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膜透析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尿毒症。随着腹膜透析的进行 ,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尿毒症的所有临床症状可相应缓解。但随着透析时间的推移 ,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尿量亦逐渐减少。Ccr和尿量是评价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可靠指标。我们对透析患者随访 8~ 10个月 ,认为影响残余肾功能的因素与患者血压 (BP)、血糖 (GLU)及血脂 (TC)的高低相关。对象与方法1.对象 :我院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2月住院患者 60例 ,年龄 3 2~ 85岁 ,平均年龄 45 .6岁 ,男性 45例 ,女性 15例 ,3 0例患…  相似文献   

2.
两种透析方法治疗老年尿毒症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尿毒症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 对 5 6例作血液透析 (HD)和 33例使用O型管(O -Set)组作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临床和生化指标、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生存率、死亡原因。结果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糖尿病者 ,作CAPD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 (P <0 0 5 ) ;但HD或CAPD治疗后 1年和 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70 2 % ,6 4 6 % ;76 3% ,6 7 8% ;P >0 0 5 )。结论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尿毒症患者以选择CAPD治疗较佳  相似文献   

3.
闭闵  唐盛  彭小梅  黄文坛  吴潮清 《内科》2009,4(2):177-178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血液透析的时机做一调查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血液净化中心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61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观察性别、年龄、居住地、原发病、主要症状及并发症、治疗费用支付来源等因素与进入透析时的肾功能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首诊即确诊尿毒症的患者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长期门诊治疗后转入透析患者(P〈0.01);老年人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青壮年(P〈0.01);城市居民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农村人口(P〈0.01);糖尿病肾病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非糖尿病肾病(P〈0.01);并发症多的患者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并发症少的患者(P〈0.01);享受城市社会医疗保险患者进入透析时机早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患者(P〈0.01)。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透析时机的不同,与年龄、居住地、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多少及治疗费用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尿毒症患者由于年龄较大 ,并发症较多 ,而依靠长期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所以提高老年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对我院 32例老年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对如何提高老年血透患者长期存活率的若干问题作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 ,男 15例 ,女 17例。根据存活时间进行分组 :透析存活 4年以上为长期存活组 (简称存活组 ) ,同期透析不足 4年死亡者为死亡组〔1〕。存活组 :男 9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3.1± 2 .1岁 (6 0 .0~75 .5岁 ) ,透析前平均内生肌肝清除率 (Ccr) 12…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探讨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 5 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和同期 6 0例相同年龄段非糖尿病血透患者 ,分别观察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内瘘使用情况及血生化改变。结果 :①糖尿病肾病组 1年和 2年存活率分别为 80 %和 72 %。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病变 ,其次是感染。②首次透析时的肌酐值与病死率成正比。③影响透析效果的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 (84% )、高血压 (90 % )、透析低血压 (32 % )、感染 (5 0 % ) ,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应更早进行血透 ,血肌酐 >5 0 0 μmol/L即应透析 ,控制两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2 .5kg ,减少透析时血糖波动 ,防治并发症是减少危险因素 ,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 :对 96例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尿毒症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 5d后 ,紧急透析组 52例中 40例 (76 .9% )出血停止 ,非常紧急透析组 44例中 2 5例 (56 .8% )出血停止(χ2 =4.40 61 ,P <0 .0 5) ;最终分别有 8例 (1 5 .4 % )、1 5例 (34 .1 % )死亡 (χ2 =4.5777,P <0 .0 5)。结论 :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困难 ,死亡率高 ,紧急血液透析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两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各时期进行性肾损害和激素紊乱同的关系,并比较晚期透析的效果。第1组62例接受保守治疗,残余内生肌酐廓清率(Ccr)为50~4ml/min。第2组26例接受肾脏透析12~24个月,其中11例早期透析,治疗开始平均残余 Ccr 12.8ml/min,15例晚期透析平均 Ccr2.3ml/min。两组年龄相仿(20~50岁),病种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或血管性肾硬化。  相似文献   

8.
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快速高压液相层析法测定82例老年CRF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Hcy水平,同时用离子夺获分析法和微离子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浆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结果CRF患者高Hcy血症(HHcy)发生率高达86.6%,为正常对照组的34.6倍(P〈0.01);且血浆Hcy的浓度随着血肌酐浓度的升高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降低而升高,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CRF患者的血浆FA和VitB12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血浆tHcy水平与血浆FA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血液透析后血浆Hcy水平较血液透析前下降约36%,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透析后20 h回复到透析前水平的76.6%~87.3%,在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膜透析的患者之间,血浆tHcy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CRF患者普遍存在HHcy血症,并且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Hcy浓度明显相关,但没有明显的FA和VitB12缺乏,CRF时肾脏损害削弱了对Hcy的代谢或清除能力,可能是CRF患者血浆tHcy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37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 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存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越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越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越好;透析更充分,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越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析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或感染、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及血液透析 (HD)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观察 51例老年 CRF患者在 CAPD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 ,透析后腹膜特性、尿素清除指数 (KT/V)、残余肾功能、主要并发症、存活率、死亡原因等 ,并与 40例血液透析组相比较。结果 两组透析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明显下降 ,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 ,其中 CAPD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 HD组 (P<0 .0 5) ,CAPD组 1年及 3年存活率高于 HD组 (P<0 .0 5) ,CAP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 HD组 (P<0 .0 1 ) ,CAPD组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优于 HD组 (P<0 .0 1 ) ,CAPD组对毒素的清除效果高平均转运和高转运优于低平均转运和低转运 ,CAPD组主要并发症为营养不良、腹膜炎 ,HD组主要并发症为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作为一种替代疗法 ,比较适合 CAPD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3.
14.
15.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AIM: Both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he degree of mucosal damage in coeliac disease vary greatly. In view of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as to whether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correlates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we reviewed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oeliac disease.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correlated mode of presentation (classical, diarrhoea predominant or atypical/silent) with histology of duodenal biopsies and examined their trends over time. RESULTS: The cohort consisted of 499 adults, mean age 44.1 years, 68% females. The majority had silent coeliac disease (56%) and total villous atrophy (65%).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of mode of present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p=0.25). Sixty-eight percent of females and 58% of males had a severe villous atrophy (p=0.05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rend over time for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presenting as atypical/silent coeliac disease and having partial villous atrophy, though the majority still had total villous atrophy. CONCLUSIONS: Among our patients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in duodenal biopsie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indicating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must account for diarrhoea in coeliac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