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大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小剂量组(D组),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 min再灌注24 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CAM-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CAM-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ICAM-1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ICAM-1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酸、栀子苷及两者配伍对持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探讨胆酸、栀子苷阻抑脑缺血炎症级联损伤的作用环节及配伍作用特征.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胆酸组、栀子苷组、胆酸和栀子苷配伍组、血栓通组.线栓法复制大鼠持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12、24h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脑组织匀浆TNF-α和IL-1β与血清NSE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ICAM-1含量.结果缺血12 h与24h,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以及血清NSE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酸、栀子苷可以明显阻抑缺血12 h和24 h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增加,胆酸还可阻抑缺血12 h血清NSE含量的增加,但两者对脑组织ICAM-1含量与缺血24 h血清NSE含量无明显影响.而胆酸和栀子苷配伍不仅明显阻抑缺血12 h和24h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的增加,而且对缺血12 h和24h脑组织ICAM-1含量及缺血12 h血清NSE含量增加也呈现了显著的阻抑作用.结论胆酸、栀子苷及其配伍对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炎性损伤.其中胆酸和栀子苷配伍作用尤为突出,对两个时段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在多时段、多环节干预炎症反应过程、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从而发挥阻抑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征  方芳  吴建华  方云祥  邹节明 《四川医学》2009,30(10):1525-1528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中、小剂量组(MCAO+脑脉泰2.24、1.12、0.56g/kg)和尼莫地平组(MCAO+尼莫地平10mg/kg)。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增加MPO活性和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表达,应用不同剂量的脑脉泰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同时,凋亡细胞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脉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抑制MPO活性和降低NF-κB、TNF-α、ICAM-1、IL-1β的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组24只,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术前、术后、给药7 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微血管密度,RT-PCR 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 HIF-1α mRNA 和 VEGF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给药7d后黄芪注射液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微血管密度、HIF-1α mR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HIF-1α/VEGF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1)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取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6 h、8 h、12 h、24 h等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的脑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SUR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技术,观察SUR1在缺血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核心区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后3 h、6 h、8 h、12 h及24 h各时间点SUR1 mRNA和SUR1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再灌注后8 h达高峰(P<0.05),缺血再灌注后12 h,SUR1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非常明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SUR1调节的NCCa-ATP通道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推测应用SUR1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最佳时机在缺血再灌注后8~12 h.  相似文献   

6.
杨丽  代全德  詹剑 《广东医学》2008,29(6):919-92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缬沙坦大剂量组(GB)、缬沙坦小剂量组(GM)和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HIR);正常血压组分为假手术组(N)和缺血再灌注组(IR),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h,再灌注22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NF-κBp65和ICAM-1表达较N组明显增高(P<0·01);HIR组较IR组NF-κBp65,ICAM-1增高(P<0·05);GB组和GM组较HIR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GB组较GM组表达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加重缺血损伤;缬沙坦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这种作用与缬沙坦剂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神经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探讨溶栓时间窗问题。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分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2、1、2、3、4、5、6h再灌注2,4、48、72h)、脑梗死组、永久缺血组及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后24、48、72h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TTC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缺血1/2h,再灌注24h时ICAM-1表达开始增加,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上升趋势;ICAM-1表达高峰的缺血时间为3h。每个缺血时间点内,ICAM-1表达高峰的再灌注时间是48h。缺血1h再灌注可降低ICAM-1表达,减轻脑梗死面积,但缺血3h后再灌注增加ICAM-1的表达且增加脑梗死面积。结论 ICAM-1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促使缺血后继发脑损伤。一般情况下,血管再通应在缺血3h内进行,否则再灌注损伤带来的副面影响将远远大于恢复血流本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脑缺血1h,再灌注3、6、12、24、48h大鼠大脑缺血侧皮层、纹状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mRNA、蛋白表达和电针的调节作用。[结果]脑缺血区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和P-selectinmRNA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ICAM-1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12h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P-selectinmRNA高峰出现在脑缺血/再灌注6~12h(组内比较,P<0.01)。脑缺血区毛细血管ICAM-1和P-selectin蛋白表达发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h,高峰均出现于脑缺血再灌注24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并持续至脑缺血再灌注后48h;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显著降低缺血区ICAM-1和P-selectinmRNA和蛋白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早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黏附分子ICAM-1和P-selec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段的表达规律,探讨ICAM-1、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分别再灌注2、6、12、24、48、96h,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AM-1、TNF-α表达水平.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永久缺血组对照.结果ICAM-1的表达永久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永久缺血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除再灌注2 h时段外,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缺血再灌注2 h组局部脑组织ICAM-1的表达于再灌注48h达到峰值,再灌注96h仍保持较高水平.TNF-α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半球TNF-α的表达于再灌注2 h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阳性细胞显著增多,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96h达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比永久缺血组TNF-α阳性细胞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在24、48、96h时间段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86、0.787,P<0.05);TNF-α的表达早于ICAM-1的表达,且TNF-α与ICAM-1表达部位相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TNF-α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TNF-α可能诱导了ICAM-1的上调,在神经元迟发性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胚胎肝激酶-1(Flk-1)因子表达变化揭示脑脉通促进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雄性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通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场面积以及Flk-1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 脑脉通组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1、3、12 d的MVD,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3、6、12 d血管场面积,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2 d MVD增加(P<0.01),缺血3 h血管场面积增大(P<0.01).模型组MVD自缺血3 h持续下降至缺血/再灌注12 d;血管场面积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12 d降至最低.脑脉通组MVD 缺血3 h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6 d降至最低,至12 d又明显增加;血管场面积缺血3 h有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降至最低,3 d时有所升高,至6 d再次降低,随后再次升高,至12 d恢复至缺血/再灌注3 d时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6、12 d Flk-1表达增强(P<0.05,P<0.01),缺血/再灌注3 d Flk-1表达减弱(P<0.01).模型组Flk-1表达于缺血3 h开始增强,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1~12 d表达迅速减弱;脑脉通组Flk-1于缺血3 h有较强表达,缺血/再灌注3 d达到峰值,此后表达稍有减弱,至12 d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增强(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6、12 d Flk-1 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1).模型组Flk-1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1 d最强,1~12 d迅速下降;脑脉通组Flk-1 mRNA缺血3 h即有较高表达,缺血/再灌注1 d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至12 d表达仍能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结论 脑脉通可促进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提高Flk-1及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typeⅠ,IL-1R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1、3、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前5 min和脑缺血后12 h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次。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缺血脑组织IL-1β、IL-1RⅠ、IL-1ra、ICAM-1和caspase-1、3、8 mRNA的表达。结果: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模型组脑组织IL-1β、IL-1RⅠ、IL-1ra、ICAM-1和caspase-1、3、8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均增强(P<0.05或P<0.01)。PNS组脑组织IL-1β、IL-1ra和IL-1RⅠ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S组脑组织caspase-3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但PNS对ICAM-1、caspase-1和caspase-8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PNS可抑制caspase-3的表达,同时对脑缺血后IL-1β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术前7天开始罐胃,然后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再灌24h后采用神经症状评分和梗死周边区存活神经元数评价脑损伤情况,用髓质过氧化物酶(MPO)和ICAM-1免疫组化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浸润和ICAM-1表达情况。结果缺血90min再灌24h后,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神经症状(P<0·05或P<0·01),增加缺血半球皮层周边区存活神经元数(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显著减少缺血半球皮层MPO阳性细胞数(P<0·01)和ICAM-1阳性血管数(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和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再灌注损伤24 h后脑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的含量及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ICAM-1含量与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下调机体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山离子芥水提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高山离子芥低、中、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组织病理学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对深低温脑缺血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10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甲泼尼龙组,用RT—PCR检测S-100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S-100mRNA呈基础水平表达;甲泼尼龙组S-100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在各时相点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甲泼尼龙可能通过下调S-100mRNA的过量表达,对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I)。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比较,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I)HSP70 mRNA(P〈0.01)及其蛋白(P〈0.05)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HSP70是心肌中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参附注射液可诱导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Polygenesregulateapoptosis .bcl 2isananti apoptosisgene ,whilebaxisapro apoptosisgene .L Tetrahydropalmatine (L THP) ,akindofalkaloidextractedfro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hizomacorydalis,possessesanalgesic ,sedativeandhypnoticeffects.Recently ,ithasbe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夏天无注射液(Injection Coryadlis Decumbens Pers,ICD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24h模型,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量脑组织梗死面积;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ICD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细胞间粘附分子-(1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DP 0.05ml/kg、0.025 ml/kg剂量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或P〈0.05);ICDP 0.01ml/kg组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CAM-1 mRNA在各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夏天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不涉及ICAM-1 mRNA的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模型,设定对照组、再灌注组、生理盐水(NS)组及L-NAME组,取缺血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结果:L-NAME组ICAM-1阳性血管数明显少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L-NAME组MPO活性明显低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结论:再灌注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CAM-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导致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