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临床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EEG的改变.[结果]本组EEG正常2.9℃,异常率97.1%,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结论]EEG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及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严重程度的价值指标;EEG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临床判断病情转归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HFMD合并脑炎的患儿作为拟诊组,回顾性分析其EEG的资料,选取未并发脑炎的单纯HFMD患儿1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的EEG改变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拟诊组在出现脑炎征象前EEG异常率为87.14%,对照组为34.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EEG对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且对其预后估计也具有参考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BECCT)患病儿童中央-颞尖(棘)波放电灶的EEG与头痛患儿中央-颞尖(棘)波放电灶EEG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EEG有中央-颞区尖(棘)放电灶的儿童。其中56例符合BECCT的患儿与33例头痛标准不明的患儿进行了常规EEG及禁睡后睡眠EEG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56例BECCT患儿,常规EEG异常率为67.9%(38/56),而禁睡后,睡眠EEG的异常率为100%(56/56),且在浅睡期尖(棘)波放电频繁增多。33例头痛的患儿,虽然常规EEG均出现尖波放电,但尖波的形态、波幅、出现方式均有别于BECCT的放电形式,且在浅睡期无增多现象。结论儿童中央-颞尖(棘)放电,不仅仅是BECCT的EEG特征。而头痛的患儿也可见到,但放电形式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诊断上除EEG外,应注重于临床表现,更要注重睡眠EEG的检查,以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法: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出现继发性癫痫分别从脑电图(EEG)、头颅CT及MRI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继发性癫痫的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描记中,均表现出弥漫性低幅或高幅慢波或慢活动的异常脑电图,其中约91.0%出现局灶性慢波灶或慢波减弱区或典型的癫痫样放电;头颅MRI及CT检出继发性癫痫病灶的阳性率分别为90.9%及58.1%。结论:常规脑电图检查可以作为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判断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继发性癫痫,头颅检查继发性癫痫MIR检查的价值明显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特点,并与其脑脊液、头颅CT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病毒性脑炎早期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头颅CT,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严重者EEG呈中重度异常,病情轻者EEG呈轻中度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差,脑电图呈轻中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探讨睡眠障碍中梦游患儿的脑电图变化意义.方法 对27例梦游患儿做视频脑电检测,并与39例正常儿童脑电图对照.结果 梦游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41%)远高于正常儿童脑电的异常率(3%),呈大量阵发性或局灶性高波幅慢波、孤立出现的中等波幅的尖波或棘波、爆发出现的高波幅的尖慢或慢棘综合波;说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结论 梦游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及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癫痫和睡眠障碍,尤其是梦游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者128例,占76.2%,有热性惊厥家族史30例,占17.9%.脑电图异常率为61.9%(104/168),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有关(P<0.01或<0.05).14例患儿多次脑电图检查一直有棘波、尖波以及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异常脑电图患儿随访2年,其中9例(5.4%)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的重要因素;脑电图持续异常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可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婴儿痉挛症患儿的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北科生产DYD-2000型BEAM仪及软件,系统分析了23例婴儿痉挛症的EEG及BEAM的变化规律。结果:婴儿痉挛症的EEG波幅及频率均发生改变、典型高峰失律、慢波、棘波和尖波、波形参差不一,但有不规则的混合出现的棘-慢波和尖-慢波综合,而BEAM表现弥漫功率值增高、δ频带占绝对优势、θ频带增高次之、α频带及β频带功率值降低。双侧大脑半球各频带不对称、有明显的偏离度,SD>3级以上。结论:EEG和BEAM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对婴儿痉挛症患儿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特点及探究脑电图在该病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经天台县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资料,探讨患儿的脑电图特点及其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结果:64例患儿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结果59例异常,异常率92.2%。而颅CT检查结果仅5例异常,异常率为7.8%。脑电图显示结果较准确且及时反映不同时期的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脑电图表现:α波逐渐减少,频率减慢,以θ波为基本节律,由顶、枕部扩展至全脑,呈θ波广泛性慢性节律,患儿30例,占46.9%;中期表现:呈多形性高波幅θ波或混有δ波,有时局限性加重,常可出现发作性或连续性棘波、棘慢波综合等发作波,患儿22例,占34.4%;极期:在广泛低波幅背景上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最后可出现平坦活动,临床痉挛发作波的倾向更明显,患儿7例,占10.9%。脑电图复查结果也较明确地反映了治疗后的临床病理改变。结论:脑电图改变的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能够敏锐地反映中枢病变的范围和脑损伤的程度,是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尖慢波与棘慢波在脑电图(EEG)中是常见的波形。为了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价值,现将我院1990年2月~1993年6月检诊的365例尖但波与棘慢波EEG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5例中,男190例(52.1%),女175例(47.9%),年龄2个月~69岁。1.2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52O8型8导脑电图仪描记。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作单、双极常规描记15分钟左右。2结果2.1365例尖慢波与棘慢波EEG在发病年龄上有差异,最小2个月,最大69岁。本文资料统计<1岁和110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共200例(54.8%)。说明尖慢波与棘慢波好发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