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韩健 《中国针灸》2012,(10):891-894
目的:观察针刺与喷吸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即刻平喘效果差异,并比较留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89例)和喷吸组(288例)。所有患者均行吸氧、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针刺组立即取鱼际,针尖向掌心方向斜刺20~35mm,得气后留针60min,每5分钟捻转行针1次;喷吸组喷吸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24h少于8喷。观察急性发作时及针刺组针刺后即刻、留针5min、30min、60min,喷吸组喷吸后5min肺功能指标、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针刺组针刺后即刻与喷吸组喷吸后5min肺功能指标、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喷吸组优于针刺组(均P<0.05);针刺组留针5min与针刺后即刻无明显差异;针刺组留针30min以上指标较针刺即刻明显改善(均P<0.05),与喷吸组疗效相当(均P>0.05);针刺组留针60min与留针30min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鱼际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平喘功效,即刻起效快,留针30min达最佳疗效,与喷吸沙丁胺醇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及CD62P、CD63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接受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大脑网络功能连接情况、血小板表面.-颗粒膜糖蛋白(CD62p)与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中枢-小脑功能连接系数明显减小(P<0.05),患侧中枢-对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系数明显增大(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与CD63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大脑网络功能连接情况改善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血小板CD62P与CD63表达,利于平衡机体血脂水平,增进临床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客观地研究针刺加电针法与针刺加穴位注射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出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加电组30例,采用针刺加电针法;针加穴组30例,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法。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2个疗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与腰椎功能评分都有变化,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疼痛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与针加穴组无显著差异,腰椎功能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于针加穴组(P<0.05);②临床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良率高于针加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针刺加穴位注射法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符合相关标准且纳入研究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30例)及浮针治疗组(30例)。针刺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浮针治疗组行浮针治疗于可疑患肌处,频率为2日1次,2周内共进行治疗7次。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这2个时间节点,分别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点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颈椎活动度 (ROM)、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继而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压痛点评分、ND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测评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几项评分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浮针治疗组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针刺对照组(P<0.05);ROM测评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ROM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且浮针治疗组ROM提升幅度大于针刺对照组(P<0.05)。测得浮针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显著优于针刺对照组73.4%的有效率(P<0.05)。结论:浮针可有效改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颈部功能,且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针“雷水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脐针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针刺方法,脐针组采用脐针治疗,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与康复评测法(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低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雷水解”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中风后肩痛症状及上肢运动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挑针治疗组 56例,采用挑针疗法治疗;局麻对照组47例,采用利多卡因皮下注射治疗;针刺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 刺治疗。结果: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针刺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对照 组与局麻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属气滞血瘀型疗效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 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疼痛指数(PRI)评分变化挑针治疗组与局麻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头项针结合舌针对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基础上,采用头项针结合舌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构音障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言语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项针结合舌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言语障碍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头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的 TNF的血清测定及依上田敏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血清 TNF均有下降 ,但针刺组下降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肢体功能评定显示 ,针刺组 15 d后肢体功能明显提高 ,针刺前后有明显差异 ( P<0 .0 5 )。而对照组经一般治疗 15 d后肢体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头针治疗能降低血清 TNF含量 ,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加强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氧针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氧针组与单纯头针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氧针治疗组疗效及对血脂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纯头针对照组,P<0.05。结论: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指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刃针搜法治疗脑梗死后感觉障碍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刃针治疗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治疗14 d,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神经元功能、血流动力学、体感诱发电位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后刃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侧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波幅明显增高(P<0.05);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血清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显著下降(P<0.05),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显著升高(P<0.05);病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升高;刃针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较药物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刃针搜法通过改善脑梗死后感觉障碍患者脑部组织血液循环和供血情况、改善神经元功能、促进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修复等作用机制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E)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1周的TNF的血清测定,及针前,针后1周,1月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病例针刺后1周血清TNF均有下降,针刺组下降明显(P<0.01)。疗效评估针后1周无明显的差异(P>0.05),30天后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针刺能降低血清中TNF的含量,加速炎性的吸收或减少炎性的关系,促进脑组织和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刺络放血疗法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与刺络放血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分为刺络放血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分别在治疗第30天、第60天进行临床病类积分和有关的凝血指标作阶段性评价。结果:刺络放血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P<0.01),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P<0.01)。与对照组相比,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和针刺对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机制,刺络放血能够更加迅速、明显地改善凝血和抗凝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机制,观察不同腧穴组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50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浆ET,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中ET,NO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并且不同的选穴组方,其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部位脑梗塞针刺效应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段国俊  唐强 《中国针灸》1997,17(10):591-593
92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其梗塞部位的不同分成大脑半球表面梗塞组和大脑半球深部梗塞组,这两组再分别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即共分成表面梗塞针刺组、表面梗塞对照组、深部梗塞针刺组、深部梗塞对照组4组。观察4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但针刺的作用却因梗塞部位的不同而异,即大脑表面梗塞的针刺疗效好于深部梗塞。提示:针刺效应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偏头痛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C1~T4夹脊穴、太阳、头维等治疗偏头痛,心率变异频谱分析(SAHRV)测定ANS功能。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94.3%,西药对照组7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NS功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人组ANS功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偏头痛患者ANS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体针耳针并用对胆囊运动功能调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B超监测下,对80例胆囊炎患者的胆囊面积变化和运动功能进行了治疗性实验观察,并与药物对照。结果表明,实验组针刺后脂餐试验较针刺前胆囊平均缩小面积提高,二者相比,无论是试餐30分钟或60分钟,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后胆囊运动功能改善的例数也有显著性增加(P<0.01)。针刺后胆囊炎痊愈74例(92.5%),对照组痊愈9例(32.1%),两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对胆囊运动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及预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针刺在开颅术中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腧穴对开颅术中患者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二氧化碳分压 (PbtCO2 )和 pH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在全麻下行开颅术患者术中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针刺涌泉、厉兑 1 0分钟 ,比较针刺前 5分钟、针刺 1 0分钟、针刺停止后 5分钟PbtO2 、PbtCO2 、pH值、心率 (HR)和平均动脉压 (MAP)的变化。结果 :PbtO2 、PbtCO2 和 pH值在针刺中和针刺停止后 5分钟内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HR和MAP在针刺中增加 ,针刺停止后回到针刺前水平。结论 :针刺腧穴可增加PbtO2 和 pH值 ,降低PbtCO2 ,即能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脑组织氧代谢 ,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仪所测参数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 ,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 ,对指导开颅术中的脑保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头穴脉站磁针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头穴脉冲磁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磁针组,常规针刺组,静磁针组,每组各3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头穴脉冲磁针治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静磁针头穴的治疗(P<0.01),其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治疗作用相一致(P>0.05).结论脉冲磁针仪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塞,并且具有无创伤、无感染、无疼痛、操作简便、易于为患者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东杰  范群丽 《中国针灸》2003,23(3):165-16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EH)的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以针刺太冲、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关元穴;对照组单纯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BP)、空腹血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0.0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改善高血压病IR,与其改善BMI、WHR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