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基本术式,术中必须结扎切断腮腺主导管,将腮腺浅叶切除,使剩余腮腺组织萎缩,以减少肿瘤的复发.近年研究证实,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突入包膜内的瘤芽,甚至无包膜,循包膜剥离很容易将瘤组织残留,或者术中包膜破损,造成种植性复发;若手术时切除瘤体及瘤体周围部分腮腺,并保留导管,多形性腺瘤就不易复发,而不必将腮腺浅叶全部切除[1,2].1999年至2003年,作者应用腮腺部分加肿瘤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区域性切除术组(52例)和浅叶切除术组(30例),随访3~10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采用区域切除术的患者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患者(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在45例肿瘤直径小于4cm且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的患者中,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直径大于4cm和3例肿瘤生长在腮腺深叶的患者行全腮腺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腮腺浅叶切除27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3例,Frey综合征3例;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18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2例,Frey综合征5例;5例全腮腺切除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直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标准术式[1] ,术中须结扎主导管 ,使剩余深叶组织萎缩 ,目的是减少肿瘤复发。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造成肿瘤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是肿瘤细胞的种植 ,与深叶腮腺组织的存在并无确切内在关系。 1994— 1999年 ,我们在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中 ,对位于面神经深面的主导管予以保留 ,术后保留了残余腺体的分泌功能和面侧腮腺术区的外形基本正常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术前诊断为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患者 4 2例。其中男 1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6 …  相似文献   

5.
腮腺肿瘤9HD%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70%。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且有低度恶变及复发倾向,故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要求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复发,面神经解剖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经典手术需要切除腮腺导管及腮腺浅叶,从而导致腮腺功能丧失及面容改变,为此我们改进术式,保留腮腺导管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河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首次收治的1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155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33例,行腮腺全叶切除术患者9例.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腮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5例,将其命名为研究组,给予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手术时保留腮腺导管、只解剖部分面神经分支以及切除肿瘤在内的部分腺体;另一组也是45例,命名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将面神经的各个分支全部解剖,并将腮腺浅叶和包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以及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区域切除术和传统浅叶术相比,能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徐金标  魏军水  孙鑫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73-174,F0003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中Bcl-2生物活性改变对手术指导意义的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抗凋亡基因Bcl-2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未复发病例、复发前病例、复发后病例及腮腺低度恶性肿瘤病例术后石蜡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Bcl-2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未复发组、复发前组、复发后组至低度恶性肿瘤组中依次升高。术后随访48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10例,复发率为2.01%,其中恶变6例。结论对复发前多形性腺瘤腮腺按良性肿瘤处理,术后加强随访;而对复发性多形性腺瘤腮腺则按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原则处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和扩大切除术.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肿瘤单纯切除术复发率高.结论 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位于腮腺浅叶直径小于3.0cm的腺瘤行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肿瘤边缘外0.5~1.Ocm的正常腺体组织中切除肿瘤。结果35例经门诊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患侧腮腺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导管口唾液分泌流畅。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体积较小的多形性腺瘤中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缘,而且能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凹陷畸形,降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阎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32):87-8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治疗颇为繁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二个阶段,单纯肿瘤剜除术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的标准术式,同时结扎并切除腮腺导管,虽然术后复发率下降(低为3%~5%),但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性切除术被采用到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来,取得了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季陆军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16-917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做保留面神经和腮腺浅叶切除术及保留腮腺导管+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结果暂时性面瘫15例,复发1例,涎瘘2例,皮下积液10例,Frey′s综合征8例,耳垂麻木10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切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有效的术式,有利于保留残余的腺体功能及面部的美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加肿瘤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或多形性腺瘤22例。结果除1例失访外,余21例经1—3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腮腺肿瘤及瘤周部分正常腺体区域性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峡部和后下极良性肿瘤和临界瘤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功能性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位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25例,在瘤体包膜外0.5-1.0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对照组25例采用经典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面部畸形及残留腺体的功能.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术后畸形小,残留腺体有功能,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功能性切除较经典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部分腮腺切除的可行性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行腮腺部分切除的手术方式。结果:58例患者中,其肿瘤最大直径小于4 cm者行肿瘤及周围部分腮腺切除术;对2例最大直径超过4 cm的肿瘤行腮腺全切除术。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神经麻痹。3例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3例出现腮腺瘘,10例出现Frey’s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行部分腮腺切除是安全的,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的手术径路应用,保留了部分腺体功能,不破坏面部外形。方法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6例,瘤体直径<2.0cm,选用改良的“S”形切口18例,改良手术径路美容切口8例,在距离瘤周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结果26例患者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改良切口术区瘢痕不明显,患侧局部未见明显的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4例,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经1~6年随访,未见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手术径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切口隐蔽,效果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7例中多形性腺瘤44例、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23例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结果:67例术后均一期愈合,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2肌内注射,1~3个月后恢复。术后随访1~7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值得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混合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51例发生于腮腺浅叶的多形性腺瘤,采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并经过2-8年的随访。结果 经随访无1例复发,5例出现涎瘘,3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3月内恢复。所有病人局部凹陷畸形小,面形恢复较好。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省时,面神经损伤、面部畸形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改良手术切口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6例,瘤体直径≤ 2cm,采用改良的"S"形切口18例,改良手术美容切口8例,在距肿瘤周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结果: 26例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改良切口术区瘢痕不明显,患侧局部未见明显的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4例,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经1~6年随访,未见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手术径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切口隐蔽、效果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王凤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80-1581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22例经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均采用腮腺耳后颌下区"S"形切口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腮腺浅叶+肿物切除78例,腮腺浅叶+部分深叶+肿物切除33例,腮腺+肿物切除11例。所有手术均解剖面神经.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15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3例,涎瘘2例,积液4例,复发4例。结论: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