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治疗前后变化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5年组和病程&;lt;5年组,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水平,以20例女性健康者血清IL-6、sIL-6R水平作对照。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评定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各一次。结果:①病程≤5年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1);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②病程&;gt;5年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③除病程&;gt;5年组患者第1周血清IL-6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呈负相关(r=0.57,P&;lt;0.01)外,余各时点血清sIL-6R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36~0.17,P&;gt;0.05)。④氯氮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与IL-6,sIL-6R减分率无显著相关(r=-0.22~-0.01.P&;gt;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sIL-6R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氯氮平对IL-6和sIL-6R有抑制作用,氯氮平的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对IL-6,sIL-6R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45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我院体检中心经体检合格的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的sIL-2R和sIL-6R水平并与对照组做对照。结果:胃癌患者化疗前血清sIL-2R和sIL-6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6个月后,观察组未复发病例中sIL-2R,sIL-6R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者又回升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sIL-2R和sIL-6R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胃癌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肝(sIL-6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及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和sIL-6R变化及两者相关性。结果:肾功能不全代偿期IL-6和sIL-6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氮质血症期开始逐渐上升(P<0.05),尿毒症期和血液透析患者IL-6和sIL-6R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两者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56,P<0.01),患者血清IL-6和sIL-6R与血清尿素氮相关明显(r=0.49,P<0.05)。28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IL-6水平较透析前无明显改变(P>0.05),但sIL-6R水平透析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IL-6和sIL-6R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白细胞介素-6(IL-6)和(sIL-6R)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sIL-6R)属细胞因子家族,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自细胞介素-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6R)的动态变化。方法 使用ELSIA方法检测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甚者治疗前后IL-6、sIL-6R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IL-6水平[(21.2&;#177;2.0)ng/L]较对照组[(18.1&;#177;3.4)ng/L]增高(t=2.419,P&;lt;0.05);sIL-6R水平[(32.0&;#177;14.3)ng/L]较对照组[(24.3&;#177;14.9)ng/L]增高(t=2.435.P&;lt;0.05);氯氮平治疗后血浆IL-6水平为(23.5&;#177;2.4)ng/L较治疗前增高,(t=2.251,P&;lt;0.05),IL-6升高幅度与氯氮平药物剂量呈正相关(R^2=0.533,P=0.000);治疗后sIL-6R含量为(22.4&;#177;17.5)ng/L,较治疗前含量明显降低(t=2.174,P&;lt;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IL-6及其受体含量增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失衡;在康复过程中IL-6及sIL-6R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结核性和恶性胸积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血清.20例正常人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sIL-2R表达;对恶性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和sIL-2R设定平均值+2×标准差为界值,分析检测IFN-γ、IL-18、IL-12、sIL-2R和联合检测四种因子预测结核件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sIL-2R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5.1,P<0.01);同时也明显高于其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9.4,P<0.01);IFN-γ、IL-18、IL-12在三组人群血清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81,P>0.05);结核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IL-2R表达与正常血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1).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和sIL-2R表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96.7%,准确性为95.3%.结论 联合检测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LN病情活动程度将54例LN患者分为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和稳定期组.采集患者及健康者(对照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IL-6、IL-18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患者外周血sIL-2R、IL-6、IL-18水平变化与LN发病进程及早期诊治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全部为胆总管结石所致,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成梗阻性黄疸组(以下简称梗黄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15例,为健康献血员。术后梗黄组予一般性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加胸腺肽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14天清晨空腹各采血标本1次,测定血清总胆红素、IL-2、sIL-2R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IL-2水平下降,sIL-2R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术后IL-2水平升高,sIL-2R水平下降,两者的变化速度在治疗组明显快于梗黄组(P<0.05)。结论:胸腺肽可纠正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血清IL-2/sIL-2R系统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 二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对照组最低,其中IL-6水平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8水平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对早期鉴别诊断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患者60例,全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7例,颅内占位(ISO)患者25例,颅内动脉瘤(ICA)患者8例,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并检测PCNS-DLBCL和全身性NHL患者血清中IL-8、IL-2R和TNF-α水平。结果四组差异无显著性(H=3.015,P=0.389)。其中PCNS-DLBCL组与NHL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1.686,P>0.05);与ISO组和ICA组比较,PCNS-DLBCL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Z_(ISO)=-2.436,Z_(ICA)=-2.787,P<0.05)。PCNS-DLBCL组与NHL组比较,血清IL-8、IL-2R、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_(IL-8)=1.381,Z_(IL-2R)=0.576,Z_(TNF-α)=1.233,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对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辅助诊断意义有限,需要寻找更加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浓度变化对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及试验组化疗前后血清SIL-2R、IL-6、TNF-α浓度。结果试验组化疗前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的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明显的低于Ⅲ期、Ⅳ期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化疗后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均较化疗前明显减少,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为CR患者的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PR、SD和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变化可作为肺癌的诊断以及治疗预后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治疗前后变化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血清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病程≥ 5年组和病程 < 5年组,每组 20例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 2和 4周血清 IL 6和 sIL 6R水平,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水平,以 20例女性健康者血清 IL 6、 sIL 6R水平作对照.治疗前与治疗后第 4周评定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 (PANSS)各一次. 结果①病程≤ 5年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IL 6和 sIL 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治疗后第 1、 2和 4周血清 IL 6和 sIL 6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②病程 >5年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2和 4周血清 IL 6、 sIL 6R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③除病程 >5年组患者第 1周血清 IL 6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呈负相关( r=0.57,P< 0.01)外,余各时点血清 sIL 6R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 r=- 0.36~ 0.17,P >0.05).④氯氮治疗 4周后, PANSS减分率与 IL 6,sIL 6R减分率无显著相关( r=- 0.22~- 0.01,P >0.05). 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 IL 6、 sIL 6R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 ,氯氮平对 IL 6和 SIL 6R有抑制作用,氯氮平的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对 IL 6,sIL 6R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损伤功能恢复和炎性因子产物的病理变化,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康法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因子释放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只小鼠作为假手术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针刺组术后24h予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术后24h予跑台训练,针康组术后24h予跑台+循序渐进电动跑台训练,一次/天,共14天。于脑缺血后3d、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康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m NSS评分降低(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下调小鼠脑缺血后血清中IL-6、IL-10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IL-6和IL-18的血清水平,分析不同证型两指标之间及其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IL-6和IL-18血清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活动期RA患者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6浓度明显高于痰瘀互结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风湿热郁型无明显差异(P>0.05);而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风湿热郁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痰瘀互结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血清水平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且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28例LN患者(LN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IL-6水平。结果:①LN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IL-6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②LN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IL-6参与了LN的发病,与LN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胃癌患者的血清及73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IL-6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为20.251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034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伴有神经浸润者,其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IL-6水平均低于无神经浸润者。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而胃癌组织中的IL-6水平亦高于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而当胃癌肿瘤组织伴神经浸润时,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IL-6水平则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术(TEB)治疗前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TEB治疗组22例、常规治疗组13例,用ELISA方法测血清IL-6、sIL-2R和IL-10水平,比较TEB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L-6、sIL-2R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TEB组治疗后血清IL-6和sIL-2R水平明显降低(P=0.0062,P=0.0266),而IL-10水平有明显升高(P=0.0043)。结论TEB治疗对细胞因子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且通过此免疫调节参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已有许多研究显示SBP患者血清及腹水的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增高,但对SBP患者腹水IL-6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研究极少,本研究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炎症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炎症因子,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斑块形成,导致斑块的不稳定,促使AMI患者病情进展,从而引起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重塑等病理改变。大量研究表明,AMI患者检测IL-6、IL-17可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助于为临床干预AMI找到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动态监测40例NHL及10例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患者初治、化疗后血清sIL-2R的水平。根据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缓解后复发以及未缓解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NHL患者初治组、缓解后复发组、化疗后未缓解组以及LAHS组sIL-2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化疗后缓解组(P0.05),而NHL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治疗前后sIL-2R表达水平变化与国际预后指数(IPI)、铁蛋白等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且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关,化疗有效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NHL患者血清sIL-2R表达水平监测有利于NHL复发早期诊断,并可判断其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