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2010 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 例MA 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女性1 例,男性1 例.年龄分别为22 和33 岁.2 例均通过超声和CT 均诊断为肾肿瘤.肿瘤直径分别为4.0 cm 和3.4 cm.1 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 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MA.2 例患者分别随访3 个月和42 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罕见,很难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与肾脏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因此MA 目前还认为是具有特征性表现的病理诊断.以肾脏部分切除术为主的外科治疗是适宜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2例后肾腺瘤大体形态,并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随访惠者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境界清楚;镜下该肿瘤由大小一致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密集小管状、腺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文献报告WT1,CD57,CK7,AE1,CD56等抗体有助于鉴别诊断;后肾腺瘤预后较好。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了解该肿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鉴别其他易于混淆的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3.
儿童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7岁女性后肾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患儿因发现左肾占位病变入院,伴发红细胞增多症,CT见肿瘤边界清晰、质地均匀、高密度并伴有点状钙化,诊断为左肾肿瘤,行左肾切除。结果: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病理检查:后肾腺瘤。术后半月复查,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对于CT值高、边界清晰、点状钙化及伴发红细胞增多症的肾脏肿瘤,应作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力争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4.
后肾腺瘤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误诊原因。方法:分析1例后肾腺瘤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病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早期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超声和CT很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学有其独特的结构。结论:临床医技医师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男,64岁.因左侧腰部胀痛1个月伴血尿1次入院.1个月前感左侧腰部胀痛,未予重视,入院当天排肉眼血尿,尿色鲜红,有血凝块,无发热、腰痛及明显排尿困难,急诊住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肾腺瘤临床特点及MR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MRI影像的肾脏后肾腺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MR影像学表现.2名影像医师共同对肿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进行观察.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后肾腺瘤共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  相似文献   

7.
肾脏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脏后肾腺瘤(Metanephricadenomaofthekidney)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1988年由Mostofi等首次提出[1],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并作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右腰部酸痛半月加重一周入院。无发热、血尿、无尿频尿痛。右肾轻度叩痛。B超提示右肾脏下端有一个10.5cm×9.7cm×9.3cm的低回声区,诊断为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2病理检查2.1巨检右肾切除标本,切面见肾脏下端、肾包膜下有一类圆形肿瘤,大小10cm×10cm×9.5cm,边界清,与周围肾组织易分离,肿瘤切面淡灰黄色,均质细腻,无坏死,有小区…  相似文献   

8.
后肾腺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肾腺瘤是非常罕见的肾原发肿瘤,笔者曾遇1例,现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及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顺利完成左输尿管镜碎石后2周对该患者行右肾肿瘤手术,术中行冰冻活检提示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的右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病理镜下所见:瘤细胞立方形或类圆形,核类圆形,胞浆较少,嗜碱性染色;行免疫组织化学后病理诊断考虑为后肾腺瘤.患者术后8d痊愈出院,术后严密随访,17个月,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瘤生存.结论 后肾腺瘤极易误诊为肾癌,了解该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后肾腺瘤的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应注意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苑子茵  郑宁  邵硕  李亮 《磁共振成像》2022,13(3):101-102
<正>病例1:患者男,77岁。发现左面部皮肤肿物反复破溃、不愈合1年余,肿物约蛋黄大小,无疼痛瘙痒等异常感觉,近半年肿物逐渐增长变大,反复破溃、渗出,创面不愈合。MRI检查:左侧颊部皮肤表面见宽基底实性不规则隆起样肿物,大小约1.9 cm×1.2 cm×2.3 cm,肿物表面局部破溃,皮肤信号连续性中断;T1WI较肌肉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在T2WI-FS上散发见点状更高信号;肿物与邻近皮下脂肪间隙分界不清,相应脂肪受累(图1A~1C)。患者行左面部肿物扩大切除术+左上臂皮片取皮术+全厚皮片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5例M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5例后肾腺瘤,男性1例,女性4例。CT平扫表现为界清低密度影;CT血管造影(CTA)提示瘤体呈少血管改变。肉眼观肿瘤境界清楚,呈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并可见砂砾体钙化。免疫组化示WT-1、CD57和vimentin均(+),S-100、CK7和CKpan部分(+),而CgA、Syn和EMA(-)。术后随访提示预后较好,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以病理学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后肾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以加深对肾集合管癌的认识,提高肾集合管癌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两例病理确诊的肾脏集合管癌病人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病例1 CT表现为:左肾上极一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最大层面约70 mm×62 mm,其内多发钙化灶,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另见左肾门旁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24 mm,增强后环形强化.病例2 CT表现为:右肾下极一低密度灶,边界不清,最大层面约53 mm×48 mm,其内多发钙化灶,增强三期病灶CT值稍有变化,考虑病灶有轻度强化,另见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30 mm.结论: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到这些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该病的CT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患者发病年龄32~6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双肾区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均为单侧肾脏发病,右侧7例,左侧2例.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9例中,局限型2例,1例平扫表现为肾一极增大变形,其中有囊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周边明显强化;1例平扫表现为局限性肾肿块,突出于肾轮廓之外,略高密度,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局限性病变形态多呈类圆形.其中1例侵犯肾周间隙及结肠,并合并肾及输尿管结石.弥漫型7例,肾脏增大,轮廓不规整,5例合并肾或(和)输尿管结石,平扫肾实质内有多个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但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5例累及肾周筋膜,3例累及腰大肌,1例累及结肠.结论:XG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患者均经CT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其中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2例,分别位于双侧结膜和泪腺。单侧眼眶淋巴瘤5例。1例位于泪道;另4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累及泪腺及泪道,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所有病例均未见眼外肌推压移位、眼环增厚与变形。2例可见眶骨明显骨质破坏。所有病变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边缘清晰,增强后,4例呈中度强化,3例呈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度强化4例密度下降,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变化。MRI上3例肿块在T1WI和T2WI上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等信号,增强后2例病变信号强度高于眼外肌。所有病变在CT、MRI上均呈匀质性。结论: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后肾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核型、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对2例肾脏后肾腺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后标本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就其核型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该肿瘤由大小不一的细胞排列成密集小管状、腺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后肾腺瘤预后较好。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胚胎性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与肾母细胞瘤、乳头状肾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血管脂肪瘤是由血管及脂肪组织构成的常见的良性肿瘤[1],常发生于躯干及肢体皮下组织,发生于椎管内的比较罕见,国外报道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0.04%~1.2%,占所有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的2%~30/[2-5].本病由Berenbruch于1890年首次报道,截至目前,国外报道约100例[6-7],国内报道不足40例,文献报道以个案为主[8].该病分为两种亚型:非浸润型和浸润型,前者占绝大多数,常局限于硬膜外,后者常浸润周围组织,尤其是椎体骨组织[9-10].本文收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对该肿瘤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回顾国内外文献,以期提高正确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Hemobilia consists of an arteriobiliary fistula, usually due to central liver rupture with bleeding into the biliary tree. It is due to trauma in over 50% of cases, with an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iatrogenically caused hemobilia. The sonographic findings in two cases of traumatic hemobilia are presented and th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These findings include clot within the gallbladder and the extrahepatic ducts, liver hematoma, and aneurysm of the hepatic artery.  相似文献   

18.
病例 男,36岁,因“出生后发现右大腿根部内侧肿块36年”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大腿根部内侧约鸽蛋大小肿块,略微隆起,表面颜色正常,偶感局部肿胀,当时未予特殊诊治,近20年来肿块逐渐增大、隆起,表面颜色逐渐转变为紫红色,质地变硬,近半年内增大明显,并逐渐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偶有破溃出血.入院查体:右臀内侧肿块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20 cm不规则肿块,无明显压痛,突起于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肾始基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M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M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5例,女4例,男1例.年龄34~73岁,平均51岁.表现为腹痛1例,查体发现4例.B超诊断肿瘤呈实性低回声占位1例,中回声占位2例,高回声占位2例.5例均显示肿瘤内部乏血供.CT平扫检查示5例肾皮质实性占位,2例肿瘤钙化,增强扫描5例均呈轻至中度强化,1例呈延迟强化,1例行CTA检查示肿瘤乏血供.2例行MRI检查,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低信号.肿瘤直径0.8~4.7 cm,平均2.6 cm.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保留肾单位切除术2例.5例病理均诊断为MA.5例随访10~27月,平均19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MA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最终诊断有赖病理学检查.保留肾单位切除术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但需术后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吴勤丽  张海 《临床医学》2007,27(12):27-28
目的分析Spitz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Spitz痣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pitz痣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梭形细胞常成束状排列,并与表皮垂直,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或散在分布。结论Spitz痣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黑色素细胞良性肿瘤,应注意与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