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分析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慢性起病,平均病程10.3 m(1 m~3 y),8例以慢性头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6例合并脑神经受损。实验室检查示9例非特异性炎性指标升高,6例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7例蛋白升高。头部磁共振成像(MRI)以小脑幕、大脑镰等处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肥厚为主,T1加权像表现为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呈线性或结节性异常强化的特征性表现,治疗后复查可见硬脑膜增厚变薄或消失,强化减轻。9例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明显好转,3例无效加用免疫抑制剂后好转。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常表现为慢性头痛及脑神经受损,MRI增强可见特征性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难治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硬脑膜炎1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cranialpachymeningitis, HCP)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对12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呈慢性起病,临床上以头痛(11例)和脑神经麻痹(9例)为主要表现,其中外展神经受损者7例,三叉神经4例,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各2例。MRI示受累硬脑膜最多见于鞍旁海绵窦区(7例),小脑幕(6例)次之,中颅窝底、大脑凸面各4例,累及大脑镰3例。同一病例可累及多个部位(弥漫型),本组弥漫型7例,局限型5例。增厚的硬脑膜厚度为0. 5 ~2. 0cm,形状多呈条带状或斑块状; T1WI呈与脑灰质相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 4例靠近脑实质面的硬膜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5例伴邻近脑实质长T1 长T2 异常信号灶。复查时,病情改善者硬脑膜变薄,累及范围缩小,强化减轻,伴发的脑内异常信号影缩小或消失。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16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核磁共振(M RI)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厚性硬脑膜炎可继发于感染性疾病或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临床表现以头痛最常见(100%),磁共振成像可见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肥厚,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以头痛和脑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磁共振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收治的经综合治疗的10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有效治疗后10d内病情逐渐出现改善.其中8例完伞恢复正常,1例遗留左眼外展稍差.1例遗留经常轻度头痛.随访半年~2年,有2例复发1次,1例复发3次,此3例患者每次复发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尽早明确HCP诊断,应及时予皮质类同醇激素、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因学、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通过3例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病因学、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具有与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同时具有其特定的病因学、脑脊液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论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较具特征性,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可以做出较明确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方法对9例HCP患者的临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特点。结果 HCP多慢性起病,临床以头痛和脑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MRI结果示受累硬脑膜可见于小脑幕、鞍旁海绵窦区、大脑凸面等;增厚的硬脑膜多呈条带状或斑块状;T1WI呈与皮质相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3例患者靠近脑实质面的硬膜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1例伴邻近脑实质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复查时,病情改善者硬脑膜变薄,累及范围缩小,强化减轻,伴发的脑内异常信号影缩小或消失。结论 HCP以头痛、多脑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扫描可见特征性的硬脑膜强化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脑脊液和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患者发病年龄为43~78岁,6例患者均有头痛,2例患者以头晕为主要症状,6例患者存在脑神经受累表现,其中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累4例。血生化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例。腰穿脑脊液检查示压力增高4例,蛋白、细胞数增高;8例患者均未查到结核杆菌、隐球菌、瘤细胞。头MRI及增强扫描示广泛硬脑膜增厚强化。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头痛缓解,脑神经受累症状部分好转。结论肥厚性硬膜炎病因复杂,临床多表现为头痛,脑神经易受累,头颅MRI增强发现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有利于临床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肥厚性硬脑膜炎是以颅内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和纤维性炎症过程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主要表现为头痛、多颅神经麻痹、偏瘫及癫痫发作等。头颅MRI可见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如出现脑实质或神经受压症状,多需手术治疗。本文复习文献,对HP近年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3例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例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HCP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和影像学。结果3例HCP患者均以头痛,颅神经麻痹和共济失调等为主要临床特点,增厚的硬膜在MRI的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常表现为中央低信号边缘高信号,病理特征是硬膜的致密纤维化,慢性炎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可有肉芽肿样改变。结论HCP的MRI表现较具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硬脑膜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2例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和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2例肥厚性硬脑膜炎(HCP),探讨其临床和磁共振(MRI)成像特征。方法:分析2例患者临床和MRI特点,结合文献讨论HCP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等。结果:HCP病因多样。临床以头痛和多组脑神经损害为主。1例低颅压性头痛为HCP罕见症状。MRI增强扫描以颅内硬脑膜弥漫性异常增厚为特点。结论:HCP是以头痛和硬脑膜弥漫性增厚为特点。根据临床缓慢局灶和全脑功能障碍症状,结合增强MRI特点,有利于早期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本院1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的77例HC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HCP患者临床表现均可见慢性头痛,多组脑神经损害;其次为精神异常(10.3%),共济失调(9.0%),癫疒间发作(6.4%),偶见偏瘫及闭经泌乳;74例(94.9%)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早期易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低颅压性头痛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等.MRI可见大脑镰和(或)小脑幕等处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肥厚,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病理学表现为硬脑膜纤维组织明显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 HCP以头痛及多组脑神经受损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可见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处硬脑膜肥厚,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神经梅毒26例磁共振成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研究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描述各种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结果 2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17例MRI有异常表现.其中脑膜血管型梅毒7例,主要表现为脑部多发的缺血灶、梗死灶,少数表现为脑炎样改变;麻痹性痴呆6例,主要表现为额、颞叶萎缩,少数伴有脑缺血灶、颗粒性室管膜炎及海马硬化;脊髓膜血管梅毒3例,主要表现为下颈段至下胸段脊髓轻度肿胀,其内可见多发的缺血灶;脊髓痨1例,其脑部MRI表现为缺血灶.9例患者MRI表现正常,其中脑膜型梅毒4例,脊髓痨5例.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平山病(HD)患者的临床特征、肌电生理及颈磁共振成像(MRD特点.方法 观察15例HD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检测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行颈部自然位、过屈位及过伸位MRI扫描,观察低位颈髓有无萎缩及颈椎曲线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为男性,青春期起病.病变均表现为上肢远端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和双手厥冷无力.肌电图检查示患者受累侧远端肌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宽,多相波增多,波幅显著增高(巨大电位),主要位于C7、C8及T1节段.颈自然位MRI示9例患者低位颈髓萎缩,主要在C5、C6节段.所有患者过屈位时颈髓前移、变扁平,变扁节段以C6为主.结论 HD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提示局限于下位颈髓的前角病变,颈部自然位和过屈位MRJ不同的特点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膜炎(H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H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8例患者继发于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头痛(8例)或复视(2例)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9例;脑神经麻痹7例;癫痫、共济失调、双下肢无力伴针刺觉减退各1例.MRI示硬膜异常肥厚,呈长或等T1、短T2信号;MRI增强示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呈条带状或结节状,不深入脑沟脑回.9例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头痛症状均缓解,遗留周围性面瘫4例,视物及听力障碍各1例.结论 HP多为继发性,以头痛及脑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MRI平扫及强化可见条带状或斑块状硬膜肥厚,可累及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灌注加权图像对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胶质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高级和低级两组,其中低级胶质瘤14例(Ⅰ级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Ⅱ级13例,星形细胞瘤11例包括1例术后复发,室管膜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高级胶质瘤16例(Ⅲ级11例,均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包括1例为术后复发;Ⅳ级5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1例).行MR灌注加权成像,测量肿瘤实质的局部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级胶质瘤的rCBV、rMSD、rMTT值分别为1.99±1.00,1.83±0.78,1.10±0.08,高级胶质瘤的rCBV、rMSD、rMTT值分别为4.95±2.04.3.59±1.13.1.03±0.61.高级与低级胶质瘤的rCBV、rMS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低级胶质瘤实质rCBV、rMSD值的上限2.99、2.61作为判断阈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80%.结论 rCBV、rMSD值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