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章用11条条文专门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这些规定将医疗纠纷案件中的一些理论纷争画上了句号。这些条文为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在我国医疗侵权法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正确理解这些法律条文,掌握立法本意,本文对这部法律中与医疗损害责任相关的一些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应尽的注意义务
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该具有高度的注意,对患者尽到最细致的谨慎和关心,以避免患者遭受不应有的危险或损害。人大法工委的解读认为:普通医务人员有下列注意义务:(1)有义务具备同一地区或相似地区并在相同条件下从业的医务人员通常所具有的学识和技术;(2)有义务使用同一地区或相似地区并在相同条件下从业的医务人员在相同的病例中通常使用的注意和技术;(3)有义务在实施技术或应用学识时使用合理智慧和最佳判断。故尽到诊疗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诊疗行为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制度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柏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
<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制度作出了新的规定,在我国医疗侵权法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制度也有不足,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事基本法律。该法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对于解决长期以来的医疗纠纷处理二元化问题、规范医患双方行为、促进医患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如何根据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来正确理解和适用,是确保法律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责任法》)由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保障民生、保障民权、裁决民事法律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向形成民法典又迈进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艳玲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4)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对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没有涉及或者缺乏明示,给民众理解法律和法官判案带来困难.准确理解"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有助于正确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7.
因使用缺陷药品、消毒药剂及医疗器械造成患者损害产生的责任既是医疗损害责任也是产品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血液不属于产品,因使用不合格血液造成患者损害产生的责任也不具有产品责任性质,应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特殊情况下可有例外。医疗产品损害责任是一种不真正连带责任,个别情况下是一种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9条对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规定较为模糊,再加上我国有关理论还不够成熟,因此,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以修改完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规定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荣良忠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3):120-122
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医疗损害的鉴定及医疗损害的赔偿一直是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最具争议性3个核心问题。文章从卫生法理论与医疗诉讼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上述3个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医疗诉讼领域的适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侵权贡任法》实施以来,江苏省各市医学会2011年共完成143例医疗损害鉴定。本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江苏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的功能、目的、优势以及创新之处,并提出加大构建医疗损害鉴定监督制度的力度、扩大尝试省属范围内的异地鉴定制度、完善鉴定专家的出庭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专门规定。对于该规定对医疗损害诉讼的影响,众多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会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效性,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当作必要的修订,以免误读;医疗赔偿双轨制的产生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并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必然终结双轨制;至于医疗损害诉讼举证责任问题,《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实体法对其并无直接的影响。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应抓住《侵权责任法》实施的契机,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以建立良性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务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表,对来自省内5个地区县、乡级别医院的基层外科医疗、护理、检验人员进行了现况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概念、消毒与灭菌技术、职业暴露的处理、临床废物的正确处理等认知率较高(85.3%-94.9%)。但对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检验科和手术室属几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预防概念、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等清楚率较低(6.6%-48.3%)。[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认识有待加强,应加大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强化职业防护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工作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预防和减轻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CMB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2名河南省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查,用频数统计、相关和分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总体检出率达到75.5%,其中,轻度倦怠为35.4%,中度倦怠为32.2%,高度倦怠为7.9%。艾滋病医护人员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651,P﹤0.001)。其消极应对与耗竭和人格解体呈显著正相关(r=0.242,P﹤0.01;r=0.144,P﹤0.01);积极应对与成就感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340,P﹤0.01)。积极应对对其成就感降低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t=-6.380,P﹤0.01);消极应对对其耗竭和人格解体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4.338,P﹤0.01;t=2.215,P﹤0.05)。[结论]应对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并考虑应对方式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新农合与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相关性并提出建议。方法对梅州市7年来新农合与医疗机构业务收入数据及有关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新农合参合数为345.78万人,达到农村常住人口全覆盖,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1.55%,全市农村居民医疗费用占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52.76%;参合人数、筹资总额、人均筹资、补偿总额、受益人次、住院费用、住院人次、门诊人次与医疗机构业务收入高度相关,p<0.01。结论新农合是全民医保的参保主体,是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基础,完善新农合管理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全民医保成功与保证医疗机构业务收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工地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为53.66%,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相对较差,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医生咨询,同伴教育,报刊杂志,分别为68.15%,43.25%,41.15%,33.12%。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仅占16.54%,且有4.5%存在商业性行为。影响农民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因素有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结论]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其中少数人的高危行为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9.
The criteria us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for accepting higher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for some medicines over others, and the recent introduction of the Cancer Drugs Fund (CDF) in England, are assumed to reflect societal preferences for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resource allocation. Robust empirical evidence to this effect is lacking. To explore societal preferences for these and other criteria, including those proposed for rewarding new medicines under the future value‐based pricing (VBP) system, we conducted a choice‐based experiment in 4118 UK adults via web‐based surveys. Pre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by asking respondents to allocate fixed funds between different patient and disease types reflecting nine specific prioritisation criteria. Respondents supported the criteria proposed under the VBP system (for severe diseases, address unmet needs, are innovative—provided they offered substantial health benefits, and have wider societal benefits) but did not support the end‐of‐life premium or the prioritisation of children or disadvantaged populations as specified by NICE, nor the special funding status for treatments of rare diseases, nor the CDF. Policies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perceived—and not actual—societal values may lead to inappropriate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significant population health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