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20例宫颈病变患者先进行HPV DNA的杂交捕获法二代(HPV—HCⅡ)和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其中224例因细胞学异常(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以及以上的病变)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720例患者HPV阳性者264例(36.7%),阴性者456例(63.3%)。HPV阳性组患者年龄(37.77±8.48)岁,HPV阴性组年龄(39.25±8.83)岁,两组比较P〈0.05。224例细胞学异常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炎症和复鳞上皮乳头瘤样增生64.9%(61/9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82.8%(24/29)、CINⅡ89.7%(26/29)、CINⅢ93.5%(58/62)、浸润癌100%(10/10),随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57例细胞学检测为ASC-US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检出率为24.6%(14/5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3.3%(12/36),阴性组为9.5%(2/21),两组比较,P〈0.05,阴性组无浸润癌和CINⅢ的检出。87例细胞学为LSIL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为34.5%(30/8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9.5%(30/76),阴性组为0,两组比较P〈0.01,阴性组无高度病变的检出。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HPV DNA HCⅡ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行HPV 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HCU对2153例宫颈疾病患者行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结果2153例受检者中701例(32.6%)检测出HPV DNA。其中宫颈癌患者检出率为93.9%,宫颈上皮内瘤变为54.6%,明显高于其他妇科良性疾患的31.5%,P均〈0.05。CIN Ⅰ、CINⅡ、CINⅢ宫颈病变中HPV检出率分别为29.9%、53.8%、80.2%,HPV检出率随着病变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结论HCⅡ技术检测HPV DNA是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蒋春萍  徐洪  粟俊杰 《山东医药》2009,49(46):89-90
目的探讨子宫颈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213例HR-HPV DNA载量≥1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的年龄进行分层,分析HR-HPV DNA载量与宫颈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本组213例LSIL中,≤30岁者感染75例(35.2%),〉30岁者感染138例(64.8%);≤30岁患者的HR—HPV DNA载量明显高于〉30岁者(P〈0.05)。慢性宫颈炎27例,其病毒载量均低于CINⅠ级(135例)和CINⅡ级(47例)患者(P均〈0.05)。结论HR-HPV感染和病毒载量在LSIL中具有年龄分布特征,HR—HPV DNA载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何君梅  尹格平 《山东医药》2010,50(15):35-36
目的探讨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360例宫颈病变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2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2例(其中CINⅠ12例、CINⅡ16例、CINⅢ24例),宫颈癌54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亚型,分析不同病变的HPV感染情况。结果本组HPV感染率为83.3%(300/360);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CIN、宫颈癌高危型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危型(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感染率(P〈0.01),多重型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HPV亚型致病性不同。结论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5.
HPV多重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流行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HP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87例宫颈病变患者(CINⅠ130例、CINⅡ69例、CINⅢ48例、宫颈癌40例)的宫颈液基细胞残余标本进行HPV感染基因型检测,并与组织学检测结果比较。结果287例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为89.9%(258/287),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48.6%、40.3%、31.1%、27.5%,CINI与CINⅢ及宫颈癌比较,P均〈0.05;HPV最常见亚型为HPV16、HPV58及HPV52;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常见(51/105,48.6%),偶有五重感染(3/105,2.9%)。40岁以下者HPV多重感染率高于40岁以上者。结论宫颈HPV多重感染率有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有降低趋势,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40岁以下者HPV多重感染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严雪梅  洪颖 《山东医药》2014,(23):60-63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520例患者采用b-DNA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并用宫颈液基细胞学( TCT)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其中任何一项阳性者做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计算HPV E6/E7 mRNA阳性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宫颈浸润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T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520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158例, TCT异常222例。 TCT 异常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较TCT 正常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P<0.05)。146例慢性宫颈炎、CINⅠ级患者与124例高级别CIN、宫颈浸润癌患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P<0.05。 HPV E6/E7 mRNA阳性对高级别CIN及宫颈浸润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83.33%、58.23%、71.43%,TCT 检查分别为81.53%、69.44%、81.45%、92.28%,两者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 P均<0.0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检测高危型HPV E6/E7 mRNA对预测高级别CIN,尤其对评估癌症风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U-US)的中老年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联合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ECC)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55岁的262例宫颈ASCUS患者的液基细胞学、高危型HPV定量检测(HC2-HPV DNA)、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组织病理学确诊情况,良性病变177例(67.5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8例(14.5%)、CINⅡ18例(6.87%)、CINⅢ23例(8.78%)和浸润性癌6例(2.29%)。相应的HC2-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17/177),55.26%(21/38),88.89%(16/18),95.45%(21/23)和100%(6/6)。ECC所得的组织病理学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例,而对应患者活检完整组织块病理学结果分别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良性病变。HPV阳性组≥CINⅡ的检出率53.09%(44/81),阴性组为0(0/18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中存在不小比例的HSIL(CINⅡ和CINⅢ),甚至浸润性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管搔术有助于诊断,防止漏诊。对ASC-US患者及时进行HC2-HPV DNA检测,可作为ASC-US患者的分流手段,并采取规范诊疗措施能有效地发现潜在的HSIL或浸润性癌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E7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在宫颈疾病及其癌变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51例宫颈癌(癌症组)、20例富颈上皮瘤变(CIN)Ⅱ~Ⅲ级(CIN组)、20例宫颈炎(炎症组)患者病变组织中HPV16 E6/E7基因,并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症组癌组织中HPV16E6、E7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症组、CIN组、炎症组HPV16 E6检出率分别为5%、35%、45%.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HPV16 E7检出率分别为65%、75%、68.6%,P均〉0.05;癌症组45例HPV16 E6和42例E7蛋白阳性表达(88.2%、82.3%)。HPV16 E6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HPV16 E7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HPV16 E6/E7基因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360例宫颈疾病患者HPV亚型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旺 《山东医药》2007,47(32):102-103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对360例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病例与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360例宫颈疾病患者中HPV感染135例(37.5%)。高危型以16、58型为主,构成比分别为20.1%和12.9%。按宫颈炎/糜烂、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Ⅰ)、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Ⅱ)、宫颈上皮内重度瘤变(CINⅢ)/宫颈癌顺序,高危型HPV感染率依次递增分别为:20%、50%、66.7%、91.2%和94、1%。CINⅡ、CINⅢ/宫颈癌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糜烂、ASCUS和CINⅠ(P均〈0.05)。认为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有地域差异,以高危型HPV16型感染最多。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高危HPV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22247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机会性筛查,271例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总阳性率为10.11%,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符合率为50.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符合率为87.3%、浸润性癌的符合率为92.31%。认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异常细胞检出率高,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阳性检出率和符合率高,可作为人群机会性筛查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型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DNA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3206例妇女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分级,并用Cervista 技术检测HR-HPV;对其中95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病变以上级别者的HR-H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宫颈病变级别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 NILM)、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除外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者HR-HPV感染率分别为17.95%、56.99%、70.00%、76.75%和96.55%(P<0.05),HR-HPV A9组构成比均为最高。宫颈活检证实的LSIL、HISL 和鳞状细胞癌者HR-HPV 感染率分别为72.72%、90.00%和100.00%(P<0.05),HR-HPV A9组构成比均为最高。结论随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病变分级升高,HR-HPV感染率逐渐上升,A9组感染率最高,说明HSIL和鳞状细胞癌与HR-HPV感染关系最密切,A9组HR-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因素。 TCT联合Cervista技术检测 HR-HPV可作为宫颈癌普查和ASC-US分流筛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业  朱淑霞 《山东医药》2007,47(24):10-11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接受宫颈癌普查的妇女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制片后剩余细胞行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对其中290例患者做了活检病理诊断,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ASCUS)1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LSIL)9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60例、鳞状上皮癌(SCC)20例。结果DNA异倍体在ASCUS、LSIL、HSIL、SCC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3%、31%、93%、100%;LSIL、HSIL、SCC三组与ASCUS组相比,P均〈0.05;HSIL、SCC二组与LSIL组相比,P均〈0.05;ASCUS、LSIL、HSIL、SCC组中,非DNA整倍体细胞者分别有25%、85.7%、96%、100%发生了2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及以上级别的病变。结论DNA倍体分析可以明显提高CIN2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滴虫感染与子宫颈细胞学异常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1536例妇女的临床资料,比较滴虫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以及HR-HPV的感染率。结果在1536例妇女中,滴虫感染162例,感染率10.55%,HPV感染303例,感染率19.73%。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滴虫感染不增加HR-HPV的感染率和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α-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CINⅠ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霞 《山东医药》2009,49(26):55-55
目的 观察α-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疗效。方法CINⅠ患者180例(其中164例合并HPV感染),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先行局部微波治疗,之后经阴道局部给予α-干扰素栓,B组仅行微波治疗,C组不治疗。结果治愈率分别为A组98%、B组90%、C组38%,组间相比,P均〈0.05;HPV转阴率分别为A组96.3%、B组83.9%、C组22.6%,组间相比,P均〈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CINⅠ疗效好,且能清除HPV。  相似文献   

15.
徐萍  荣风年 《山东医药》2005,45(24):77-78
关于子宫颈(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确切定义尚未统一。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是将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6个月内发现的富颈癌,称为妊娠相关性宫颈癌。国外报道妊娠相关性富颈癌发病率为0.01%~0.1%,妊娠期富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病率为0.93%~5%。86%的妊娠期宫颈病变属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其中大部分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4%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相似文献   

16.
吕品  杨永红 《山东医药》2010,50(46):80-8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早期筛查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在妇科门诊就诊的以主诉白带增多(排除急性期阴道炎)、接触性出血和常规体检的360例患者作为筛查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180例。A组行传统宫颈刮片后,直接凭肉眼行宫颈活检;B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后,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以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A组CIN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CIN诊断率明显低于B组(P〈0.05);阴道镜图像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TCT后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是早期筛查CIN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鲍嫘  王春霞 《山东医药》2014,(21):86-87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13例北京市昌平区户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根据受检者情况行妇科盆腔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21313例受检者中,肉眼观察异常832例,细胞学检查异常756例,实际行阴道镜检查1238例,行宫颈活检713例。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分别为TCT阴性0.5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5.01%、不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2.2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9.7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61.02%。35~44岁组、45~54岁组、55—65岁组的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31%、8.23%、8.00%。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癌,可做到及早诊治宫颈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高危型HPV D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CIN患者病变组织中高危型HPVDNA。结果Ⅰ、Ⅱ、Ⅲ级CIN组织中HPVDNA检出率分别为53.85%、72.73%、96.97%,χ^2=25.762,P〈0.01。CIN患者存在多重HPV感染的情况,Ⅰ、Ⅱ、Ⅲ级CIN多重HPVDNA感染率不同。结论不同级别CIN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不同,同时存在多重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5例)、宫颈癌(20例)及高危型HPV16/18阳性和阴性的宫颈炎(各15例)组织中的IL-2 mRNA、IL-4 mRNA。结果显示,与高危HPV阴性及阳性宫颈炎组织、高危HPV阳性CINⅠ、CINⅡ组织相比,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IL-4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IL-2 mRNA则明显下降,P均〈0.01。认为感染高危型HPV16/18的宫颈组织容易发展为CINⅢ甚至宫颈癌,其机制可能是局部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在我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SPSS13.0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支数与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囚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42%,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2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TC升高[(5.06±1.21)mmol/L],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冠脉病变患者LDL—C升高[(2.84±0.11)mmol/L],多支冠脉病变组LDL—C升高[(3.06±0.4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5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4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HDL—C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或糖尿病患者,以及TC升高、LDL—C升高患者易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冠心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