比对照组下降了68%。结论:AS TGF-β1特异性抑制了VSMCs 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s增殖及合成、分泌FN,减轻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殖。上述作用可能与逆转血管损伤后VSMCs的表型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复制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剥脱模型,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6只腹腔内注射intralipid(1 mL/d);②ATRA组:6只腹腔内注射溶解于intralipid的ATRA(4 mg·kg-1·d-1)。球囊损伤14 d后,损伤区域的血管段用10%甲醛固定,然后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ATRA组新生内膜面积(IA)明显小于对照组,管腔面积(LA)和外弹力膜包绕面积(EEL)则大于对照组。结论:ATRA具有抑制损伤血管的内膜增生和促进有益的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