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 ,无论微观抑或宏观世界 ,要想取得重大成就 ,既要通过直接经验方法 ,使研究建立在丰富准确的感性材料基础上 ,又必须突破直接经验方法 ,运用抽象的理论思维进行哲学思考 ,如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上如果只停留于直观和实验阶段 ,而不进行高度的抽象理论思维 ,不善于哲学思考 ,就可不能有相对论这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医学诞生在中国古代 ,当时的实验科学当不如今天发达 ,因而不得不更多地借助古代的哲学思想 ,来解释一些生理和病理现象 ,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理论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其所使用的概念是哲学意义与医学意义混杂在一起的综合概念,往往表现出多义性和多质性,从而导致中医学术发展的滞后。实现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必须实现中医传统理论的4个转化:哲学理论向自然科学理论的转化,本体认识论向客体实证论的转化,意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和语言术语范式的古今转化。据此构建中医学的6大核心理论,构建中医学的现代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抽象思维是辨证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又是哲学的辨证思维在中医学这门科学领域里的应用,具有中医学的特点。它比较系统、全面地运用中医学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规律,来分析、概括中医科学体系的各种理论和临床问题。在中医学领域里,抽象思维的进程是同充分运用这些辨证思维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谓抽象思维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从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中抽取本质和规律再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樊平 《国医论坛》2005,20(6):44-45
精湛的中医医术来源于刻苦的学习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轮,是学习中医学理论、攻克中医学堡垒的锐利武器。哲学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对于中医专业来说尤显重要。但有少数中医专业学生却认为哲学“抽象难懂,学了用处不大”,因而不愿学习或学习兴趣不高。其实,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学习,都离不开哲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拒绝正确的思维方法,必然接受错误的思维方法。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有成果的科学思维中,根本不存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无问题,存在的只是自觉和不自觉、彻底和不彻底的区别,因此,学好哲学可以使自己掌握中医学的哲学思辩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医学理论基础产生于中国古代哲学,并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特殊氛围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而整体思维(或曰系统思维)是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医学无不贯穿着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6.
元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思想体系中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它是以整体为特征的东方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中医学之元气源于古代哲学之元气,并赋予了新的理论内涵。元气的理论内涵又决定了元气学说,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元气概念之滥觞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原始和根本,“  相似文献   

7.
方法论层次与中医学的发展刘洋(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中医学方法论1问题的提出纵观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在自然科学中没有一门学科能够象中医学这样,现代还依然在古代哲学的指导下,富于理论的系统性和实践的应用性。科学技术发达如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变易思维是构建中医哲学的重要基础,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变易思维的阐释、变易思维在中医学及中医诊断学中的具体体现、对变易思维的思考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辨证和诊法中的变易思维,以期搭建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人文和自然科学中的多种学科的融合体,它是随着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以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立足点,结合古典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传统中医学的特点及现代医学特点的分析、比较,站在思维方法的高度探讨中医发展的趋向,不但肯定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并认为中医现代化势在必行,中医现代化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论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作为一门古代的自然科学技术,它的振兴与发展,必然要以现代科学为载体,必须要运用现代科学的哲学观点、思维方式以及技术与方法,对传统的中医学深入开展研究,才能加快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而中医人才素质现代化,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安玉兰  魏爱翔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57-1858
传统中医学理论对中国哲学的这种依赖性或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医学体系基本框架的自然哲学属性。新世纪中医学要发展,就应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为此,必须实现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的转变,同时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中医体系,以实验的理念对待实验。中医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实现中医理论由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的转变,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用实验的理念和方法重构中医理论体系,使中医学健康快速地发展,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华楠  毛兵  李宁 《河北中医》2012,34(4):639-640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哲学认识方法以及文化背景,是影响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西医院校将中医学列为临床课程,中医学一般在第3学年,与西医的一些临床课程同时开课.对于系统学习了西医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模式和思维方法.中医学基础的思维方法、哲学文化背景的缺失以及中西医思维方法的巨大反差与碰撞是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的一大难关,学生对于中医抽象的阴阳五行和独特的脏腑学说等理论和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和接受,并且学习中医时常有先人为主的思想,往往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的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以人体形态学结构实体为原型去对照以人体功能态为模型的中医学.  相似文献   

13.
孙超越  王震 《西部中医药》2009,22(10):11-12
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的概念运用到医学领域后,成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阴阳理论对疾病的发病前提、发病规律、病变机理及传变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释,对解释人体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都始终渗透着自然科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它不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知识成果,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以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气"、"阴阳"、"五行"等交融渗透,互为影响,并逐步形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形成为中医原创思维理论构建的基础,成为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6,24(6):981-984
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10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结果:①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②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③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④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⑤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⑥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⑦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⑧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⑨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⑩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应属于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是医学科学,不是自然哲学;坚持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将有助于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医学的生命学说、精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现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或宗教的生命本原说、精气学说以及“天人相应”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肖振卫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3-714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虽然关于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形成目前还存在“医学的气源于哲学的气”和“中医学气学理论并非源于哲学的气学说……中医学的气理论源于古人对呼吸之气及人体‘热气’的观察与体悟……古人正是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推理,形成了中医学的气概念……中医学的气概念有气自己的生成之源,并非脱胎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的不同认识,但是中医学气理论与哲学气理论既具有密切关系又不完全相同这一认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医学的精气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的源流作了追溯与比较。认为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是先民运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的产生,则是古人运用同一思维方法认识人体自身生命现象的结果。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并非源于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反而对哲学的精学与气学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医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谓的"象"即可指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形象,也可具有某种象征的抽象的含义。通过取"象"来表达深奥的含义是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中较为常见的语言手段。《周易·系辞上传》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1])。王前和刘庚祥认为"中医的思维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中国传统抽象思维的特征"~([2])。中医学的抽象思维模式使得中医学中充斥着  相似文献   

20.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哲学思维的两种方法,而二与三更多的是抽象的象数模型,中医学理论中既有二分法的应用,又有三分法的应用,但应该说三分法比二分法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