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母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益母草注射液治疗(LJ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LJ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及形态学改变(P〈0.05)均显著减轻。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造模后分别于缺血30min、再灌注60rain观察三组大鼠的血清CK、AST、LDH水平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CK、AST、LDH指标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同治疗组相比,CK、AST、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结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生成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磺酸钠(GSS)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染料木素磺酸钠。测定大鼠心率、左心室收缩压、心肌舒张/收缩速度及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后染料木素磺酸钠组心率减慢、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心肌舒张/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心肌LDH及CK的活性更高(P〈0.01或P〈0.001)。结论:染料木素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预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结扎新西兰大耳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min,制作急性心肌缺彬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40min,放松结扎线后再灌注120min;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余处理方法同I/R组;蛇床子素预处理(Ost)组:缺血前30min经耳缘静脉静注蛇床子素25mg/kg,5min内注完,余处理方法如I/R组。于实验结束时从右心室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漏出率;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缺血区凋亡心肌细胞并计算凋亡率。结果:各实验组血清SOD活性均较对照组高,MDA含量、cTnI及心肌酶(LDH、CK及CK—MB)漏出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各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蛇床子素注射液预处理可减轻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梗死模型,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45 min,再灌注180 min测定心肌梗死率,并于缺血前和再灌注5、60、180 min测定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顿抑模型,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15 min,再灌注180 min测定缺血和非缺血心肌组织中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总腺苷酸(TAC)的量、能荷(EC)和血清中丙二醛(MDA)的量.并于缺血前、缺血末.再灌注5、30、90、180 min时测定心率、左心室内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最大和最小左心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最大和最小左心室容积变化速率(±dV/dt)以及每搏功.结果 缺血前或者再灌注前给予西红花酸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率.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降低血清中CK和LDH的活性.50 mg/kg西红花酸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顿抑的程度,升高心肌组织ATP的量及EC.结论 西红花酸可以有效抑制因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引发的心肌梗死,缓解心肌顿抑,西红花酸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发挥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舒脉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舒脉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大鼠心肌缺血10min,再灌注30min后,血清CK水平明显升高,血浆ET含量增加,心肌组织匀浆SOD活性下降。舒脉胶囊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CK、E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血中CGRP水平及心肌组织SOD活性。结论:舒脉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提高氧自由基清除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芩甙(baicalin,Ba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随后恢复血流行再灌注12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果:Bai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缺血再灌注所引起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护Na^ -K^ -ATP酶活力,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论:Bai可通过保护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灌时参附注射液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观察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心率(HR),以及心肌组织中的AT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参附注射液30 ml/L组和60 ml/L组。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ATP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CK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附注射液60 ml/L组心肌MDA值减少,SOD值升高,ATP含量增加,冠脉流出液CK含量减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复灌时参附注射液处理可提高心肌组织ATP含量和SOD活性,减少MDA生成,减少CK含量,保护缺血/再灌注后的大鼠心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镁(FDP-M)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中CK,LDH,Mg^2+浓度、心肌组织内,SOD,MDA浓度的影响,探讨果糖二磷酸镁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及其剂量依赖型。方法用整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冠脉左室前降支40min后,再灌注40min,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CK,LDH,Mg^2+含量,采用羟胺法测定心肌组织中,SOD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钠(TAB)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内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中CK,LDH浓度显著升高,Mg^2+浓度显著降低,组织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与缺血损伤组相比,果糖二磷酸镁三个不同剂量保护组血中CK,LDH浓度明显降低,Mg^2+浓度明显升高,组织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此作用均可见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果糖二磷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型,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加组织内,SOD含量,减少血中CK,LDH浓度,减少组织内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EA0400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SEA0400处理组(SEA0400+I/R组),每组动物10只。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停灌40 min再灌6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程连续记录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脏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ATP含量以及心肌线粒体膜电位(ΔΨ)和基质钙离子浓度([Ca2+]m)。【结果】灌注液加入SEA0400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功能损伤,抑制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组织ATP含量下降、线粒体钙超载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结论】SEA0400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线粒体钙超载维持线粒体功能和心肌组织ATP含量,从而起到心肌保护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