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分别观察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能力(B I)、Fugle-M eye运动功能(FMA),进行初、中、末期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分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3种评分值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总有效率达90%。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值得应用推广,且中医中药及康复的介入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联合卒中单元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有效治疗,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作用显著,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94例严重脑卒中(牛津残障量表评定均为5级)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中西组加用规范化中医药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观察项目为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等。结果中西组SSS、FI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OHS恢复到3级~4级者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较一般卒中单元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一体化卒中康复单元模式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卒中康复单元模式治疗,治疗组在卒中康复单元模式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手段。观察2组治疗前后Wolf运动功能评估量表(WMFT)、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一体化卒中康复单元模式干预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能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优于卒中康复单元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卒中单元中病证结合论治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按卒中单元模式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病证结合论治,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Barthel AD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方法:随机抽选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科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传统治疗(对照组,40例)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观察组,40例),对治疗效果、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比较同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和普通神经内科病房脑卒中患者在入院、治疗15 d、治疗30 d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30 d时,卒中单元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MMSE评分与NIHSS成负相关,与BI总分成正相关。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5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非卒中单元组500例按传统模式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并于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统计住院费用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S-QOL量表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向愈改变,但卒中单元组患者改变明显,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费用低于非卒中单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临床疗效优于非卒中单元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西医组50例采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各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中西组患者提高明显,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比西医卒中单元更好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比西医卒中单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2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FIM)评分以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对照组为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FIM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周内2组均无患者死亡,但在3个月和6个月随访期内治疗组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卒中单元组,且远期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风复元汤在中风病恢复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住院146例病例,经脑CT检查为脑梗塞或脑出血病人血肿完全吸收,病程进入恢复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风复元汤,15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2.8%。[结论]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4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实施治疗.中西组再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观察项目有:并发症发生率、Barthe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牛津残障量表(OH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牛津残障量表(HRSD)等。结果中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组MMSE、HRSD出入院差值分别为(11.21±4.76)分与(-17.31±3.72)分,对照组分别为(7.57±2.28)分与(-9.12±2.4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4.76±12.32)分与(25.21±11.69)分,对照组分别为(16.17±6.49)分与(13.77±9.0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出院后2月随访OHS评测,轻中度残障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相对于西医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对两组患者行改良Rankih(mRS)、BI评定。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的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mRS≤3分的人数逐渐增多,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I分数在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残障等级,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医康复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为"康复卒中单元"治疗模式,治疗组为"中医康复卒中单元"治疗模式,疗程21 d,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改良Rakin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临床NDS、BI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组改良Rank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别不大(P0.05)。经过21 d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第90日差异更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血、尿、粪常规和心、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无异常。结论中医康复卒中单元模式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NIHSS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改善,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食疗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德友  刘菲 《中医药学刊》2010,(11):2250-2251
"中风"又名"卒中",发病急而重,病后痊愈者很少,常遗留下严重的语言、智能、运动等功能障碍,一旦中风,轻者瘫废,重者猝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与膳食有关的疾病日益增加。中风与饮食不节关系密切,防治中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66例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观察组),54例为传统护理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另加规范的中医辨证施护,主要观察指标有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神经功能评估(NIHSS)。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卒中急性期患者可从中获得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天,客观评价两组之间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中风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征积分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应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按摩、肢体活动锻炼)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显效62例,好转38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可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